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很清楚,这些疑点的存在给案件侦破造成的难度。他无法从中解析出线索。
秦闻的声音幽幽,“你知道陈年悬案是怎么被侦破的吗?”
施亿摇摇头。
“事实上,大部分情况下,它们都不会被侦破。破案的最佳时机永远是它还是现案的时候。因为那是警方投入人力物力最多的时候。”
如果变成了陈年旧案,就很难有重启的时候。
除非,突然有了个技术突破,如指纹比对、DNA检测的出现和普及(所以办案时,都会尽量做好物证留存,即便现在破不了案,也可能成为以后破案的关键点)。
或是有了关键的新线索,比如,犯罪者又犯下了一起相似的案件,由现案牵扯出旧案。也有嫌犯因为A案件落网,正好牵扯出B案件来。
【因为我想破我父母的案子,就希望凶手继续作案、留下更多线索、露出马脚】这样的心理太过卑劣,秦闻只敢埋在心中。
所以,他假装忘记这个案子,让生活继续下去。
这么多年过去,也许凶手早就死在了某个他不知道的角落里。
这是第一次,该案件的相关线索*主动找到他。
秦闻甚至希望施亿真的能帮他顺着网线找过去,但他用理智克制住了这种冲动。
施亿会说这种话,是因为她站在他这边,为他感到愤怒。施亿一直有在“努力做人”,秦闻不想戳破她的人皮,也不想动摇他们相处的平衡点。
再说了,他也不是只能靠施亿的非正常手法才能抓住这条线索。对方群发这种报道和臆测,肯定有目的。动摇他的声誉?让他陷入恐慌?
无论是什么,当那人发现这对他没什么影响的时候,就会想办法做得更多。
他都等了十五年了,这时候更该保持耐心。
出了这档子事情,编辑部没再组织集体活动。这种时候不管秦闻参不参加,都会很尴尬,不如就先自由活动好了。
午餐过后,暴雨没停,情况反而变得更糟糕:打雷闪电造成了断电,需要等雨停后进行抢修,通话信号也变得更加糟糕。
“关鹏还没回来吗?”编辑没有收到他的任何回复,也没再看到他。
“没有。”回复格外一致。
此时,本来没把关鹏出去当回事的众人难免忧心起来:刚看了一个凶案报道,关鹏又在这种天气不见踪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些不好的事情。
虽然在场的作者中写悬疑的是少数,可多少看过一些类似暴风雪山庄的作品。极端天气、停电、外面的救援无法及时抵达……这些元素的既视感都太强了。
大家决定组队去附近找人。
他们本来没准备喊上秦闻和施亿。出了群发短信一事,秦闻或许需要休息,大家哪好意思麻烦两人?
但秦闻却主动站出来说:“既然是一起来的,我也该出一份力。”
对上众人的视线,秦闻的神色似乎比任何人都要坦然,“不用担心我。我没事。”
采风团算上作者和工作人员以及施亿,一共五十三人。关鹏不在,就是五十二人。
“我们正好四人一组,互相照应。别走太远,别进没修过的山路里,不管有没有消息,半个小时内回来。以自身安全为第一优先级,知道吗?”
“大家别太担心,他可能就在某家店铺里躲雨。”
他们找人主要也集中在商业街和有平稳台阶步道的这一片。
十三组人陆续冲进雨幕中,然后陆续无功而返:商业街确实有服务员见过关鹏,但那是早上的事情,他早就走了。
再然后,关鹏的尸体出现在了秦闻的房间里。
42
第42章
◎凶手就是秦闻◎
酒店大厅里放置着一个生着火的炉子。
无烟炭火没有带来多少烟尘,却散发着暖意。
在这种停了电的鬼天气里,这种取暖方法原始但有用。
刚从雨幕中冲回来的大家也不着急回自己的房间了,脱下湿漉漉的雨衣后,就坐在大厅里烤火,顺便交换一下信息与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