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征途实录:启航1926 > 第242章(第1页)

第242章(第1页)

美国大使安德森礼貌地鼓掌,但内心感到挫败,CIA动员了一切的力量,试图阻止这个秘鲁联邦的成立,但完全失败,根本没有能收买任何有效的政治力量,CIA的人员几乎都被逮捕并秘密驱逐。

这一波操作,让本来似乎还是“亲美”的原来这两国的政府,都非常愤怒,直接恶化了新秘鲁联邦与美国的外交关系,而且美国很多的财团,对此也不以为然,安德森本人就接到了几个财团“善意的提醒”,他们认为CIA是在对他们的生意捣鬼,要求更换中情局长凯西的呼声,目前在国内有所发酵,受到了警告的凯西,也不得不收敛在秘鲁联邦的行动,毕竟总统里根也不愿意得罪这些财团。

安德森遗憾地想着,这就是美国内部的问题。阻止这个联邦成立,符合美国一贯的分而治之、控制南美的总体战略,却与这些美国财团的“私人利益”不符合,他们乐于看到一个更庞大的统一市场,乐于看到在联邦之下,这个新国家能够得到更大的经济发展,那么他们的投资,才能回报更高更多。

算了吧,先让这个联邦发展吧,现在这个国家还是严重依赖外来投资,按照统计,美国的投资仍然占57%左右,中国人大约占了37%,而其它的国家例如欧洲,总共占了不到6%。美国对其的影响仍然是最大的,如果美国逼的急了,他们多半不会妥协,而是倒向中国,这当然更不利。

安德森看了看满脸严肃的智利军政府代表,心想这倒是一个加强美国对智利控制的机会,对于这个新联邦最忌惮的,可就是智利人了。智利是全世界最狭长的国家,而之所以狭长,就是他们当年通过战争,夺取了秘鲁和玻利维亚大量的海岸线领土,现在怎么会不担心这个新联邦的强大呢?

第389章调查员的一天

柴蔚然在镜子前,整理了一下自己的穿着,“我们是共和国的眼睛和神经。”他默念着调查总局的这句格言,新的一天开始了。

柴蔚然还属于调查员中的“萌新”,大学6年毕业后,又经过了1年的实习,也就是在老调查员带领下,熟悉调查员这份工作到底是如何进行的,以及学习调查的一些技巧。

中国的调查总局,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分支很多,不算警察系统的调查人员(民事调查警察),直接隶属于调查总局,并以经济政策调查为主的人员,现在总数超过2000万人,无疑是“吃皇粮”的公务人员中,最庞大的一个体系,毕竟他们要服务超过3000万家的企业,单单国企就接近300万家,还要执行很多其它的调查任务。

柴蔚然选择这份工作,有很多因素,但其中的一个,是他非常赞同领袖对调查研究重要性的理论论述:

中国式的社会主义,是在追求平等的前提下,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那么反应和回应民意,就是最基础的一个要求。

西方号称的民主,其实主要就是在两个人中选择一个,这样狭窄的范围,反应了真正的民意吗?每个人的诉求是复杂的,这种选票制,其实本质就是没得选——因为根本没有传达民意的“带宽”。

西方可以同意民众游行示威,写个几个词构成的短语,旁观的人们能确认这些人的“民意”,但非常有限。如果他们要表述清楚,可能标语牌上,就必须有几百个词汇,谁看得清楚?这就是没有足够的“带宽”。

美式民主的本质,就是用表面上似乎给了民众已经充分体现的权力,而事实上通过极限地压缩“传达带宽”,到接近于零,让你几乎什么真正的民意,也表达不出来。

最容易上当的,就是不懂科学的搞文学和艺术的人,因为这些人易于自大而疏于逻辑性的自省,往往能够被忽悠一大批。但对理工科通达、有着“科学化思维”的人,相对就困难大一些。因为从科学的思维出发,一眼就可以看穿,这种民主制度要体现民意,在技术上就是完全不可行的。几乎为零的信息或者说传导带宽,你能传递什么有效的民意?

中国当然不能这样忽悠人民,民意的传达,必须要有足够的传导带宽支持,调查员这样庞大的职业体系,就是中国建立的这个“传导带宽”体系。什么是共和国的眼睛?当然就是调查研究;什么是共和国的神经?当然就是把准确真实的信息和民意,传导到国家的上层建筑。

调查研究,如果用工业的语言,那就是一种“真实测量”,精度越高,决策就越精准和有效,最终问题就解决得越彻底、越根本。

柴蔚然对于领袖的这套理论非常信服,也由此认定了调查员这条“职业路径”非常有意义,这是他通过考核加入这个体系的重要原因。

柴蔚然看了看厂门口,上班时间已经过了,静悄悄的,他向认识他的门卫,打了一个招呼,走进了厂区。

这是一家名为“康洁医学精密仪器公司”的混合制企业,原来是纯粹的私企,突破了最初的发展瓶颈后,老板白涛申请了政府投资基金,变成了混合制企业。那以后企业就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现在已经是一家年销售几亿元的中型企业了。

柴蔚然刚刚接手这家企业的调查员任务,前任调查员在这个城市,已经年满三年,他的妻子也是调查员,两人双双调任到其它省去了。

想到这里,柴蔚然有点烦恼,就是家里在催婚,可他还是一条单身汪呢,调查员的对象,最好是属于4流范围内的流动人员,这样可以向组织申请,每一次总是夫妻家庭一起迁移,免得因为是双职工而两地分居。

房子什么的是不用考虑的,调查员的组屋是“一次交费,组织调配”,在工作的某个城市买好组屋后,等到迁移的时候,把组屋交回给组织,而在新的城市,组织就会事先安排好类似的组屋,换套证件就可以,无需每一次都先卖出,到新城市再买入,而且如果两个城市有差价,也无需再补差价什么的,这都是组织去做好协调,包括基本的生活家电和家具,也是直接配好的,基本相当于精装修的水平。

所有的流动人员,各种干部,生活上是简单的,拎包入住。自己在老城市有什么舍不得的自己带来,有什么要添置的自己解决而已。

柴蔚然虽然还是条单身汪,但在父母支持下已经购买了组屋,所以在生活上并没有什么困难。即使没有组屋,也可以申请租赁每个城市的“流动人才公寓”。

真正比较麻烦的,还是夫妻双方的流动工作配套。如果两个人不能协调,就很麻烦,长期的两地分居,当然会出问题。一般的解决并不是问题,属于体制内部的都可以协调,但是如果一方属于非国有体制,那么如果需要辞去工作,就比较麻烦,因为陪伴去了新城市后,还要找新工作,未必有原来工作让自己满意。

所以属于“流官流吏”的干部,大多数都倾向于找体制内的对象,这样双方的工作配套不成问题,现在的男女比例也基本达到了男女各半。不过这始终是一个比较狭窄的范围,总是有很多最终的结果,另一半还是体制外的。

没有任何体制是完美的,在柴蔚然看来,流动体制带来的这些不便利,当然就是其中的部分缺陷。有一种说法是,在组织看来,这种生活上的不便利,本身是对革命精神的一种考验,如果这都克服不了,显然也没有提拔重用的必要性。不过柴蔚然本人对这种说法不以为然,这算什么考验呀?

来到康洁的销售部,他收拾起自己思绪的飞散,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工作上,他要对本月的销售数据进行一些核对,分析其中变化的趋势,实际上,他也算是康洁编外的一个“数据分析员”。

他把康洁本月的数据数,导入调查总局的一个平台,并输入自己的密码,这是调查总局的一个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数据分析软件系统,这是在若干年积累了无数数据,发展出来的数据库应用软件,只能提供调查员使用,目前还属于保密软件,未来是否提供企业直接使用,现在的争论还很激烈,没有定论,就算最后批准,肯定也是相比调查员更多的限制性使用。在总局那里,已经基本做到了对监测行业的全范围统计分析,以及由此导出很多经济趋势预测,这当然有重大的价值,很多需要一定的保密。

看到软件运行后对康洁的一些判断,柴蔚然开始思考,然后他开始走访各个部门,印证对照他内心的一些问题,并记录一些他认为值得未来注意的说法。

销售部之后,是财务室,与财务主管核对了当月主要的财务流水和总量数据,这些数据,他还会到银行进行后继核对。然后是人力资源部,对劳动工资的情况进行核查,这些也要后继比对各个劳动服务公司的数据。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