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腾的思考是,从刘少将的汇报来看,未来陆军和空军的“正战”,可能确实正在向完全能够低自损地打垮美国的目标接近,所以对于“奇战”,也需要更加重视,例如美国突破不了中国的方向,可能派遣人员带着小型钴60弹药或其它小型核生化武器,伪装进入中国境内,在关键基地或者重要城市引爆,这种类似恐怖袭击的“超限战”模式,预防是非常困难的。
另外一方面,就是对美国不能是完全的单线条的军事思维,在中国占了绝对上风的形势下,只要中国不摧毁美国人的资本主义制度,让其上层能够保存自身的部分财富,那么有极端派,就一定会有投降派。对美国的战争,即使是热战,也是一场综合性的大战,不仅限于军队和武器系统的较量,而且要在美国的内部,做足文章。
他不由得回忆起李思华在其《遗国策》中提出的一个策略,那就是发展在美国的第五纵队的策略,她建议可以由中国在美隐秘财团执行,这是在美国人失去对美国的信心开始,鼓励德州财团、加州财团等发展美国内部的分裂势力,让他们开始为成为未来分裂的某个类欧洲小国的统治阶层而奋斗。
例如德州财团,自然应该成为未来的孤星共和国的统治阶层;加州财团,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加尼福利亚共和国的统治阶层。实际上,就是让统治美国的财阀势力分崩离析,各自为了自己的地盘而争斗,类似中国过去的军阀割据。
而他们要占据这样的未来统治地位,自然必须向中国“进贡”,中国要的贡品,其实主要就是两条:美国分裂成欧洲式的小国群体,以及这些国家去核生化武装。对于美国的财富,今天的中国毫无觊觎之意,完全可以留给那些未来的“亲中财团”。
通过这样的“利益交换”,让美国内部产生足够的带路党,这些带路党,要有人能够打入美国的极端派,关键的使命,就是制止美国极端派发动自杀性的核生化恐怖袭击,当然,如果他们能够掌控一部分美国的核生化能力,则是最好的结果。从这个角度出发,需要带路党不仅仅在政治和经济领域,还要渗入美国军方高层,尤其是核生化系统。
赵云腾现在认知到,恐怕热战的军事战略,与李思华遗策的结合,这种对美国内外整体的打击,才是更保险的致胜之道。
军委领导请赵云腾指示,他只是简单就内部防御核生化恐怖袭击方面,要求进一步地研究防御措施,并要求总参和军队,不能光考虑从军事考虑军事策略,而必须与军队以外的一些关联部门联合研究,这样空前的大战,范畴远远超过了军事,是国家之间的总体战,所以策略不仅限于军事。
关于李思华遗策的部分,他没有提及,因为《遗国策》是国家最高战略机密,而且相关的部分,执行的机构是CFIA,也与军队无关。
中国军队对于未来热战的准备,开始进入了新的阶段。
第442章世界之巅的大开发
西元2007年5月的一天,世界屋脊西藏,省城拉萨。
彭国丰微笑着剪彩,台下人们热烈的鼓掌和欢呼声响彻广场,最后一条川藏铁路终于开通了。这是“入藏9大铁路通道”的最后一条,2条新藏、2条青藏、2条川藏、1条滇藏、2条分别从凤鸣和凰栖这两省入藏的铁路,总共9条铁路线。其实还不止,打通喜马拉雅山隧道的尼泊尔-西藏铁路、藏锡铁路和藏阿铁路(阿萨姆)也已开工2年,预计在2010年左右竣工,到时就是12大铁路通道了。这最后的一条川藏线本来没有计划,不在150万公里国家铁路规划之内。但因为现在科技条件的成熟,对青藏高原的开发规划“上调”了一个很大的程度,于是又增加了交通的密度。
随着青藏路网的建设接近尾声,又因为青藏光伏海超级工程的顺利进展,国家对于青藏高原的开发计划也不断加码。在彭国丰出任西藏省省委书记后,在他的努力下,目前的青藏地域开发,已经升级为一个目标3600万人(不满员的14个标准市,其中拉萨、西宁、昌都为较大型城市)、涵盖西藏、西康、青海三省的超级计划。
要知道,开发青藏高原,最麻烦的还不是交通和经济条件,而是过高的海拔,使得这里的多数地区,由于缺氧而不太适合人类的生存,原来的藏人也是经过了上万年的生存发展,才适应了这里的气候。普通的中国人,如果长期生存在这里,因此而得病的可能性,是比较高的。
之所以现在能够开始大规模地开发,是因为三项有点出乎意料的科技突破。
第一项是微型化的太阳能光电化学(PEC)分解水制氧技术。这是使用吸收光的半导体电极,利用阳光的能量来电解水,算是光伏科技的一个分支。基本上,当一个具有适宜属性的PEC半导体器件,浸没在水电解质中,并受到阳光照射时,光子能被转换成电化学能,它可以直接将水分解为氢和氧。这项成果的科技含量很高,基本代表了中国当代材料科学和界面电化学方面的最新科技水平。
这项科技解决的,就是实现了个人便携式的供氧系统,大致可以做到每个人负重1。2公斤(其中设备系统0。7KG,再携水0。5KG,水用完了可以及时补充),就可以做到随时供氧了,这就克服了高原上个人生存保持健康的最大难题——缺氧。
其实所谓出乎意料,主要就是指这项PEC制氧科技。其余的两项,即微型光伏贴片及其储能系统,以及电能发热纤维,本来就是有意识地根据青藏高原的需求,在过去组织研发的——目的就是做出适合青藏生存的科技化服装或穿戴设备。
微型光热贴片,可以理解为成千上万的微型光伏板,用这些贴片作为衣服的最外层,通过微系统,在白天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化为电能输入小型锂电池,锂电池又提供电能发热纤维的电能,使其发热,这样就能让衣物“自热”,让身体保持适合的温度。通过这种方式,来解决青藏高原寒冷和温差极大的问题。
有了PEC制氧科技后,新的“青藏生存服”自然就升级了,能源都是来源于微型光伏贴片提供的光能,光能通过一个共用的系统转化为电能,一部分电能做电解水,获得氧气;而另一部分电能通过电热纤维夹层发热,维持身体温度。制取的氧气,多数情况下是衣服上带有一个鼻吸器,有点类似耳机,不过这个是“鼻机”,将它放在鼻子下面,开机后,制取的氧气,就随着呼应不断进入人体,使得吸氧水平,能够达到低海拔地区的同样水平。而天热的时候,可以去掉电热纤维夹层,只使用供氧功能,就不至于闷热。
这样的生存服才配合植入人体的生物芯片监测健康数据,对于在青藏高原额国民,就能做到真正的健康管理和拥有“正常”的适应力,除了严重病人以外,无需考虑其它身体状况。
不好的地方当然也有,每套生存服要比常规衣服大约重2。2KG左右,还是有点笨重的,天热的时候好些,去掉加热夹层,可以减重到1。2KG左右。但这样的缺陷,显然已经可以忍受,不至于影响外出生活。
同样的科技,开始广泛地普遍运用到所有的居住、办公、商业等场所,光能制氧技术,让这些室内建筑不再缺氧,结合外出的“生存供氧服”,基本上已经可以保证,绝大多数青藏居民的日常生活,告别缺氧环境。
青藏高原的另一个缺点,是日晒非常厉害,所谓的“高原红”嘛,这就需要依靠个人的生活习惯来弥补了——如果一直戴着各种遮阳帽,也要好很多。实际上,除了农牧业的农民以外,大多数人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是不同的室内,高原日晒对他们的影响,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世界屋脊上的太阳,是上述新科技最好的能量来源,有点副作用,也是正常的。
正因为能够彻底解决“人的问题”了,所以对青藏高原的开发,也完全提高了级别。这并不是因为中国的经济,需要青藏高原作为新的发展极。而是因为青藏高原,本身具有极大的战略价值,这是所谓的“中国之脊”,地理上的制高点。能够让这里拥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对于中国长期的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对印度次大陆和喜马拉雅山脉周围诸国的掌控。
过去中国掌控青藏高原,全靠内地的支持。几乎所乎有的重要资源,都要从内地运来。相比之下,如果能让青藏高原大致能够自给自足,能够自身提供作为一个极重要战略基地的主要需求资源的话,自然有着完全不同的战略意义。
正因为青藏重要的战略地位,所以彭国丰这个当年全国最年轻的市委书记,在较好地领导完成了喀什直辖市的初步发展后,被提拔为西藏省的省委书记,虽然西藏的经济地位不值得一提,但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地位都很重要,所以他这个省委书记,是不折不扣的重用提拔。
彭国丰来到西藏后,很快就推动了青藏交通体系以及青藏光伏海超级工程以外的另外两个重要发展:第一个就是青藏的城市体系和配套经济体系;第二个就是青藏水资源分布和防灾管理体系。
由于这两个体系都涉及到三省协调一致的发展和配置,因此彭国丰当初的方案提报中央后,直接促成了“青藏大区”这个特别发展区临时机构的设立,由一名国家副总理担任青藏大区工委主任,彭国丰任常委副主任,兼西藏省委书记。
以西藏省(大致相当于原时空去掉了藏东区域即西康的部分)为例,过去的居住带主要是5个,藏南有3个,即拉萨-泽当城镇圈、以日喀则为核心的雅鲁藏布江中上游城镇圈、以林芝为中心的尼洋河中下游城镇圈。然后就是以噶尔为中心的藏西边境城镇圈(阿里地区),以及那曲为中心的藏北城镇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