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移民中国1000天
西元1994年1月12日,暹罗省,曼谷市。
露易丝在电脑上写完自己的日记,突然惊奇地发现,原来今天正好是她移民后,获得中国国籍的第1000天。这让她停下了动作,开始回忆起这三年多的经历。
露易丝是德国人,这点比较罕见。目前在中国的西方移民中,来自德国的还是比较少的,原因是德国在西方国家中,相对经济状况还算是好的,前年还拿回了东德,不过德国的经济较好,也是相对的,对于东德“转型”所需的庞大资本需求,始终是不足的,导致现在东德一直比较动荡,各种游行示威,乃至暴力抗议活动,层出不穷,甚至影响到了原西德的稳定。不过这些事情,露易丝一直关注得很少,她从来不喜欢政治。
在与家人网络聊天的时候,她知道现在有不少原东德的人,出国或移民亚俄,中国人开发的中北大市场,把亚俄纳入开发领域,他们需要大量的人力,因此来自原东欧国家的社会主义信仰者,可以申请移民或工作,不过他们不可能留在中国,只能是去亚俄地域。但即使如此,许多不堪忍受东欧衰败后凄惨生活的家庭,纷纷选择了这条路,据说现在已经有超过上百万人了。
这些移民中也有一些东德的家庭,不过露易丝,始终对他们没有什么感觉,几十年下来的两个德国,使得她很难把这些人当作是同胞。更主要的是除了少数科技人员,他们基本上不可能移民最富裕的中国,与她的人生轨迹完全不同,所以她也不大关心。
当年她在商科的本科毕业以后,来到中国读1年期的汉语言“短硕”,本来是想学好中文并熟悉中国,以便她能够在德国,找个与中国贸易关联的工作,这种工作很热门的,非常受欢迎。
但那一年的留学完全改变了她的人生,在快结束的时候,她试探申请了工作移民,出乎意料地被批准了。
露易丝并不知道,她属于中国移民政策调整以后的受益者,在这种政策下,她这样刚毕业的本科生,申请移民是最容易被批准的——属于优质的青年劳动力嘛。本科就最好,反而是更高学历倒不一定,因为西方科技已经落后于中国,除非是理工科硕博中的优秀毕业生。如果是文科的话,读多了西方那一套,在中国完全没用嘛。
所以露易丝虽然说今天是自己的移民1000天的日子,但其实在中国已经呆了4年多了,她已经完全适应了中国的生活。现在她脑子里的“思考语言”都已经变成了中文,反而是说德语有时候要想一想了。这让她有时候会感慨,可能上辈子,她就是个中国人。
之所以在曼谷定居,是因为这里是中国南部著名的贸易和旅游城市,属于中欧双边贸易的重镇,这样她的专业和母语优势,能够得到很好的应用,找工作也比较容易,待遇还比较高。
曼谷是个秀丽而很有特色的东方城市,建筑风格上融合了中国南方和原暹罗的风格,绿植特别漂亮,饮食丰富多彩,她非常适应这里的生活。
如果说她对于在中国工作有什么深刻印象的话,大概是“效率”、“安定”、“完善”和“便利”这几个词。
中国规定的5天8小时全周40小时工作制度是非常严格的,虽然有时候加班是不可避免的,但规定任何人的加班不得超过每月16个小时,也就是56个小时封顶。时间被限死了,老板们自然就必须在效率上下功夫,所以在工作的时间内是非常繁忙的,除了中午吃饭的一个小时,可以说没有什么休息偷懒的时间。
想偷偷摸摸加班是很困难的,因为中国有着与其它国家都不同的“民事调查警察”制度,民事调查员会密切联系到每一个工作人员,从他们那了解各种情况,所以要是有偷偷的加班,很容易被暴露出来,那样老板和企业就会面临严厉的惩罚,甚至会触犯刑罚。这样的情况下,当然就不会有老板在这个方面动脑筋了,他们只能是在提高效率上下功夫。
她在中国三年多,已经经历了十几个“专线联系”的调查员。据她所知,调查系统是中国最大的“体制内部门”,现在也几乎是中国干部晋升的必由之路,政府认为经历了几年调查员的生涯,对于干部的成长和见识,是非常关键的。每个人同时必须有2个调查员专线联系,生活和工作中碰到的各种问题都可以反馈,她还要对他们的工作予以评价——具体以事实说明满意或者不满意。每个调查员专线联系的工作时间,最长不能超过一年,很多时候只有半年多,这让她有些感伤,她对他们的印象都挺好,有几个还变成了很好的朋友,但不得不分离。
她最好的闺蜜,就是在调查员中认识的,但不好的一点是,调查员是流动任职的,闺蜜在曼谷工作三年,就必须调到其它的城市,这样的循环周而复始,直到他们退出这个职业,才会终止。所以现在这个闺蜜,人已经去了仰光,两人只能通过手机和电脑联系了。
这种制度让她咂舌,真的是非常的严厉,政府以这样的制度,挑选出意志坚定、不断进取,能够保持理想的优秀青年。难怪中国在几十年的时间内,就从一个非常贫穷落后的半殖民地国家,变成了全球最富裕、最发达和最强大的大国。
露易丝所谓的“安定”,并不是指的那种就业上的稳定。其实在中国,例如体制内和国企,就没有稳定可言,他们都属于“四流工程”管辖的人员,必须不断地在全国流动,哪里稳定呢?
露易丝感到的安定,是中国整体的完善体系。她所在的是私人企业,但即使这样的企业,也能得到调查员和银行的配合,努力帮助他们的经营稳定发展,避免企业失败率过高。
更关键的是,中国有着对国民“包工作”的体制,如果自己找不到工作,国家所属的劳动服务公司,是必须在3个月内保证解决工作问题的,而负责联系她的调查员,也有责任为她寻找新的工作。虽然这样的话,新工作可能未必能让自己满意,但至少保证了不会真正的失业,这太重要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露易丝觉得她狭小的生活圈子中,这点最重要了,中国的劳动待遇,又不像西方差距那么大,多数人的薪资差距是有限的,这保证了每个工作,获得的待遇,不至于差得离谱。
对于露易丝来说,这才是“安定”,不用担心自己未来会完全失业,当她还是个小姑娘的时候,由于经济危机,父亲失业过一年多,那段时间家庭生活的艰辛,她一辈子都忘不掉。但是在中国,好像就不可能有这样的危机了。
“完善”是指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露易丝发现,虽然很多项目,西方也有,但内核是比不上的,例如医疗保险制度,中国的医药和治疗费用,在同等的治疗水平下,西方的医院是完全比不上的,可能要昂贵10倍甚至几十倍。
教育也是如此,露易丝一直听到同事们谈论,他们很多都有上学的孩子了嘛。中国的教育费用非常低廉,他们从来不担心费用,而是一直在比较不同学校的教育质量。其实她听下来也差不多,中国强调平等和公平原则,小孩子上学,现在是计算机在一个城区之内“混沌选择”择的,能上哪个学校,都是看“天命”,每个学校的教育质量,可能也不像他们讨论的相差那么大,因为老师也是流动任教的,不能在一所学校一直呆下去,或许影响比较大的就是校长领导的学校管理层了,他们不同的管理能力,可能会带来一些差异。
但无论如何,每一所学校,过了几年教学人员几乎都换了,哪有大的差距呢?只不过是同事们,太过担心自己孩子的成绩而已。
露易丝关心教育,还有一个原因,因为她的男朋友就是一名教师,两人已经在谈婚论嫁了。相对其他的“流动职业”,普通教师和医疗人员,要相对好一些,因为只是在城市内部流动,至少她男朋友不会离开曼谷。但要是到了校长这个层次,就需要大区域流动了。不过露易丝也不担心,她觉得她的男朋友恐怕也不是那块料,没那样的本事。
“便利”自然是指生活上的便利了,吃穿住行游购娱医教,每一样都比德国强很多,这是露易丝最满意的地方,也是当年让她毫不犹豫地选择移民最大的动力。
她和男朋友已经在申请组屋了,最近拿证之后就可以排队了,现在已经不是早年,可能需要等待比较长的时间,而是只需要1个月,其实这一个月不是留给组屋公司准备的——他们手里本来就有着足够的组屋储备,而是给她这样的住户的,在批准之后,可以在1个月的时间内,在组屋公司提供的备选住宅内,选择并最后确定。房子是大事,总要自己去多看看,比较一下,所以才给留了1个月的时间。如果自己不讲究的话,第二天就可以定下来。
组屋的价格又不高,两人的积蓄,远远覆盖了所需的首付,都不用男朋友的父母再支持,再贷款10年就肯定能还清了,每月的还款额也不高。不过男朋友父母说了,房屋总要重新装修一下,这个费用他们包了,算是对小两口的支援。
公交系统非常发达,其实单单从工作和生活角度,都不需要买车。不过有时候与朋友们去郊区玩,有辆车还是方便。前年的时候,她入手了一辆“五菱宏光EV”,是一辆非常小巧的新能源车,让她非常喜欢,这辆车非常便宜,只有约5000元人民币,大概相当于她3个月的薪水。
虽然因为车小,每次充电后只能开130公里左右,但在曼谷也足够用了,她总是把车擦得干干净净的,每几个月就按照自己的喜好把车装饰一番——总是很有动漫风格的浪漫情调,不过男朋友这点讨厌,说她喜欢把车打扮得花里胡哨的。管他呢,我自己喜欢就好。
旅游也是露易丝喜欢的另一件事,只要有几天假期,她总想出远门去看一看,这一点她特别羡慕男朋友,教师们在寒暑假总是有两个集中的大假期,去哪里时间都够,暑假甚至玩上一个月都可能。但她可只有五一、国庆、春节和年假这4段时间,而且春节这个假期,以后几乎不能用来旅游,这在中国是最重要的节日,肯定要陪未来的老公,与他的家人一起过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