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旁的老汉趴下去哧溜一声吸了一口汤,大叫“不够不够,来点辣子!”
“哎!这就给您添!”
正在擦拭另一张桌子的小丫头在围裙上抹了抹手,噔噔噔跑到大锅前的案板上,端过一罐红彤彤的辣子。
辣子倒入汤里,混着油脂飘在碗上,煞是好看。
妇人没再看这边,已经转身又去包馄饨了,动作快的只见残影。
小丫头十二三岁,梳着紧紧的双丫髻,头上的红绳随着她擦桌子的动作一晃一晃。
“馄饨!热乎的馄饨!大叔您慢点,馄饨汤管够!姐姐,来吃碗馄饨吧,老母鸡吊的汤,三鲜的馅儿,吃了暖身子!”小丫头脆生生吆喝起来。
文柏的眼睛粘在那摊子上,脚步不由得慢下来。他悄悄吞了下口水,扯了扯袁微识的袖子。
“长姐,那,那是什么?闻着好香。”
“哎哟哟,这位哥哥,连馄饨都不认得啦?”小丫头捂着嘴咯咯笑,故意拖长了声音。
“这是馄饨呀!来尝尝吧,吃一回就知道了,包管好吃!”
文柏的脸腾地一下变得通红,他手足无措,不敢看人。周围人发出善意的哄笑声,让他更加窘迫。
袁微识轻轻拍了拍他的手安抚:“馄饨,和我们的云吞有些相似。你才多大,不识得也是正常的。”
她抬头对小丫头道:“这位妹妹,馄饨多少钱一碗?”
“小碗十个,三文钱,大碗十五个,四文钱!来两个大碗吧,划算!”
袁微识摇了摇头,“一份大碗,麻烦你再给我拿个小碗。”
“好嘞!”小丫头闻言并没有露出任何鄙夷,而是手脚麻利的搬过两张矮凳放在桌边,“您二位坐这儿稍等,马上就好!”
那边厢妇人已经捡了十五个馄饨扔进大锅里,大锅冷寂了一瞬,又立即开始咕嘟起来。
一会的功夫,热腾腾的馄饨就端了过来。
粗瓷大碗里,清亮的汤底飘着点点油星和翠绿的葱花,一个个白胖的馄饨挤挤挨挨地浮在汤面上,薄薄的面皮隐约透出里面的馅,香气扑鼻。
袁微识拿起勺子舀了四五个分到小碗里,递给文柏。
文柏顾不得烫,小心翼翼地舀起一个吹了吹,迫不及待地送进嘴里,鲜美的汤汁混合着软糯的面皮和扎实的馅在口中爆开,他满足地眯起了眼,连呼出的白气都带着暖意。
“长姐!真好吃!这皮比我们家的劲道!”文柏笑眯了眼。
袁微识也捡了两个慢慢吃着,热汤下肚,驱散了些许寒意。
她一边留意着文柏别烫着,一边随意与那忙着擦旁边桌子的小丫头攀谈起来。
“妹妹,你们这生意看着真是不错。”
“还行吧!”
小丫头用抹布擦着桌子,头也没抬,“这沙河驿虽偏,可架不住人多呀!喏,瞧见没——”
她下巴朝镇子北口的方向努了努,“嘉峪关军营那些大爷们,轮着班回城休整,都得打这儿过!他们手里有饷银,又舍得花,可不就是我们的财神爷?还有那些南来北往的商队脚夫,天冷了,谁不想喝碗热乎的?只要这军营不倒,这驿路不断,我们这小摊子就饿不死!”
“赚大钱,那可没我们的份儿咯!也就是凑合过日子!”
袁微识笑了笑,小丫头小小年纪还懂得藏拙,又忍不住有炫耀的意思,实在可爱。
“又胡说!”那妇人嗔怪小丫头,拍了一下她的脑袋,也擦了擦手坐了过来。已过了晌午饭时,人不多了,正好歇一下。
“小娘子,你别听我姑娘瞎说。”她叹了口气,揉着自己红肿的手指关节,又抬头打量袁微识。
“小娘子新来的吧?你这袄子可有些薄了,这边苦寒,你可过得惯?”
袁微识低头笑道:“我觉得挺好的,风沙虽大,地却开阔,让人心里舒朗。人也爽快。令媛这样的小妹妹,多招人喜欢!”
“嗨!你说她啊。”
妇人又嫌弃又自豪:“捣蛋顶嘴,样样不少!不过,我这小丫头,能顶个儿子用呢!我汉子给她起名,叫个大强!我嫌女孩子叫什么大的粗的,改了小强。”
?
袁微识微微张嘴,不知道该怎么评价,只好转过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