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征途实录:启航1926 > 第273章(第1页)

第273章(第1页)

根据上述的现实情况,又考虑未来的发展,彭国丰的计划是用20年的时间,发展出一个“5+1”的西藏城市体系。所谓的“5”,就是以上有些经济基础的5个城镇圈,包括拉萨、日喀则、林芝、噶尔和那曲这5个城市。

至于那个“+1”,则是在完成水资源分布体系后,择地在西藏的西北,建立一个新的标准市。西藏的地形特征,也是西北高,东南低。由于南部高大山脉的阻挡,造成来自西南的印度洋暖湿气流,无法前进到青藏高原西北部,所以青藏地区西北部降水很少,然而东南地区,则正好处于这些高大山脉的迎风坡,受地形作用,容易形成地形雨,故降水较多。

因此西藏的人口大都分布在东南部,西藏的大江大河,也都分布在东南部,除了藏西由于狮泉河(印度河上游)等水系的存在,有着噶尔这样的城镇以外,整个西藏的西北,几乎都可以称得上无人区。

但是新时空西藏接近百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大约有一半都属于这个“无人区”级别的西北地域,而且这些地区有着丰富的资源,没有一个城市支撑的话难以开发利用。而且新藏铁路(2条)的西线,就是通过西藏的西北地域,抵达西藏东南的,因此交通条件已经具备,只要再能提供充足的水资源,那么在西藏西北地域靠近新藏铁路的地方,择地建设一个标准市,就不是天方夜谭的妄想。

这个新城市,除了开发藏西北资源,还将是新疆两省与西藏之间物资贸易交流的枢纽,所以前景应该说是不错的。有了这个新城市,次大陆北方国家、山南三国加上藏南省,北上汇集到拉萨的贸易交流,又可以因此而延伸到新疆两省。这可以说是打通了一条最便捷的“大西部南北纵贯商道”,战略意义和商业价值都很大。

所以,虽然西藏已有基础的5个城市,发展较为迅速,但真正引人注目的,反而是属于现在西藏无人区西北地带的这个新城市——藏珠市,这个名字就寄托着西藏人民对它的美好祝愿——西藏之珠。

彭国丰推动建设的另外一个重要体系,就是水资源分布和防灾体系。

作为世界屋脊,这些年随着全球变暖的发展,主要其实倒不是所谓的工业化影响,而是地球本身进入了一个暖湿时代。西藏的气温上升很快,全球的平均水平,大概是每十年上升摄氏0。16度,而西藏的水平,则是每十年上升大约摄氏0。35度,是全球水平的2倍还多。从1961年到去年一共45年,气温已经上升了1。6度,这并不是一个可以小觑的数字。

好处不是没有,西藏刚解放时,那种到处都是天寒地冻的格局有所改善。地貌变得更绿了,河流增多、湖泊和湿地增多,野生动植物不断涌现,随处可见藏羚羊等动物,大量的荒野,也可以被用来种植农作物。某种意义上,人类在西藏生存的条件,开始自然地局部变得更好。

但坏处似乎更明显,三个极端频发,也就是“极端高温、极端降水、极端天气”。极端高温事件和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频次显著增加,强降水、暴雪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泥石流、滑坡、崩塌、冰湖、溃决等衍生灾害加剧,1963年以来,西藏共发生严重气象灾害超过1000起,发生频次呈增多的趋势。

此外全球变暖引起的青藏高原积雪减少,将导致物种分布大规模转变,并且可能深度影响生物多样性模式,这些很脆弱或处在危机中的物种群体,可能面临更大的危机。

最大的影响,还是这个“亚洲水塔”未来水资源的变化。近50年来,冻土的面积已经从150万平方公里,缩减到了136万平方公里。而冰川储量更是缩减12%,现在只剩4。8万平方公里。这种变化可能会导致一定的草地沙漠化、草场退化加剧,而多年冻土的融化,会释放远古时期储存其中的有机碳。从长期来看,由于储水量下降,可能导致原来丰沛的藏水,未来并不一定充足。

从李思华时代起,中央就很反感那种“躺平生态改善主义”,似乎只要人类缩手缩脚,减少一切工业化,让自然去调整自然,一切生态就可以维持或者变好。好像没有了人类,就没有了自然灾害一样。

中央主张的是,人定胜天,要用科学的方法,用积极的策略,去主动地改善生态,使得自然改善与经济发展协调同步。

所以彭国丰的方案,就很合乎中央的主张路线。其方案的主轴是,配套光伏海的发展,对西藏内部的水资源进行分布式重塑,西藏有面积大于1km2的湖泊1000多个,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50%。随着变得气候变得更加暖湿,东南部的水资源就更丰富,所以要用管道系统向西北调,光伏海本身在藏西北就是重点,所以提供丰富的水资源,更有利于光伏海形成与农牧业等一体化发展的综合经济体系,也为资源开发提供丰富的水源。

气温升高,冻土解冻,基础地质就容易滑动,以泥石流和地震等形式,对于基础设施和城市形成威胁,所以一个防灾体系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尤其是靠近地震带的城市,建筑防震等都是必要的,而西藏连接各城市的公路体系,逐步要与铁路一样,完全转变为高架体系。虽然成本高了一大截,但一劳永逸,不会被普通地震等灾害摧毁。

每个城市还要建立防洪体系,这里的洪灾,迅猛然而短暂,所以每个城市除了良好的排水系统,还需要有足够能力的泄洪通道和泄洪区。

在青藏大区成立之后,西康与青海两省,进行了类似的全面规划。甚至波及到了藏南省与山南三国,这是对青藏高原全部大约250万平方公里的整体规划,也是一个将这里所有经济体整合的完整规划。以前的青藏高原,能够开发的部分,不过是不到50万平方公里(已经包括了山南三国),而逐渐的,要让整个青藏高原各地,都具备一定的开发度。按照中国自己的经验,有了人类的城市,有了人类的管理,生态反而能够更稳定,变得更好。

说到底,人类破坏自然生态,是个相对的问题,是人类自身能力、自身态度和管理水平的问题,并不是一定就是破坏的结果,以为一定会破坏,只不过是西方白左,为了隐藏的政治目的,而宣扬的傻逼逻辑。

整个青藏大区,未来发展的逻辑已经很清楚,由于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高海拔高原,已经不能构成对发展的重大阻碍。那么青藏高原的地理优势就逐渐凸显,它东联西南大区最重要的省份四川、北联新疆两省的西北大市场核心区、南接印度次大陆、西接帕米尔高原(葱岭)链接中亚,在地理上如果不考虑高海拔,其实是亚洲大陆的一处枢纽地域。

所以通过高强度的开发,这种潜在优势,会在未来,越来越明显发挥出来,这里的经济功能,最终将并不逊色于其的战略地位。说到底,发展到现在,决定一个地域未来前途的,已经不只是地理要素,而科技要素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青藏将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在青藏大开发之后,从中国本土出发,能够对中亚和西亚施加力量和影响的地域,就不再单单是新疆的两省,而是加上了青藏区域,这使得向西的“接壤面”大大提升,对于新时空的西亚五国(伊朗、巴基斯坦、阿富汗、拉贾斯坦、古吉拉特斯坦)、中亚五国这十个国家,就能形成更强大的影响,使之与中国体系的关系变得更密切,无论是从政治上还是经济上。

这是极致的陆权发展,通过这样的陆权基础建设,除了海洋以外,中国逐渐用陆地联结的方式,统合了整个亚洲大陆,东亚、北亚、东亚、南亚、西亚,亚洲的五个部分,以中国本土为核心,以五大世界级市场为基础,在经济上逐步形成了一个几乎包括完整的亚洲的密切和统一的大市场,在政治上则形成了中国主导、各国协调矛盾的合作体系,这就是李思华生前一直构思的“世界岛”战略,随着青藏高原的大开发,这个战略正进入最后的完成阶段。

世界岛战略的地缘意义,只要看地图就很清楚,世界岛一旦形成,全球其它地域,全部变成了世界的边陲,世界的中心由此而确定,未来边陲各国,纵有天纵奇才,能够振兴自己的国家,却很难打破这个世界中心格局,因为这样的陆权一旦形成,就把所有相关的国家从根本利益上充分捆绑,其沛然而莫之能御的力量,完全超越了单个国家的最大潜力。

而完成了青藏高原的大开发,也算是完成了中国本土1650万平方公里的整体开发,这显然是人类历史从来没有过的壮举——中国人并不仅仅是擅长平原耕作和发展平原城市,事实是,无论是大漠戈壁,还是高原冻土,乃至崎岖山岭,任何的地形地貌,任何别的国家认为是废土的地域,如果在中国,中国人就会把它变成水土丰美、经济繁盛、人类宜居的“流着奶和蜜的土地”。

这就是对主席当年誓言的证明:“我们不但擅长打破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擅长建设一个新世界”。中国人用这样的能力,正向全世界证明,中国模式社会主义体制和国家,拥有着完全超越人类旧时代、完全超越资本主义体制国家想象的伟力。

第443章2008非典SARS事件

西元2008年1月的一天,东港直辖市生物病毒疾控中心。

张永康教授带领的一个小组,神色凝重地盯着面前的屏幕,来自生物芯片的采集数据,被超级电脑进行数据分析。病毒的数据在电脑的右侧不断刷新,在是一种新的高感染性病毒!人为的痕迹明显!

张永康命令:“立即准备报告,马上向中央生物病毒防治管理局汇报!同时向东港市政府汇报,要求立即启动一级防疫体系,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生物芯片显示异常数据的所有人员!”

中国各地犹如迅速拉响了警报,按照内松外紧的模式,开始全力以赴,控制住所有感染病毒的人员,以及密接人员。

1月7日,赵云腾急匆匆地赶往中央生物病毒防治管理局。由于前世的经验,他对于生物病毒攻击极为重视,在退休之后,仍然长期担任中央病毒防治小组的高级顾问。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