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红楼:我是贾璉 > 第633章 既要又要(第3页)

第633章 既要又要(第3页)

即便如此,对於很多农村而言,在工厂里做工至少有条活路,总比在乡下隨时会饿死要强一些。

现代人看来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在这个时代並不稀罕。

贾璉高中时学过《包身工》,后来读过《春风沉醉的夜晚》,讲的都是女工在都市里艰难求生的故事,前者可以用苟延残喘来形容,后者好歹有点人样子,但却不希望厂里生意好。在厂里干活的人,不感激给她工作的老板,这是一种什么心態呢?

想必很多给私人老板打工的打工人,都是这个心態吧。

当年我打工的时候,也是如此。

毫无疑问,因为贾璉的良心未泯,来这里读书和工作的人,心里是希望企业蒸蒸日上的。

因为有对比,所以工人也好,学生也罢,都是希望贾公爷公侯万代的,真心的!

学校附近就是一个小车站,人在站台上,看著不断远去的铁轨伸向燕山山脉的边缘,贾璉特意问一句:“这条路效益如何?”

“效益不错,预计十年可回本,不过晋商的意见很大,不断在鼓譟著,要修一条铁路,將太原、大同、张家口、绥远连起来。”铁路局的侍郎站在贾璉的身边,说话时带著不屑的语气。怎么说呢,因为贾大人的缘故,晋商不是很受贾党的待见。

贾璉没说话,背著手往外走,铁路侍郎追上来道:“库伦那边最近连续上书,希望把铁路修过去,进一步修到北海。”

贾璉没有表態,李逆那边的压力主要来自沙俄,为了爭夺皮毛,两边没少小规模干仗。

走出车站的贾璉停下脚步道:“让鸿臚寺去扯皮吧,想修铁路又不想出钱,美不死他。漠南这边,推广引进的长毛绵羊才是当下的要务。山羊虽然好养活,但是对草原的破坏性更强。铁路沿线的绿化也要重视起来,適合种牧草的地方都要种上。北海周边土地肥沃,土豆產量极高。先帝宽恕李逆,这不是他討价还价的藉口。还有一点,冻土上修铁路的技术,铁路局这边要抓起来,铁路迟早是要修过去的。”

贾璉不是信口开河,这年月可没有计划生育,只要有一口吃的,人口增长速度是很快的。隨著马铃薯、玉米、红薯等耐寒作物的引进,大周帝国百年来人口的增长速度惊人。儘管没有统计过,但是贾璉隱约能意识到,周帝国这一百年下来,增速肯定超过了满清。有赖於关外的开发以及南洋的移民,估计现在至少有三四亿人口了。

根据最新的报告,本土往南洋移民的数量,全部加起来也不过一千万,还远远不够。

说起来国人对於乡土的情节,对於移民而言確实是一个不小的阻力。除非遭遇了自然灾害,否则很难让百姓主动移民。

赶上承辉帝执政期间,对民生的政策执行还算勉强到位,这就导致移民的难度提高了。

不过不要紧,人口的增速摆在那的,贾璉一点都不担心。

现在贾璉最担心的不是人口多了,而是担心人口少了。

为了移民的政绩,內地的官府都在鼓励民间的人口买卖了。

贾璉不是不知道这个情况,但他能做的也就是让薛家商行,价格给的高一点,让人口贩子心疼一点钱袋子。毕竟只要顺利的把人送到广州等地,每个人都是钱啊。现在薛家海上移民的重点不是婆罗洲和爪哇,而是澳洲。已经陆续移民三百多万了,这里头多数是本土移民,钱买的占一半。

为了推进沿海各地的连接,两广之间的第一条铁路,已经开始动工了。该铁路將从广州出发,绕行梧州、桂林、再往长沙。

未来还要將这条铁路修到武昌的,只不过暂时先修到长沙,以此来吸引当地的资金。

贾璉已经在计划广州也搞一个证券交易所,吸引资金投入到铁路建设中,目前还在谋划中,江南方面,也有类似的计划,不过暂时不著急,毕竟江南本地的实力雄厚,地方上的实力不易低头,想要修路麻烦太多。要等铁路修到浦口了,让江南的有钱人眼珠子红了,才好让他们低头服软。

虽然是大周朝,贾璉可不想出现一场大周版本的保路运动。

这个想法绝对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真实存在的危机,现阶段江南地方上的縉绅和官府就有一些私下的串联,铁路要,主导权也要。

这是贾璉绝对不能接受的,既要又要这种事情,只能贾某人干,別人想这么干,做梦!

(本章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