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征途实录:启航1926 > 第257章(第2页)

第257章(第2页)

旅游的时候,现在交通都是很方便的,每个标准市,都有一个国际标准的机场,甚至每个县域都有个通航机场,可以起降小飞机。不过她出去旅游还是坐高铁多一些,她觉得更方便,现在的高铁时速,大约都在350400公里小时,即使是去遥远的雪域省,也只要十多个小时。

旅游最棒的一点是,无论是到哪个省,哪个城市甚至是乡村,都有无数的美食,中国这一点,绝对吊打全世界,食物太丰富多彩了,而且每个地方都不一样,都有着自己的特色。

更不要说千变万化的风景了——中国就是一个世界,似乎全球每一种特色的风景,都能在中国发现类似的、甚至是更精彩的。

在曼谷这里,自然是南方的海岸风景,去海滩游泳和野餐,是露易丝在曼谷最多的消遣之一,有的时候还坐船出海,在海上垂钓和烧烤,也是很有趣的。不过她还是喜欢远足,例如上次在男朋友假期,她用上了全部的年假,两人一起去的东北大区,就让她印象非常深刻,冰天雪地的样子,有点像德国的冬天,饮食也有点像——东北酱肘子,总让她想起德国的肉食。

在中国旅游不断发现的这种差异化,本身就是旅游的巨大乐趣。

当然,旅游只能是间隔性的偶尔为止,周末最常见的,还是与男朋友或者几个女孩子,一起去逛街。

男朋友对陪她逛街,总是有点“望而生畏”的,在她和朋友挑选衣服和饰物的时候,他总是呆在一边百无聊赖,要么就一个人刷手机——现在智能手机几乎还是只在中国普及,但有点可恨的,就是这种手机的吸引力太强了,这就像是西方以前的电视时代,总有些人过于沉浸。

不过等到购物逛街结束,去下馆子或者烧烤的时候,男朋友就会一下子就生龙活虎,总是兴高采烈,要是喝了两瓶啤酒,更是变成了一个话痨,与之前陪她逛街的时候,就像是不同的两个人,不过这也是男人的通病了,他们无法体会女性逛街的乐趣。

其实中国的“网络经济”,已经发展到了相当的程度,女性买衣服,也越来越是在网络上。所以政府在强力地推动,所有的商业,要转化为“体验”为主,餐饮这种是肯定要像过去一样直接消费的,而且比例要更大;服饰这种就主要是体验了,可以现场购买,也可以到网上购买类似的或者原厂的,其实与往上的价格相差不多。因为在商场的体验店,大多数本来就是这些品牌厂家自己开的,都是一家,其实与网上价格相差有限。不过很多人是精打细算的,总是在网上能够找到便宜一点的,这种“便宜一点”,本身就是女性的一种购物乐趣了。

露易丝自己是喜欢往外跑的,但她的男朋友就比较“宅”,在家里看电脑或者刷手机,就能渡过他美好的一天。她也能静得下来,例如每天晚上,她都在追剧,中国那么大,有无数的演员和电视台,每个时段总能找到一些好剧。不过要像男朋友一样,整天宅在家里,那她可忍受不了,所以她总是拖着他去外面玩。

不过她有一点惭愧的,就是到现在也不太会做饭,还不如她的男朋友。以前她一个人的时候,要么自己上街吃,要么叫外卖,中国的外卖也是现在西方很少的,而且不算贵,这也是因为规模效应,每个快递员的业务,总是非常饱满的,虽然收费不贵,但累积起来还是可观的。

她对中国外卖的卫生情况还是放心的,以前她那个调查员闺蜜,曾经告诉过她,对于外卖的卫生情况,现在就是食品卫生监督部门的重点工作,而且对于涉及的调查员,这也是重点的工作——不能让劣质食品,损害民众的健康。由于类似于“谋财害命”的性质,所以查到的话惩罚是很严厉的,即使不判刑,店家关门、老板被罚得倾家荡产,是最基本的。

但总不能两口子就依靠外卖过活啊,中国人是很重视家庭烹饪的,哪个主妇如果不能做一桌子菜,在老辈人的眼中,总是觉得这个媳妇还不合格。她已经决定在结婚后,要在这方面好好“修炼”,让公婆觉得自己这个“外国媳妇”,也是能做好中国媳妇的。

露易丝觉得,即使德国能像中国一样的发达,也做不到像中国这样,拥有超级发达的服务体系,这是因为中国是一个超级人口大国,现在都有17亿多的人口了,这样的人口规模,才能把每一种服务,都做到高品质的规模化。德国的人口太少了,当然不可能做到这样的完备。除非欧洲真的统一起来,不过那完全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德国人真的能与法国人和英国人亲如一家?她的父母,就对这样的可能性嗤之以鼻,说是政客们的忽悠。

而且中国是“人民的国度”,政府才会专心地重点去打造这样的服务体系。换了德国那种资本主义利润至上的体制,恐怕很多服务,根本不会诞生。

她知道,来到中国的西方移民,现在已经有几十万了,她在报纸上看到过社科院的预测,5年之内估计会突破百万。移民们分散在巨大中国的各个地域,即使在曼谷其实也不是特别多,她也没有几个这样的移民朋友。

还是过好自己的生活吧,这是自己移民的第1000天,等到移民满10年之后,生活会变化成什么样子呢?露易丝微笑起来,但愿会变得更好。至少,那个时候,可能会有两个小宝贝了吧?男朋友希望她生两个孩子,最好是一儿一女,如果两个都是同一性别,就再生第三个,不过到第三个为止,再多可能就要有生活压力了。她虽然嘴上没有说同意,但内心是同意的,这也是她期望的美满生活。

第416章年轻市委书记的登台

西元1995年5月的一天,彭国丰沉稳地走进了会议室,今天是市里的常委会议,讨论喀什地级市的新产业布局。

他今年才30岁,是全国最年轻的地级市的市委书记,而且是担任喀什这个现在非常重要的城市的市委书记——“中亚一盘棋,喀什是棋眼”,现在据说中央在考虑将喀什,直接升级为中央直辖市。这个城市,现在恐怕是全国最受瞩目的城市之一。

所以他这个全国最年轻的市委书记履新,本身就是一件让人瞩目的事情,让他在全国媒体那里,都有了一定的知名度。这样的心理压力自然很大,大家的眼睛,都看着他在喀什这个重要舞台上如何表演呢。

他的心态一向沉稳冷静,但有时候晚上也是睡不好的,国家重托,使命重要,他不能辜负了国家对他的高度期望。

父亲当年牺牲在唐山大地震抢险的前线,他是新中国新时代不折不扣的烈士子女。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对很多人也许只是一种口号,但他是感触很深的,确实就是国家不断付出资源,让他成长到现在的。

父亲是军人,他本来也想走这条路的,从军报国嘛。不过他17岁本科毕业、19岁硕士毕业后,参军3年,22岁的时候,就被列入了“中央预备干部名单”,组织说服了他转业到地方,从一个乡寨的党委书记开始,短短8年的时间,就已经成为了全国最年轻的地级市的市委书记,其间还在职完成了经济学博士的学业。

虽然被戏称为“火箭干部”,但他的履历是完整的,从乡寨到县域,从县域到标准市,再到喀什这个目前定位为“较大型城市”,未来很可能提升定位到“大城市”级别、人口可能超越1000万人的重要城市。

虽然提升极快,但他并不是那种全国有名的“明星干部”,因为他并不喜欢在媒体上过多地抛头露面,恐怕这与他不愿意让太多人感觉他过分年轻有关。其实他在调查总局和组织部等干部监察机构内,得到的评价很高,认为他是一个有全局眼光和策略,做事有魄力又能沉得下心,能够深入基层的优秀干部,“冷静睿智、处变不惊”这样的类似评语,在他这些年的考核报告中,随处可见。

不过这些年的仕途顺利,并不能冲昏他的脑子。他很清楚自己有着特殊的机遇,赵云腾犹如他的养父,对他的成长帮助,可不仅仅是上学期间的经济支持,那简直是最不值得一提的。他的仕途,当然受到了这些方面的影响。在一些“地下组织部”眼里,他简直就是中国官场最大的那个派系的后起之秀。

党内无派,千奇百怪。革命者的党和政府,组成它们的也是人,是人就会受到各种人性的影响。他必须要做到的,就是不辜负党和国家的期待而已。有此机遇,就做到最好。

会议开始了,常务副市长做了对喀什新产业定位的总体汇报,彭国丰仔细地听着,并随手在笔记本上写下感想。这是一次讨论会,并不是定案的会议,否则早就呈送他最后的报告了。

报告指出,喀什现在比较强大的产业,主要是三个,一个是纺织业,因为地区及附近,是全国重要的棉花产地嘛;第二个是农牧业,近些年来随着水资源问题的解决,发展非常快。喀什的农地状况,在原来的新疆两省中算是好的,虽然土壤肥力也很低,但至少盐碱化不算太厉害。最强的是商贸业,七十年代开始与苏联展开贸易后,商贸业逐渐发展,尤其是近年,规模迅速扩大。

这三个“发达”产业,其实反而说明了喀什原来的落后程度。在红旗调水工程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及中亚的局势变化之前,几十年来喀什作为一个“边城”,发展空间是有限的,产业基础自然非常薄弱,现在有3个大产业,已经是这几年高速发展的缘故了。

新形势下,自然要有新举措。中亚纳入西北大市场,使得喀什具有了无与伦比的地缘优势,在地理上俨然成为了西北大市场的枢纽地带,这样的话喀什就可以定位成一个“西北大市场核心区的南疆工业支点”,大力地发展各种工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