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天眼,天眼部分要解决的问题,无非是单向透明的信息侦查。在一场超级大战中,首当其冲的当然是太空的卫星系统,我国的卫星发展,再有20年,实现对南北美洲、欧洲和美军其它全球基地例如澳新的完全实时监控,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于防御,美军最可能的,就是使用核爆弹头,用电磁辐射来摧毁我军的卫星系统——其余的反导弹等打击模式,在我军科技整体领先美国的前提下,美国很难实现摧毁我军卫星系统的能力,而且太过昂贵。
所以目前设想的天眼攻击和防御的核心体系,是EMP超强电磁脉冲弹和防御系统,用弹头攻击,来摧毁美军的卫星体系,而自身的卫星,要加装针对性的防御体系,使其能抵御超强电磁脉冲的攻击。
所谓的EMP弹,也是“攻坚”体系的主要武器之一,当代任何大型的武器,不论海陆空天,内部必然有电源和微电子系统,都属于超级EMP瞬间可以团灭的对象。如果一枚超级EMP弹药落下来,半径500公里内,对手的所有电路一起失效,那么甚至可以实现同时抵御美国数千枚洲际导弹的攻击,除非他们的导弹,也装备了EMP超强电磁脉冲防御系统。根据美国目前的科研实力判断,这种可能性较小,但也不得不防,万一呢?
“卫星+雷达+滞空无人机”,是常规的天眼主要组合,这是完全的科技战,还要考虑人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另一个方向,就是在美国本土以及所有可能潜藏美国核生化武器的地域,深入敌人心脏,隐秘部署在其国土地面的“仿生化网格化智能侦测单元”,例如每100平方公里部署1个单元,如果有20万个这样的侦测单元被部署,就能监控美国2000万平方公里的军事实控地域上,一切武器的发射并侦测其发射参数,用量子通讯器猝发信号,通知到我方,然后进行对抗处置。
刘少将讲述了2类天眼的模式,没有继续讲下去,赵云腾知道,肯定有其它模式,但目前即使对他们这些高级将领,也仍然是高度保密的。例如,刘少将完全没有讲,如何实现对各大洋中最具威胁性的美军核潜艇的侦测,这自然不可能是疏忽。
攻坚部分,刘少将讲述了三种攻击模式。
第一种是上述的EMP超强电磁脉冲弹药。
第二种是电磁推进远程数量打击体系,例如在美国外海1000公里外展开部署,电磁推进系统能够打击10002000公里的美国内陆(总射程2000到3000公里),导弹通过这个推进系统,获得2。5公里秒以上的初速度,发射到距离地面300公里高空的预定位置后,用自身携带的火箭发动机继续助推加速,抵达目标附近后,导弹分裂,内装至少1001万枚以上的微小“珠弹”,虽然细小,但威力并不小,一则是速度极高,二则内装全氮阴离子盐或金属氢炸药。所以,这个系统可以看成是一种洲际超级大炮。
这种系统并不仅仅用于进攻,同时也用于防御,美国批量型的洲际导弹,也可以用这种系统对付,因为可以对来袭导弹形成面打击,即使是上千枚洲际导弹,碰到了这种系统的数十万或者数百万弹头的攻击,也根本不可能穿越这种防御,不管怎样变轨都不行,因为这个系统赋予弹药的速度极高。
第三种是可以瞬间发射几十万个高强度脉冲的高能战略激光,这种系统的难度是最大的,按照现有技术推测,某种意义上可能最多有“一发之力”,不太可能形成连续的攻击能力,因为对能量的要求太高了——除非是中国在20年内能够搞定核聚变,而且能够实现小型核聚变系统,因为要发挥最大作用,必须是天基激光系统。
由于汇报是关于新概念模式的战略打击打,所以刘少将没有提到轨道轰炸机、战略轰炸等常规打击模式。
星海部分,刘少将讲述了两种模式。
星海针对的目标,无需太高的精度,例如美军的大型军事基地,基本上是面打击目标。所以一种思路就是放大型的电磁推进系统,如果能在2000到3000公里范围内,对每个基地推射千万乃至上亿的“珠弹”打击,自然可以一击而灭,没有任何防御体系,能够抵挡如此规模的数量打击。这大约是一种在电磁炮基础上的发展版。
另一种思路,则是离心力武器体系。这是一种“无限弹链”的攻击系统。数百万发炮弹,连成弹链,在一个能量不断离心甩动的过程中,达到非常高的速度后出膛,由于数量巨大,也能够对敌人基地或军队聚集地进行超级面打击。其实还是一样思路的数量打击系统,不过一个使用电磁推进,另一个使用离心力,底层科技不一样而已。不过离心力体系的研发难度很大,不如电磁推进更有可能性。
金盾部分,刘少将讲述了五种防御体系,前三种就是上述的EMP、高能激光和无限弹药。另外的两种,则是“柳絮云”和人工智能滞空无人机海。
“柳絮云”是一种弹药,当发现美军发射洲际导弹等武器后,才发射这种弹药,这种弹药在敌人导弹的经过路线上,炸开形成一片广域的“柳絮”,这种柳絮其实是非常细小的轻金属材料,由于非常微小,因此能滞空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如果敌军导弹从这片空域经过,发动机就会吸入大量的金属柳絮,造成发动机爆炸。
人工智能滞空无人机海,则是一种成本较高的“柳絮云”高档版。同样是在对方导弹发射必须通过的大致路径上,快速部署大量的微型弱人工智能无人机海,一旦对方导弹接近,就开启自杀殉爆模式。
黑洞部分,着重于核生化武器攻击后的及时处置,消除其二次杀伤。
例如钴60弹,号称是威力最大的核武器,如果有一颗在大气层爆炸,号称可以干掉全球人类,并让地球五十万年之内寸草不生。如果事前不能阻止到,只能是监测到其爆炸后,立即使用一种“强黏吸附粉剂”炸弹,覆盖其整个空中地下的爆炸范围,以及周边的可能影响区域,这种粉剂,应该可以吸附所有的钴60细碎放射物质,使其放射性范围不至于扩散。虽然美国还肯定没有这种武器,但对未来总是不得不防。
除了钴60,其它包括伽玛射线弹、感生辐射弹以及生物或化学袭击的后果是类似的,所以需要解决的最坏问题,就是要在爆炸的第一击后,能够迅速处理控制,不使其杀伤效果扩散。
显然,黑洞部分,才是最难的,相当于要攻克核辐射的即时控制,但这又是必须的,因为必须考虑最恶劣的情况——如果中国没有能阻止美国的核生化攻击,残余庇护所内的三亿人,也必须拥有这种技术手段,及时收拾旧河山,否则钴60这种能让50万年地球寸草不生的大杀器,自然所有人类都会最终灭绝,那躲过了第一击,也就没有意义了。当然,现在钴60弹还属于一种“远景”,但早做准备总是没错的。
从中国的角度看,无法避免美国的极端派真的走极端。例如我们确实防住了美国的攻击,但他们要是利用金属钴60弹自杀怎么办?如果没有消除后患的手段,灭世的威力,还是会从美国通过大气层和海洋,蔓延到中国,最终毁灭全球。
所以黑洞部分,才是最核心,如果有了成熟的“黑洞”手段,这场未来热战,中国已经可以说是立于不败之地,剩下的无非是减少损失的问题。
其它的一些新概念武器,主要都是战术性的,例如钻地弹道导弹、人工智能弹道导弹、空天轨道轰炸机、大口径电磁炮、末端能量拦截系统等,所以在整个热战过程中,它们的作用,是辅助性的。
在五大武器系统之外,另外还必须有备用的超级系统,准备在情况不如意的情况下,对美国发动超级战略打击。
刘少将表示,在上述对抗设想中,其实没有考虑中国反过来核毁灭美国,我们还是要争取直接击败美国的核武力,不到万不得已,没必要对美国核毁灭,这也是中央的精神,尽量要维持地球的完整。当然,这种战略手段,是随时可以动用的。
除了核打击以外,另一种可能更好的方式,就是“太阳风系统”。目前我国是全球唯一的,建立了太阳爆发,从光球到日冕的能量积累、释放、传输的完整物理模型,从而能够对研究太阳爆发的动力学过程及物理机制提供关键依据的国家,而在这种科学进展下,一种新的超级武器系统正在酝酿。
太阳作为一个聚变装置,本身就是一种超级武器的平台。其中太阳风,是人类目前能够利用到的太阳的功能中,最容易武器化的一种。太阳风是从太阳上层大气,射出的超声速等离子体带电粒子流,如果能人工诱发太阳黑子活动高峰,那么会爆发剧烈的太阳风暴,穿透地球的磁场阻挡。
如果引导这种太阳风对美国“定向吹”,那么大量带电粒子所形成的高速粒子流,辐射度会突然急剧增高,如果让风暴在威力最大的时候,扫过想打击的美国,而我们自己则可以由于地理因素躲在另外一面。
不过,这种系统能够进一步缩小目标,现在还不可知,很容易就会让打击的范围,超出美国,例如波及到南美,那就不好了。
目前我们的研究方向,是“定向、适量、防御”三结合,定向是要指向美国地域,适量是要控制范围和烈度(过强会让所有美国人都得癌症!),防御是自身的卫星系统,要能抵御太阳风暴。如果最终能达成,那么自然我们将获得一种超越核武器的新的超级武器,完全可以用来摧毁美国的卫星系统、通讯系统和电力系统。
听完刘少将的报告,老将们内心都在冒凉气,随着科技的发展,战争的形态日益演变,都有点看不懂了,科技的威力,逐渐压过了其它的一切谋略。他们都注意到,刘少将只字不提海上的攻防系统,这个部分显然还没有对他们解密,也就无需询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