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开国女帝夺权记     现实向 > 改革(第1页)

改革(第1页)

当圣旨传至府衙,新任京兆尹叹了口气。他不是牛党之人,自也不会受此牵连,但看见昔日长官平静地躺在面前,落得这样的下场,也不免唏嘘。

辛彦是个极温柔的人,不知是不是老年丧子的缘故,他总是对年轻人格外和蔼。

脑海中闪烁着旧日的回忆,他终究还是不顾危险,暗中运作,才没有让辛彦身着囚衣,勉强保住了辛彦临刑前的最后一丝体面。

但他终究无法避免昔日上司的身体被牲畜肢解。

他甚至没能为这位亦师亦友的上司扶棺。

他的头颅还是被悬挂与闹市口,被人观赏。

那一天,长安下了一场暴雨,但雨水没能浇灭那些冤屈与愤恨。牛党此时被强压下的怒火,只会让下一场党争变得更加残忍。

说是斩其党羽,但唐君明白,那些已然式微的牛党不能就此灭亡。

他还需要他们继续帮他维持朝廷的平衡。

所以,最后死的竟也只有那个企图为上司收尸的年轻人。

这场闹剧就此暂告一段落。

得到消息后,最为痛苦的莫过于荀忠。他努力地想从纷乱的思绪中理出一个头绪,却最终无能为力。

事情到底是怎么发展到这一步的呢?

他不清楚。

但他的信念却不会被一次失败浇灭。

既然事已至此,不妨就让这场业火将那些蛀虫烧个精光,他如是想到。在他的眼里,只有光复大唐的信念,至于这其中会造成多少牺牲,他从来不在乎。

但对于这位官场新人来说,整顿错综复杂、派系林立的政局,还是太难了。他就如辛彦、唐君期待的那样,走上了与李相对抗的道路。他不知道,未来为大唐插上最后一把尖刀的,正是此刻的他自己。

与长安的阴森恰恰相反,此时的崇政殿里,正是一片其乐融融的景象。

因为水利的有效治理,少了江浙这个重要粮仓的吴国,今年的春稻产量比去年还多了二成,原本沸腾的民怨一下子平息了下来。而且,因为真切感受到了官府的帮助,百姓也都心甘情愿地将增产的粮食上交,这也就意味着,官府收到的税赋,是去年的两倍。

一时间,这位登基半年的新君既有军功傍身,又有治国功绩。那些弑父杀君的流言蜚语,以及对女帝的怀疑都烟消云散了,观南真正有了一位开国皇帝的威望。而相比内斗不止、贪腐盛行的大唐,此刻的大吴就像一颗冉冉升起的太阳,打消了所有观望士族的顾虑。也是从这一刻开始,观南有了真正忠于他的臣子。

但是,危险还远远没有消失。

一日,照例服药的观南在喝下一碗汤药后,头痛欲裂。而此时,几支箭矢迎她的面门而来。她躲闪不及,却没有迎来预想中的疼痛。只见一位侍卫挥刀砍断箭矢,保住了她的生命,并将刺客消灭。

但那名侍卫却也因此身中一箭,毒渐渐渗入他的身体,令他吐出几口黑血。

观南仔细在脑中搜索这位陌生侍卫的信息,良久,她才反应过来,那是他在汝州城中俘获的敌将。

那他是怎么会愿意舍命救自己呢?

她令侍女赶快去叫太医,自己也赶忙去给他止血。

"为什么救我?"

"因为陛下让臣看到了一种希望,一种一切还能结束的希望。臣只是平民出身,既是承担苛捐杂税的奴隶,也是被抓去的壮丁

这些年,臣很幸运地在战场上一次又一次地幸存,靠着故去战友的敌军首级换来了荣华富贵。但衣锦还乡之日,却只见到了荒芜的村庄与亲人的死讯。可是在大吴,臣看到了没有被战火侵蚀、铁骑践踏的百姓,臣其实很嫉妒他们。但臣也是真心希望,从今往后,不会再有战火,不会再有刀尖舔血的日子。这是臣这一生,最后的一点追求了。"

观南怔怔地看着他,不知是因为毒药的作用,还是许永昌带来的震撼,她的意识有些模糊了。她是真的没有想到,真的会有臣子愿意为了她付出生命,还是以这样的理由,这样可笑的理由。

她好像突然明白了,在这乱世之中,并不是只有她一个人忍受着失去亲人的痛苦,并不是只有她一个人在为了生存苦苦挣扎。她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她要为了这些不想干的百姓平定战乱,让他们不用再经受骨肉分离的痛楚。

也许是承受住了箭毒木的身体已然百毒不侵,观南并没有因为那碗毒药一病不起。仅仅是昏沉了三日,她的身体便已恢复正常。

而许永昌也意外没有死,只是中箭的右腿从此落下残疾,不能再从军了。而他也并没有太多要求,求了一百亩田地便去自己的庄园颐养天年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