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月这样的数据,都会汇总上去,在各个平台进行广泛的分析。例如地方党组织和政府,他们有自己的软件平台进行与中央平台不同的分析,了解本地的产业发展、产业趋势、劳动人口状况、薪资福利的变动趋势、各项政策的执行情况等等。
柴蔚然知道,调查总局有专门的部门,就是基于这些数据调研和分析地方党组织和政府的应对之策的,他们的调研结果,对当地官员的未来仕途影响很大。而在解决问题中表现出来的创造性,则是官员“优秀程度”最有利的证据。
柴蔚然要确保的,就是企业的所有数据都是真实的,各种反映的说法都是有依据的。所以调研的范围,从来不限于企业,而是包括一个企业的“周边生态”,例如银行、其销售的客户、其供应链的企业、劳务服务公司、物流仓储公司等等,这些数据和事实汇总在一起,彼此吻合,才能保证他的调研结果是正确的。
这样的大范围调研,是这些年在ICT科技高度发展下,才慢慢具备的能力,此前很多调研员,只能靠自己的敏感性和经验来判断。现在则可以在局域网上配合作战,例如物流仓储的情况,他就不用自己跑了,在局域网上调用别的调研员的报告就可以。
企业可以做假自己的内部数据,但几乎没有企业,能够勾结完成对其完整生态的做假,一旦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整个作假链都会暴露出来,这就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威慑,最近几年的企业做假,几乎消失不见了。
柴蔚然听说,现在这个阶段叫做“初级数据化管理”,等到科技进一步发展,可以通过一种叫“区块链”的科技,实现初始数据直接一键上网,发生的时候就被记录,并且被人工智能分析,各部分和相关人员可以极为便利地调用数据,快速准确地形成最终的调研结果,那个时候,就叫“智能化可信数据化管理”。
他还是很希望那个时代早点到来的,现在的调查员工作,还是很繁琐的,出错的概率也并不低。等到未来,这样的工作量显然可以大大降低,而真实性要更强。
所有的调研,都是“真实测量”,而测量的标准,再没有比数据化更精确的,柴蔚然感觉到,虽然自己不是什么高层,但一个中国的“初级数字化社会”,正在广泛地形成。
这样的数字化,现在又岂止是调查总局一家呢?中央的每个部委,大多数都多了一个数据局或数字司,而省市两级,也都建立了数据局。不同的数据局,数据“通天”的程度不同,有的是给地方决策用的,有的不通过地方,直通中央。每个部委,也都有自己从底层绕过省地直接上通的数据渠道,这样的“多重验证”,使得数据的真实性得到了很大的保障。
现在国内的数据工作,可不是像原来,仅有统计局和调查总局两家为主,而是复合的多重渠道。这样的多重验证,通过联网的超级电脑分析软件,就可以保证“社会和经济测量”的精确性。
主席曾经说过:“我们的口号是:一,不做调查没有发言权。二,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什么叫不正确的调查?就是没有尽最大努力采取减少误差措施,得到的是没有经过误差处理的测量数据。调查员的职责可不仅仅是调查,而是要尽量去掉调查的误差。
柴蔚然经过这一段工作的历练,他自己也体会出来,虽然朝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但人的主观能动性,仍然是不可低估的。数字化是数学的算法,某种意义上是僵化的,只有人才能决定使用这些数据的决策质量。数字化,是为了避免“想当然、拍脑袋”的不良决策,但无法避免占有了全部详细资料以后,仍然做出的低质量决策。
所以这就是管理科学最基本的观念:没有测量,就没有管理,更没有改进。
老总白涛来找他,白涛很喜欢与这些调查员沟通谈话,因为他们“见多识广”,对于各种不同的企业,天天在调查和研究。这是非常宝贵的经验,对于他改善经营和开拓思路,非常有帮助。
吃过午饭,柴蔚然乘坐轻轨,赶往他负责的另一家企业——燕竹乡寨联合体所属的食品厂,这家厂以各种山珍和竹笋产品为主。
来到燕竹寨,入眼的就是山上无尽的竹林,这里的空气特别好,休息日的时候,柴蔚然经常来这里爬山,或者与朋友野营。
不过说到这家燕竹食品厂,他就有点头疼了,与康洁医精这样的高科技企业相比,燕竹食品的营销压力显然巨大,高科技产品都不用柴蔚然帮忙,他们很容易找到销路,甚至国家部门也会有意地帮助他们推广——促使新兴产业加速发展,本来就是国策。
但燕竹食品厂,几乎完全是传统的食品行业,这样的行业,也不需要什么高科技,关键是食品的质量。而且即使质量很好,但架不住全国性的竞争呀,例如竹笋产品,全国不知道有多少万家的食品厂,有相关的产品。虽然市场极为庞大,但这个市场非常分散。
每次柴蔚然来这家厂,听到最多的反应,就是销量的有限,他们明明有更大的产品生产能力,可是发挥不出来,每年的销售都是有限的。这个厂的领导层,每年都把精力扑在营销上,不过迄今为止的成效,是有限的。
所以厂长看到柴蔚然,总是希望他通过调查网络的各地人脉,帮忙打开一些销路。这让柴蔚然有些无奈,因为有些产品好办,可能有独特性差异性,通过总局的网络,在各地能找到一些销路。但竹笋这样的大路货,能有什么办法?中国16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有多少区域是没有毛竹生长的?
不过燕竹厂,还是找出了一些门路的,例如现在他们销售增长最快的一个产品,是火锅竹笋,用最鲜嫩的竹笋制作,售价较高,而且也很受欢迎。
还有燕竹厂以往有竹笋罐头生产。柴蔚然给他们提了一个建议,能不能搞竹笋的几道名菜,做成罐头,例如竹笋红烧肉之类的,如果口感好,应该还是适应越来越不喜欢自己做饭做菜的年轻一代人的,他通过总局网络,征求了一些老练的调查员的看法,多数人认为如果有特色,这个主意还是靠谱的。现在燕竹厂正在进行研究和试验,希望未来能够有好的结果。
相对康洁,燕竹厂的定期调研工作要更简单一些,不过产品种类也不少,有20多种呢,除了数据和财务调研,柴蔚然重点就要对这20多种产品的市场销售、发展趋势、价格结构等进行研究,从而为国家政府的产业调整,提供基础数据和报告建议。
经济调查员,永远必须是一个产业研究员和市场专家,这是柴蔚然牢记在心的组织要求。调查员“有用”,企业才乐于配合,调研也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
不能让企业单打独斗,那样的企业,失败的可能性必然较高,为了提高成功率,避免社会和国家资源的浪费,就需要外界的实质性帮助。在中国,银行与调查系统,就是帮助企业成长的两根“拐棍”,单纯的调查只是工作的一部分,让企业健康成长,也是调查员的重要职责。
资深的调查员,现在是国企和地方政府干部的重要和主要来源之一,每年的国企中层干部和公务员中层招聘,来自资深调查员的比例非常高,原因就是调查员在以十年计的工作历程中锻炼出来的眼光和工作能力,调查过那么多不同的项目和工事,目睹并参与了大量项目和工作的发展、调整、改良、变革,这样的工作经验,对于政府和国企管理,自然是非常重要的。
正因为如此,调查员虽然是一个辛苦的工作,但每年的竞争是很激烈的,尤其是像柴蔚然(经济系毕业)来自与经济工作或者其它调研工作对口的专业的大学生们。
实践出真知,或者叫“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仍然是各级政府信任的格言。什么是实践?不只是干本职工作,调查研究或者说是社会测量,当然也是一种重要的实践。美国那种通过竞选,可以让根本毫无能力可言的人当权的做法,在新中国的理念中,那就是儿戏,如果都是幕僚团队来具体执行,那要领导人来干嘛?要他的一张嘴吗?
回到一天都没有来的调查员办公室,时间都已经过了五点了,柴蔚然决定,抓紧时间写完今天的调研报告,晚一点再去吃饭。
每一天,中国数百万的经济调查员,从事着类似柴蔚然今天这样的工作,他们串联起了全国几千万的不同企业,帮助这些企业向好向健康发展,这不一定能完全改变企业本来的命运,但能够改变很大一部分企业的命运。有的时候,一些企业只要有一把推手,它就能渡过最艰难的阶段,生存和发展下去。
第390章国际主义学者的中国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