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伯格一下子明白了过来,这是美国的主人们下的决定,虽然低油价下,石油业的利润肯定是很低的,但他们内部会协调,从石油业上业损失的利润,很可能会从别的产业上收回。或者是他们认为这是必要的代价,未来可能从苏联的崩坍上收回。无论如何,美国最有钱、最有力量的家族们,决定重金投入这一场战争,他们不能眼看着美国更加衰落。
这一次的石油利润,必然是微薄的,甚至可能亏本,例如加拿大那1700亿桶原油,非常大的一部分,都是以油砂形式存在,油砂属于非常规油气。由于在加拿大开采石油,非常耗费人力和财力,开采成本非常高,所以以往的产量很小。现在要大规模开采,必然亏损,而且补贴的金额,恐怕也是个天文数字。
或许,在早期,可以以美国自身和墨西哥的石油为主,这样不至于大幅度亏损。如果未来需要长期维持,再开采加拿大石油,整体上可以控制一些成本,或许,无需等到开采加拿大石油,苏联就完蛋呢?
而且还有委内瑞拉,美国对那个国家的控制力不算强,但如果必要,美国当然能够强行地控制这个国家。这个国家,拥有超过3000亿桶的探明储量,是全球第一,但问题与加拿大一样,石油储量的很大一部分,以油砂形式存在,但是这里的油砂,相比于加拿大的油砂粘度要低,可以用传统的石油开采方式,开采费用要相对低廉一些,这个计划不是没有后手。
所以整体上,美国拥有足够的油气储量,来打这场油价之战,最多就是付出一些金钱罢了,但是要是只用钱,就把苏联打垮了,那无疑是一场最便宜的战争,是最伟大的胜利。
其实美国有全球储量最大的页岩油,但目前相关开采科技还不成熟,按照传统方法开采,成本太高没有竞争力,但至少资源就在那里,这也算得上美国的一个后手。
里根也在寻思着,除了针对苏联,他觉得自己捡到了一个大钱包,低油价对解决通膨的重要性,不言自明。
美国现在的经济状况仍然是糟糕的,这个该死的“滞涨危机”还看不到尽头。本来里根的对策是:以减税政策和削减福利,来应对经济停滞,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应对通货膨胀。说到底,与英国撒切尔夫人的策略差不多。
减少社会福利开支,就能削减政府预算;控制了货币供应量,就能降低通货膨胀;减少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就能刺激投资;放宽企业管理规章条例,能够降低生产成本。还有那些该死的过高的工会合同,必须终止,才能使美国商品,重新具有竞争力。否则拿什么去和潮水一样的中国商品竞争呢?
现在意外地得到了一个巨大的助力,低油价使得政府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操作,变得简单和更有余地。否则这是最痛苦的,减少货币供应量,就意味着加息,而加息就会对冲掉努力增强企业活力的举措。如果可以降低减少货币供应量的举措,无疑是为经济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至于削减福利,会对美国底层民众造成的损害,里根是不以为然的,那些贱民不事生产,就想靠着吸美国国家的血来过活。在他的任期内,必须改变这种情况,福利应该限制在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身上,例如食品券、儿童营养、青少年就业培训、防止虐待儿童、以及精神健康服务等,这些应该保留。但对贫困劳动者的福利援助,应该取消;对低收入家庭儿童保育服务的联邦补贴,必须降低。那些人必须学会靠自己养活自己。资本主义社会,怎么能养懒人呢?GC党不也主张“不劳者不得食”吗?
里根非常清楚,毒刺战略得以成型,与他的减税政策是分不开的,按照他的计划,今年要减税5%,而在1982年和1983年,继续减税10%,总共减税15%。未来他还要推动将美国最富有人群的税率,大幅降低至28%,放松反托拉斯法的实施,放松劳动力价格管制,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管制。
这些政策,本质上当然是将原来支持底层民众的福利,转移为资本家的利润,以刺激他们的投资积极性。从美国政府的角度看,这是左手交右手。而那些资本家同意大幅度地投资低利润的石油业,也算是一种交换,将他们未来因为减税而增加的收入,大量地投资在石油上,来支持美国对苏联的打击,这对资本家来说,也是一种左手交右手。
温伯格开始汇报另一个计划,即“星球大战”计划,现在他已经明白过来,星球大战与毒刺计划,合在一起,才算是完整的计划。苏联不会单单因为一个油价而崩溃,美国的攻击必须是组合拳。无论如何,美国的资本不是苏联能比的,所以在低油价的同时,将苏联拖入更高强度的军备竞赛,显然对苏联的伤害将加倍,能够更快地损耗苏联的国力,损伤其民众生活,让苏联的民众对于其政府的不满增长。
星球大战计划,虽然有一部分是技术上的欺骗,但美国增强军备是必要的。里根政府将国防预算翻了一番,很快将达到前所未有的数字:突破3000亿美元。这显然是疯狂的数字,因为美国去年的GDP不过是2。28万亿美元,军费突破3000亿美元的时候,美国的GDP最多也只能增加到3万亿美元,这意味着军费占据GDP的比例,将长期达到10%!简直是战争状态!要知道,在1980年,美国的军费仅为1452亿美元。
但只有这样高强度的军备竞赛,才能拖垮苏联,让苏联遭受低油价与高军费的双重夹击,实现从中国人那学来的“肥的拖瘦,瘦的拖死”。
为了重整军备,美国自然必须付出重大的代价,依赖常规的财政收入,在减税的前提下完全不可能,所以唯一的办法,是让联邦政府的预算赤字到达前所未有的地步。必须大量在国内和国外借债,1980年民间所持有的国债大约占美国GDP的26%,而10年左右,恐怕会大幅提升到接近50%,这意味着美国国债的负担,将是史无前例的,也必然会损伤美元的信誉。
但是温伯格本人认为这是必要的代价,当初里根与他商量的时候,曾经说过一句话:“如果美国衰败了,保持财政平衡还有什么意义吗?”他对此深以为然。
毒刺+星球大战战略,按照里根自己的总结,就是“通过迫使苏联承担其经济困难带来的压力,来阻止苏联的冒险主义,削弱苏联的同盟体系,鼓励苏联国内及其卫星国的自由化和民族主义倾向。”
一群冷战老手们,听着温伯格的讲述,开始变得兴奋起来,这真是一个宏伟的计划。美军将用增加的军费,完成三叉戟核潜艇、三叉戟Ⅱ型弹道导弹、MX洲际导弹、B-1和B-2战略轰炸机等的武装。在西欧部署战斧巡航导弹和潘兴Ⅱ型中程弹道导弹,使美国可以在78分钟内,打击到东欧国家的领土。
这是真实的部分,而忽悠的部分主要是:建立一个反核武器的防护盾,利用以太空为依托的激光,来摧毁敌人的攻击导弹,使平民免遭核打击,从而使核武器“无效和废旧”。
在这样的强刺激下,美国不相信苏联人会无动于衷,他们对于军事劣势是最敏感的,何况是头号敌人的军备扩充。
温伯格说完后,国务卿舒尔茨感叹了一声,他可是经济学家出身。按照他的判断,如果油价下跌为现在的13,苏联的经济总量,多半会跌回美国的70%以下,这样的情况下,阿富汗战争加上与美国的军备竞赛,或许会让苏联的军费开支,达到其GDP的15%以上,甚至是20%。如果苏联人真的这么干了,时间一长,其国内民生必然要出问题,没有一个国家能长期承受如此高的军费——普通的国家,财政收入一般在GDP的16左右,苏联这样干,意味着相当于普通国家将它的全部财政都投入了军事,如何撑得住?
即使苏联能够保证其财政收入,达到最高的一档,例如30%,但如果军费达到了20%,那也是财政收入的23,形势仍然是非常恶劣。
里根的冷战核心领导团队,充满信心地通过了这两个计划:毒刺计划、星球大战计划。
苏联莫斯科,卢比扬卡广场11号,克格勃总部。
克格勃主席安德罗波夫,正在忧心忡忡地阅读着克格勃对阿富汗战争的最新报告。
克格勃的结论是:这场战争,正向长期化发展,阿富汗抵抗力量的坚韧和难缠,远超苏联此前的预计。苏联的人员损失不大,因为从武器到军事素质,这些游击队都大大不如苏军,他们只能是采取偷袭的方式。但苏军的武器弹药耗损,仍然是比较大的,在阿富汗的军费消耗,不得不保持在一个高水平上。
由于近年来油价一直比较高,这导致了卢布汇率的坚挺,1980年1卢布几乎相当于1。5美元,但阿富汗的军费,1980年的支出,高达25亿卢布,折合37亿美元!单单一年的时间,损耗就如此之大,远远超过了他的预计。
他感受到了沉重的压力,按照他的观察,苏军在阿富汗,越来越和美军当年在伊拉克相似,导致了穆斯林世界的全面敌视,他们主要通过巴基斯坦和伊朗,将大量美国的武器弹药送到了阿富汗抵抗力量的手上,并且模仿当年中苏在伊拉克做的,对大量阿富汗人进行游击训练,并派遣大量的“圣战”战士,进入阿富汗,现在的苏军,其实在与整个穆斯林世界的战士作战,很多这样的战士,当年可是经过了苏联的严格训练,结果现在变成了苏联的敌人,这真可笑,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苏军的军费虽然高,但对苏联目前的影响还不算大,毕竟苏联现在也是3。4万亿卢布的大经济体,去年的阿富汗军费不过相当于苏联国民收入的0。7%。但是如果时间长了,可就不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