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征途实录:启航1926 > 第285章(第1页)

第285章(第1页)

反过来其实也是一样,所有商家在网络上甚至线下销售商品,同样正在实现完全的“立体三维化”,说白了就是要让人们感觉“所见即所得”,实现商品的高精度可视化和现实场景虚拟化。

现在达到的水平,其实也还是发展过程中的过渡期,按照中央高级数字化社会的规划,届时的购物,是完全的“虚拟市场”,例如客户挑选了某种商品,可以迅速链接到生产厂家或者销售商,犹如“意识降临”般地以虚拟人的模式,实现“高体感”地“现场体验和订购产品”,甚至百无聊赖的话,可以观摩自己订购的产品,是如何被生产加工出来,一直到最后装箱的。

发展到那个程度,其实除了餐饮这样用来维持生存必须的消费体验,所有其它的购物,都可以完全地虚拟化了,因为在虚拟世界自身感觉到的眼耳鼻舌身意,其实与真实几乎无异,不需要在现实中再体验了。

就连售后服务,也要朝着“真人立体视频售后服务”的方向发展,所谓真人的立体投影,降临后指导家庭机器人,对相关电器或其它商品进行维修。不过很多人都认为这个“真人”很可疑,未来估计根本不会是个真人,只会是一个集大成的高级人工智能罢了。

当下其实离开那个完全“元宇宙化”或者说“虚拟世界化”的时代还远,只不过通过电脑和手机,实现了社交和购物,由平面转向立体三维罢了。这大约算是历史的第三步演进:从文字到平面的视频图像和照片,然后再到现在的三维立体图像和投影。

眼耳鼻舌身意,是所谓的“六感”,现在正逐渐实现第一感“视觉”,让各种数字视觉系统,逐步达到传达眼睛“亲眼目睹”的效果。至于其它的五感,听觉的发展程度并不次于视觉,但其它的4感发展,根本连相关科技的影子都还没有。

科技已经发展到这个程度,过去强调的无人化,反而变成了基础,因为相关的无人商店、无人物流、无人快递是新购物模式的基础体系,他们应用的科技例如视觉识别、深度学习算法和传感器融合技术,都是这个“所见即可所购”时代的基础科技。

另一方面,数字化的支付系统,也变成了基础,虹膜识别技术配合人脸识别,几乎普及到了各种现实的商业、办公或其它建筑上,安全性并不依靠所谓的密码,而是以虹膜和人脸识别为基础的AI智能判断体系。

虽然中国的“商品经济”已经发展到了极高的程度,但中央一直高度警惕各种的“消费增值业务”的发展,这是因为,社会主义的发展,不能让国民变成“消费的奴隶”,也就是说,消费主义对于经济发展很重要,但社会主义的发展,却不能让消费主义,变成了民众生活的唯一方向。

说得拗口,其实说白了就是,如果人的生活就是赚钱消费,没一点精神的追求,那不就太LOW了?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好不容易发展到今天繁盛的时代,眼看着发展到高级社会主义阶段有望,怎么可能让国民变成“物质或消费的奴隶”呢?当然要多点追求。

符合社会主义进一步发展理想的新一代青年,在中央看来,应该是能够驾驭物质和消费,追求更高精神满足、有着GC主义理想的青年。喜欢物质、喜欢消费,但又不是陷入对物质和消费的唯一性追求中,能够为着更远大的目标奋斗,不管前路是否艰苦到影响物质和消费的层次。

所谓“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国家发展到了这个层次,需要青年们“返璞归真”,对于物质和消费的态度,应该是“需要、需求、必要、有用、高效”,而不是“体面、够炫、显摆、欲望、癖好”。

但是资本的本性,总是希望人们的生活态度,变得被消费所驾驭,而不是自身反过来驾驭消费,所以资本总是会不断推动消费主义的升级,去放大人们的消费欲望。

在某种意义上,这并不是完全的坏事,因为消费主义升级,确实可能开拓出新的市场空间,激励商品的创新发展。但显然不能是毫无约束,更进一步地说,约束是主要的,放松管制才是偶尔的。

所以在现在的社会系统中,“限广告”和“纯化度管理”都是比较重要的,广告一般就仅限于商业和购物系统,而不能延伸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如果一个人平时的生活,追剧、读书、旅游、娱乐,运动,无论干什么,目之所及、耳之所闻,都是商业广告和产品推广,这样的社会环境,当然是过于商业化了,必须整顿调整,这就是“纯化度管理”,过多的广告就是一种污染,不能让其渗透全部生活。

如果让赵云腾现在来观察,他可以发现,新时空与旧时空还是有很大差别的。例如旧时空民众在网上消费追剧,广告是多到让人厌烦的,因为平台赚的主要就是广告费,同时利用廉价的会员费乃至“免费”,来吸引观众。但在新时空,广告直接被禁止了,平台的收入,基本就是播剧中,民众的点映收入,点映的费用,是经过物价监管部门审核批准的。

所以新时空的点映,是个简单的流程——民众按审核价格,在线上点映视频节目,无论是电影、电视剧,或者其它视频,不牵涉广告或者其它五花八门的推广销售。当然,由于新时空中国远比原时空富裕的缘故,平台缺乏广告费收入,并没有弱化其收益的能力——毕竟中国拥有庞大的具备充分消费力的国民群体,任何一个有所作为的平台,都可以轻松做到原时空10倍以上的观众规模。

如果让赵云腾个人,来持中而论,他恐怕也无法明确判断两种模式中,哪一种更好,新时空这样的放弃广告收入,来纯化消费主义,可能很多人都以为这是比较愚蠢的,放弃了明显的商业收益,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嘛。但也有很多人支持这种做法,因为过多的消费主义,确实会影响到民众对社会主义理想的追求,物欲掩盖了精神的需求嘛。

不管怎么样,现在中央有关部委对消费主义发展的限制就是:当人们想要消费或者购物的时候,他们只要行动,就可以充分地看到广告和宣传,从而享受消费,得到充分的选择权;但人们在从事其它工作或者其它活动的时候,需要尽量屏蔽一切的商业宣传,使得工作和活动能够被“纯化”,避免商业广告的污染,让工作和活动,聚焦于本来的目标上。

这和资本主义世界,完全不一样;甚至和李思华与赵云腾,他们在原时空的互联网时代的体验,也不一样。因为在原时空,无论是中国还是资本主义世界例如美国,互联网平台存在最大的收入来源,其实就是广告费。例如美国的脸书(后来改名叫META)就是如此,中国的腾讯、阿里巴巴等也是这样,更不用说那些媒体化的平台,例如头条等,更是依靠广告费的收入。

这些平台,发展到后期,收入才变得逐步的多元化,但广告费仍然占据他们整个收入结构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大的部分。

正因为如此,在原时空的互联网时代,商业消费主义,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疯狂的商业广告推广,配套大数据个人消费画像和精准推广等科技手段,使得每个人都处在重重叠叠的明暗商业广告的覆盖之下,被消费主义所掩埋。

新时空则想避免这种场景,把购物和消费以外的时空,还给纯化的工作、活动和生活。能够这么做,是因为新时空的大型互联网平台,基本都是混合体制的平台,国家能够影响和控制,并在前期提供充分的资本渡过“亏损期”。

新时空的中国,现在有23亿国民,人均收入已经超过原时空同期的10多倍,这使得每个互联网平台,只要达成足够的规模,可以依靠不需要广告费收入的模式,生存和发展。中央能够在非购物和消费的互联网平台“去广告和纯化”,就是得益于这样的现实。总之消费时看得到广告,不消费时就屏蔽广告,这就是新时代的政策导向。

这种导向正引导着一些科技的发展,例如未来实现智能化屏蔽所有商业广告,只要人工智能能够给出指令。不过总归还是双向发展的好,中央能够主导根本的纯化社会环境,而个人能够进一步进行选择,两者结合的效果,肯定会更好,如果有些人难以抵抗消费主义,那么一个纯化的环境,显然有利于他们其它方面的发展。这就像是屏蔽电子游戏,有的人意志薄弱一些,无法自己决定不去玩电子游戏,那么如果能让其不能接触到电子游戏,自然就可以把他的精力,转向“正途”。这样的调整,除了制度上的设定,也需要科技的发展辅助,来协助实现。

市场经济自然而然的选择,却未必是社会主义发展最优化的选择,因为经济效率最大化,需要放在对其它非经济系统造成多大损害的条件下来评估。或许,反应在新时空中国最新的购物和消费体系上的管制,就是这种对市场经济的重新社会主义优化。

第465章盛世华章之教与培

章禾强用手摘下了脑波学习头盔式模拟器,内心感叹了一声,自己果然不是天才,还是要依靠别人的经验,才能加速学习的过程。他现在的学习模式,是自己先通读学习理论原理,然后用脑波模拟器,获得他人实践和经验的痕迹,再重复学习和实验。这个方法很有效,但章禾强自己觉得,这只是加速了自己“机械式学习”的进度而已,并没有能提升自身的能力,这让他不由感觉到了一丝焦急。

不过他终究还是个孩子,纠结了一会,也就抛开了担忧,爱谁谁吧,如果不能冲上国家要求的20%的优选范围,那也只能如此,按照大众的模式,来完成自己的学业。

章禾强这一代人,在教育上遇到的,正是从工业化教育走向个性定制化教育的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会有20%被判断“能力最优”的学生,被挑选出来,实施个性定制化的培养方案,基本上这些学生预定了优质大学的主要位置。其余80%的学生,目前还是使用大众化的工业模式教育体系,虽然也在不断增加个性化的内容,但肯定比不上前20%学生投入的资源嘛。

当然随着时间过渡,未来全部100%的学生,都会转变为个性定制化的培养方案,目前的工业标准化的传统教育模式,会全部淘汰,但那至少还要二三十年的过渡期,一下子总量资源是不够的。这种未来至少与章禾强这代青少年,肯定是没有关系了,他们不管怎样,现实就是要争取前20%的比例份额。

毋庸讳言,中国过去的教育模式,弊端是很多的。传统的教育模式,其实是传统制造业管理模式的变形——采用机器流水线的规模化生产方式,将人类几千年积累的知识,高度浓缩、分门别类、集中传授,强调效率优先,提高“工业生产效率”。根本弊端有两个:一是分科治学,使人陷入了知识局部,容易走向偏激;二是用整齐划一的模式,安排教育生活,抹杀个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