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征途实录:启航1926 > 第237章(第1页)

第237章(第1页)

特洛尼科夫神色有点严肃起来,说道:“我也是这样认为的,正在考虑我自己应该如何做,来适应这个时代的转换。”

金武怠:“以你父亲的关系,安德罗波夫上台,可能对你是一次机会。”

特洛尼科夫苦笑着摇摇头,哪有那么简单,他现在这个位置,就已经把各种“人情”都用完了。

他对金武怠说明,莫斯科中央的各个位置,现在都是人满为患,重要的部委,甚至一个部就有几十个副部长,他很难有机会的。

金武怠沉吟了一下,提出了一个建议:“或许你可以考虑一下离开莫斯科,选择关键而重要的其它地区。”

特洛尼科夫本能地就想拒绝,但他突然停下,寻思了起来。莫斯科再好,那些权力部门的关键位置,他拿得到吗?莫斯科的市长或者第一书记,他根本不可能,中央某个部的部长?恐怕也很难。

他问金武怠:“你有什么建议吗?”

金武怠笑了笑:“推动新西伯利亚州、托木斯克州、鄂木斯克州等合并如何?你们内部其实早有这种呼声,不过是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罢了,但由于每个州人口太少,其实在经济上是不利的。但是如果合起来的话,恐怕就不一样了,这个区域我算了一下,面积超过500万平方公里,人口有2000多万,关键是资源丰富,如果合并起来,这里就是苏联最重要的资源供给的经济大区,多种贵金属和稀有金属的储量,均占全俄总量的80%以上,石油探明储量占全俄石油储量的77%;全俄木材蓄积量的50%以上,也都在这里。”

“如果这个经济大区得以成立,而你从莫斯科第二书记,升任这个经济大区的第一书记,一把手,这个不亏吧。”

特洛尼科夫一下子站了起来,他在客厅里开始踱步思考着,如果能做到,当然不亏!这可是个权力极大的“封疆大吏”,在苏联的地位非常重要,这就是中国人的策略“农村包围城市”?自己现在这个莫斯科第二书记,权力其实是非常有限的,当然不如这个经济大区的一把手。

但如果单靠自己的力量,肯定是不足以推动如此大事的,不要说勃涅日涅夫了,凭什么让安德罗波夫能在未来做出这样的决定呢?

他转向金武怠:“哪里有足够的筹码?”

金武怠说:“建设几个需要这几个州,协调资源、人力、人才、交通、投资等诸多方面的民营经济园区如何?我可以给你搞一个顶层规划,从中国引进上千家企业,与苏联机构合作,在这几个园区,建立多个合资企业,推动苏联的民生经济发展,苏联无需投入太多资本。”

“这样的计划,勃涅日涅夫时代是不可能的,安德罗波夫才有可能,他一定能意识到苏联的经济结构有问题,而我们就提供他这样的一个增量改革契机,你觉得能不能打动他?如果实施这样一个计划,在苏联现在高度官僚化僵硬的体制下,必须有一个能够协调所有资源和权力的强人,舍你其谁?”

“你戴着这个计划去找安德罗波夫,某种意义上就是表现你押注在了他的身上,我个人认为你不难成为他的亲信。”

特洛尼科夫思考着,这样一来,相当于自己必须公开打出“亲中”的旗号,表现出自己与中国比较密切的关系,如果未来中苏关系转差,显然是有很大风险的。

但是要攀爬政治的高位,哪里没有风险呢?斯大林与一大堆党内元老的斗争,后两任领袖的政变上位,都充满了血腥的味道,他们不冒风险吗?中苏关系恶化的可能性并不大,因为中国对于苏联已经有了压倒性的经济优势,而且军事上实际也超过了苏联,至少苏联就没有中国那样的海军,而空军的规模更是赶不上。所以苏联要在欧洲与资本主义国家抗衡,就没有道理恶化中苏关系,无论是谁上台。

现在苏联变成“亲中派”代表,恐怕在政治上利大于弊,这是一个基础的判断。

他把注意力转到了金武怠建议的“新西伯利亚经济大区”上,他说道:

“这里的基础设施并不太好,基本上城市都是点状存在,少数的战略公路和铁路。除了资源这个理由外,为什么选择这里?”

金武怠回答:“这里是中西伯利亚。苏联的更西面,就是人烟稀少的伊尔库茨克地域,那里没有经济发展价值。所以这个经济大区,就是苏联的经济边界,对苏联整体的影响较小,如果是在欧洲部分,你觉得能有多少人支持呢?难度恐怕是10倍不止。”

“而且要吸引中国企业,还是要考虑距离问题,现在这里是中苏贸易的核心通道,铁路、公路、石油管道,都是通过这里,对中国企业来说,这里当然是苏联尤其是俄罗斯部分,与中国物资流通最便利的地区。”

“至于改善这里的基础设施,不正是你可以大展宏图的机会吗?资源换建设如何?资本匮乏,并不是阻碍。我国又不是美国那种一定要使用美元的存在。”

金武怠又说:“还有一个政治上可以考虑利用的地方,这些合资企业,将为苏联带来一种新的企业经营模式——中国混合所有制下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我想,这种制度,恐怕会很对安德罗波夫的胃口。”

特洛尼科夫醒悟过来,这就是一个苏联的“特区”,引进中国资本,实行中国模式社会主义改革的特区,这在苏联就会形成一种对照,欧洲地区那些受到西方影响的模式比较好,还是学习中国的模式比较好?这也会让自己成为苏联的风云人物。总之,大风险与大机遇并存。

特洛尼科夫表示,自己需要一段时间,来消化和思考金武怠的提议。两人不再继续这个话题,而是开始了闲聊。

第381章风靡美国的蓝色小药片

美国纽约,布朗走进药店,他脸色有点尴尬,当店员看到他的表情的时候,反应了过来,说道“是要蓝色小药片吧?”

布朗连忙点头:“对,就是那个……伟哥。”他递过处方,拿到药物付完钱,他赶忙匆匆地离去,似乎有人在追赶他一样。看到他的背影,店员有点发笑,不过最近这样的情况也比很多,谁让这种来自中国的“伟哥”,现在风靡美国呢?

伟哥的有效成分是西地那非,在1981年的9月,经过2年的审核后,美国FDA终于批准这种药物可以在美国公开上市,伟哥的代理商,在电视上大肆宣扬这种全球首个的口服治疗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的新药物,号称这是新时代男性的“福音”,这种药物显然引起了全美男性的关注,让它成为了美国历史上开始使用后,销量增长最快的处方药。

仅仅半年的时间,超过10万名医生,为150万患者开出了超过350万张处方,涉及的伟哥药品居然高达2500万片。美国人也第一次意识到,原来那个东方大国的医药也很神奇。

不管刚才的布朗,还是销售蓝色小药片的店员,他们都不知道这个蓝色小药片背后的中美,在医药领域激烈的斗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