腊月里无农事,街市热闹,茶馆里坐满了人,说书先生正眉飞色舞地讲着《吐蕃归降记》。
“那崔将军,身高八尺英武非凡,一眼就看出了吐蕃人的诡计。只见他抬眼看天,辨星轨吉凶,料定河中有凶魔盘踞。他大喝一声举弓便射,忽然山河颤抖,一条恶龙便从那雾茫茫的河水中嘶鸣而出,眼睛出血,上面正扎着崔将军射出的箭!”
听者无不喝彩连连,这正是说书先生根据前一阵平定吐蕃的事编排的故事。
听到有人鼓掌,见不少大钱丢上书案,说书人喝一口茶水,就要继续。可座下一人忽然扬声道:“崔将军的这个伏龙记,俺们已经听了多遍了,你能不能讲点新鲜的?”
新鲜的?
遇到砸场子的了?
说书先生“啪”地一声合上扇面,开口道:“敢问这位兄台,想听什么?”
那人的腿高高抬起,踩着桌案,抬眼道:“就讲一讲,崔将军如何在大殿之上,脚踹当今陛下吧。”
举座哗然。
第172章夜里寝宫,候着将军
脚踹当今陛下……
说书人的嘴张得能吞下一颗鸭蛋。
往日他在台上,最喜说到关键处峰回路转引人惊讶嗟叹张大嘴,没想到自己的嘴也能张到这种程度。
“怎么?”那人吐出嘴里的瓜子皮,笑嘻嘻道,“不会讲?”
不是不会讲,是不敢讲。
要说皇室,三皇五帝秦皇汉武都可以讲,独独不能讲如今的大夏。那是因为已经死了的人不会索命,眼下活着的帝王却能灭族。
“不会讲,”说书人拱手道,“小人消息不灵通,不知道这位兄台说的什么事。”
那人踢开桌椅径直抬步上台,夺过醒木重重一拍,大声道:“简单,我来讲!”
就这样,原本只在皇室宗亲和权贵大臣间私下议论的朝事,被宣扬到街巷中来。
百姓震惊,文人士大夫非议,沸沸扬扬中更有人引导言论方向。一切都不一样了。
“崔将军战功赫赫不假,脾气也大啊!”
“听说是因为皇帝命驸马当场格杀了吏部员外郎,又要亲自刺死公主,崔将军为救公主一命,不得已而为之。”
“那可不得了!这一年若没有公主殿下摄政,这朝廷不知要乱成什么样了!不过,踹皇帝,是要灭九族的吧?”
“他敢踹皇帝,为何没有御史弹劾?为什么没有被当场砍杀?”
“这是挟功谋逆啊!”
“不,这是因为……”
说出这句话的人捋着胡须左右看看,斜倚二楼栏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