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征途实录:启航1926 > 第235章(第2页)

第235章(第2页)

到1980年底,中国的GDP已经达到了17。5万亿人民币,按照当年人民币与美元的平均汇率1:1。5,超过了11。5万亿美元。人口规模14。2亿,人均GDP达到了1。23万人民币,相当于8100美元人。

与美国比较的话,美国1980年GDP总量2。28万亿美元,人口2。3亿,人均GDP达到了9914美元,即将破万。

所以现在中国的GDP总量,略超美国的5倍,人口是美国的6。17倍,人均GDP相当于美国的81。6%,超过了美国人均的八成。

由于美国每年50%以上的GDP,都属于5%人口规模以内的富人,因此可以实质性地确认,中国普通民众的收入水平,已经开始超过了美国普通人。

这些数据,让主席更加高兴,他认为这是对他革命生涯和晚年的最好安慰——终于活着看到了,当年贫苦潦倒的中国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赶上了当年那个似乎高不可攀的美国,实现了伟大的逆转。这是全党同志数十年不懈的努力达成的成果。

李思华非常欣慰,心想我们一辈子的努力,终于改变了历史,现在的成果,相比原时空的话,主席可以无憾了。

新的大国策,开始变成了各种具体工作的政策文件,计委等有关部委,开始推动一个又一个的大计划,各种体制和产业的调整,开始加速。

第378章毒刺战略与星球大战

西元1981年5月的一天,华盛顿风和日丽,白宫。一群人意气风发地走进了一处会议室。

他们都是新任共和党总统里根任命的美国最关键的官员,自认为肩负着复兴美国的大任,新官上任的他们,正是意气最风发的时候。

总统里根随后走入,大家都站起来欢迎总统,里根坐下,环顾了一圈,看到中央情报局局长威廉·凯西、国务卿乔治·舒尔茨、国家安全委员会事务主管理查德·派普斯、总统国家安全顾问罗伯特·麦克法兰、国家安全委员会官员杰克·马特洛克、国防部长卡斯珀·温伯格这几个人,内心感到满意,这就是自己对付中国和苏联,为美国逆转冷战的关键班底了。

大家收敛了笑容,知道这一次会议非常关键,将决定里根任期内的美国全球战略,尤其是如何应对中国和苏联的冷战。

CIA局长凯西向每个人分发了一分标题为“毒刺计划”的绝密文件,并且提醒所有人,只能在会议上阅读,会议后必须交回。

舒尔茨等几个人曾经参与这个计划的拟定,他们很清楚计划的分量。

温伯格看到舒尔茨等人的神情,内心有点不满。他们看样子就知道事先知情,自己这个国防部长,却是最后知道的。不过当他开始阅读文件,心头的那点不满,很快消失无踪,而是充满了震惊,这个计划美国有能力实施吗?

计划以“毒刺”命名,是因为美国的毒刺便携式肩扛导弹,最近在阿富汗战场很出风头,击落了不少苏联飞机,声名大噪。当然,毒刺这个名字,也暗指了计划的目标,就是苏联。

文件开宗明义,认为美国要赢得冷战的胜利,必须“先易后难”,打败中国显然是短期不可能的任务,中国的经济实力已经是美国的5倍了,人口则超过6倍,如果美国不能增强自己的力量,与中国激烈斗争,只能是处于下风,最新的美海军实力已经开始落后于中国,更不要说空军和陆军了,如果不是核威慑,美国已经进入了危险的历史阶段。

所以美国只能是先以“缓和政策”对付中国,避免中国将矛头指向美国,让美国承受重压。美国的策略,应该是试图先打败苏联,从对苏的胜利中获得美国发展的新资源,从而拉近与中国的差距。

与中国相比,苏联显然当下有着很多弱点。但最重要的一点,无过于其强大军事力量以及民生,对于油气收入的依赖,都变得越来越大。苏联的经济,虽然规模上大约是美国的80%,但其结构,确实畸形而不健康的。

苏联之所以保持着目前的强势,就是因为国际油价在中东石油危机以后,一直保持在高位,这不但使得苏联获得了巨额的收入,能够维持其民生和强大的军事投入,而且削弱了美国以及美国的欧洲盟友。总而言之,CIA研判,高油价对于西方整体上是不利的,对于苏联则是大利,对于中国可能是中立的,但略微不利。

所以这个毒刺计划的实质,就是要让全球油气市场,步入长期的低价时代,这样苏联一方面收入减少,另一方面在阿富汗不断耗损军力和国力,就可能让苏联快速衰败。说白了,就是让苏联变得“没钱”,庞大的油气产量,卖不了多少钱,如果能将40美元桶的油价,打低到原来的13价格,那么完全可以想象,失去23油气收入的苏联,将陷入怎样的窘境。

但是美国如何能实现这个目标呢?美国的石油美元计划,并没能成功,虽然能够对中东海湾七国,形成重大影响,但这种影响力,很大程度上是被中国人抵消的。让油价暴跌,显然不利于中东这些国家,美国没有绝对的实力,就难以说服他们吞下这样的苦果,哪怕是与美国关系最好的沙特也不例外。

用以色列来影响中国,能力也是有限的,巴勒斯坦问题,主要影响的是埃及、叙利亚这些国家,但对主要的产油国,影响也是有限的,所以不可依靠。

最终的结论就是:美国必须靠自己。

毒刺计划提出的方案是:美国有大约400亿桶原油储量、加拿大有1700亿桶,而墨西哥也有150亿桶,加起来有2250亿桶,大致与沙特石油储量相当,不过质量没有那里的好,因此在六十年代开始,美国已经很少新增开采自己的原油了,主要都是从中东进口,但现在这种情况必须改变。

美国、加拿大、墨西哥这三个国家的石油,是美国可以完全控制的。如果大幅度增加石油开采的投资,就能形成庞大的产量,冲击国际石油市场。包括沙特在内,他们的产能已经形成,不可能削减太多,否则不是让油井报废吗?

美国此举,当然会让沙特恼怒,但并没有把他们逼上绝路,因为他们的石油开采成本很低,即使是1314美元桶的价格,仍然有巨大的利润。因此如果美国和西方投资界,如果向这七个国家开放他们出口获得的石油美元的优质投资市场,应该可以换取这些阿拉伯人,在事后的接受。事前不肯,不代表事后不能接受。

唯一可能影响油价的,来自石油第一进口国中国,但CIA相信中国不太可能去主动维持高油价,他们对石油的需求极为庞大而且在增长,低油价简直是对他们巨大的输血,难道他们要为苏联牺牲吗?

低油价还对解决里根政府面临的经济问题极为有利,通膨高企的滞涨危机持续很多年了,是美国内部最大的问题。但是如果创造了一个低油价的环境,当然是解决通膨的最佳手段——所有的产品生产成本都会下降,而成本下降,也会促进国内投资趋于活跃。

温伯格仔细阅读到最后,他内心已经同意了这个计划,这无疑是最好的策略,一定能够对苏联构成沉重的打击。

但是,有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在这个计划里完全没有提及,温伯格抬头向凯西问道:“凯西,凭什么让石油业执行这样超大规模的投资呢?”

凯西望了望总统里根,里根笑着摆了摆手,对温伯格说道: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然后他报了一连串家族的名字,洛克菲勒当然会是投入最大的一个,而连摩根这样的金融家也赫然在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