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征途实录:启航1926 > 第233章(第1页)

第233章(第1页)

虽然这里的条件太差,但它仍然是构成中巴陆路交通的关键枢纽。现在战略公路、铁路与油气管道,都从这里进入中国境内,而巴基斯坦需要的大量物资,也是从这里运入该国,当然,海运的部分除外。所以如果阿富汗事变真的发生,中国是无论如何也要在此囤聚重兵的。

这里陆军行动是很受限制的,因为地形实在是操蛋。所以重点就是加强空军和导弹等部队的实力,以弥补陆军在此受限的情形。很明显,这里居高临下,空军一起飞,就可以兵临喀布尔上空,阿富汗最精华的地带,本来就在这些高山之下。而陆军的重兵,很大一部分要屯驻在稍许后方的喀什地区,以备不测。

到了1979年中的时候,中国已经在西域省,做好了应对苏联入侵的一切部署,不过,多数人还是纳闷的,中央为什么要在西域尤其是喀什地区,做这样的兵力部署呢?

第374章阿富汗战争与天佑美国

西元1979年12月17日,中央军委1号汇报厅。

李思华走进汇报厅的时候,全体军委委员和与会的参谋人员起立,向领袖致敬。她已经很少参与具体的会议了,这一次关于苏联入侵阿富汗的决策会,她很重视。

已经73岁的李思华,仍然步履矫健、神采飞扬。看上去仿佛没有进入高龄,染黑的头发让她似乎只有五十来岁的样子。

全体入座后,军委主席李洛示意会议开始,总参谋长赵云腾亲自汇报。

首先给出了结论,苏联入侵,已经箭在弦上,即将发动。

据悉,8~10月,苏联派遣陆军总司令帕夫洛夫斯基等人,赴阿进行实地勘察,并以援助为名,已经向阿富汗派兵,控制马扎里沙里夫、巴格兰、赫拉特等战略要地;同时以检查武器为名,封存阿政府军的轻武器,拆除重装备,使其失去应付突变的能力,其实已经发动了。

而包括卫星在内的多个情报来源证实,苏军在苏联阿富汗边境,正进行史无前例的密切调动,1415日两天,已经将103、105这两个精锐的2个空降师,运送至接壤的阿富汗边境。苏联在中亚地区的其余6个摩步师也在调动中。这40集团军所属的8个师,总兵力近13万人,坦克2000辆。

总参预计苏军主力将由东向西突击,目的地是首都喀布尔。辅助突击部队,由西向东方向突击,目的地是坎大哈。从卫星情报分析,苏军2个攻击集团正在成型中。

安排在塔吉克共和国的CFIA人员,亲自对卫星情报进行了地面侦察,确认了情报的有效性。

因此从军事方面可以确定,苏军大概率,会在12月下旬发动对阿富汗的侵略战争。

在赵云腾对获得情报的仔细分析后,与会的人员已经对这场战争确认无疑。现在的问题是,苏联为什么要发动战争,想从战争中得到什么?以及中国的对策和态度。

军委委员、国防部长丁胜感叹说:“苏联这是疯狂了呀,打下阿富汗,他们能得到什么?不但破坏了与我国的合作基础,而且面对的明显是整个伊斯兰世界,这是用侵略的方法,打到了这个世界的边缘嘛,伊朗与巴基斯坦必然反应强烈,这直接威胁到了他们国家。美国本来在波斯湾以东,几乎毫无立足之地,现在他们有了一个影响这个地域的机会。”

与会的军委委员纷纷发言,最后李洛请领袖指示。

李思华摇摇手,微笑着说:“谈不上指示。我只说我的一些想法,你们参考。”

“苏联入侵阿富汗的决策,必然是一个在其内部也有争议的决策,因为国际影响肯定不好,导致我国与美国对苏联的压力。但苏联为什么这么做呢?”

“我们只要看一下,阿明干掉塔拉基以后,他现在怎样干的就清楚了。他已经得罪死了苏联,现在努力在清洗亲苏派。并且向我国和美国表现亲善,试图与我国和美国建立特殊关系,来抵抗苏联的压力。”

“阿明此人在阿富汗国内、尤其在军内,威信极高。苏联单单通过政治斗争,已经对他无可奈何,如果不出兵,苏联就必须接受所谓“失去阿富汗”的苦果,苏联对阿富汗几十年的经营,将化为乌有。这些年苏联虽然内部腐败日益严重,但外部的形势还不错,与美国并列的态势明显。骄傲自负的他们,愿意失去阿富汗吗?当然不愿意,这是苏联不管负面效应,一定要拿下阿富汗的根本原因,是第一推动力。”

“阿富汗在地缘上当然很重要,但并不是苏联决策的根本原因。他们拿下了阿富汗,取得了中亚的枢纽地位,当然有极大的战略意义,保护了自身中亚的4个加盟共和国,对巴基斯坦和伊朗形成了威慑,使得他们在这两个方向具备了与我国同等的军事威慑力。但苏联应该很清楚,以我国在伊朗和巴基斯坦的布局和基础,他们并不能将阿富汗作为进攻基地,实现其最终打通印度洋路上通道的目的,我们一定会挡住他们。苏联能够取得的,只是前进了一步。所以这虽然可以说是第二推动力,但影响力相比第一推动力相差很远。”

“说到底,还是为了大国威信,他们无法容忍一个苏联边境相邻的小国都搞不定。现在苏联高层倾向于安逸,对西方的斗争态度不坚定,但他们无法容忍自己本来的势力范围丢失掉,现在的阿富汗,就被他们认为属于这种丢掉固有势力范围的事变。”

“理解了苏联的动因,我国的策略就很清楚。阿明此时不断向我国求援,试图挑动我国来对抗苏联。可是我国干嘛要支持一个与我们思想和制度完全不同的军阀呢?虽然阿明表面上说自己是马列主义,为此让我国付出与苏联走向完全敌对的代价?苏联在战争开始,必然会与我国协调。我国的态度应该是,苏联如果能快速占领阿富汗并稳定局势,我们要求苏军尽快撤出,这一点我认为他们会同意。但第二种可能性更大,苏联将陷入一个与美国伊拉克战争同样的陷阱,这场战争会拖住苏军十年二十年,会严重损耗苏联的国力。”

李思华暂时停下了阐述。委员们议论了起来,如果没有此前伊拉克战争的例子,大家都不会相信苏联会在阿富汗陷入困境——实力相差太大了嘛,与会者多数都是将军,单单从军事角度,他们判断苏联一个月内,占领所有阿富汗的重要城市,绰绰有余。

赵云腾补充说明了总参的研判:苏联入侵阿富汗,肯定将使得整个穆斯林世界反对苏联,阿富汗算是穆斯林世界“母体”的一部分,与中国此前在非洲穆斯林国家完全不一样,那里是“子体”,除了信仰,穆斯林世界并不关心非洲,但对阿富汗的态度完全两样。可以预料,针对苏联的“圣战”必然发起,而这一次站在背后的将是美国,他们可以通过海湾国家,联通伊朗和巴基斯坦,从而向阿富汗抵抗力量,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苏联面临的局面与美国在伊拉克战争时的情况,有极大的相似之处,唯一的区别,可能就是中国采取何种态度。

李洛笑了:“我们的态度应该很明确,外交上严厉谴责苏联的入侵,对阿富汗人民抵抗苏联的正义斗争,同情和支持。但在军事上严守中立,不参与斗争,静观美国通过巴伊两国支持阿富汗抵抗力量与苏军的战争。我们不参与,美国要形成对苏联形成有效放血的压力压,其支援的规模就必须很大,让这两国去消耗国力吧。”

委员们都笑了起来。李思华感叹说:“这种圣战很不好应付,当初在伊拉克,我国、伊朗与苏联,训练了无数的战士,他们与美国血战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与大国展开游击战的经验。阿富汗多山区,打游击战的便利性,远远高于伊拉克,苏联面临的局面,甚至比美国更差。中东这些国家,这些年积累的丰厚的石油利润,财政上非常宽裕,足以大规模地购买武器,支持阿富汗。苏联这只熊,还是因为过度的自负,要跌入一个很大的陷阱了。”

“我个人认为,苏联在阿富汗唯一的胜机,除非是模仿我们在次大陆和非洲,派遣巨量的基层干部,对占领区进行彻底的社会改造,在阿富汗社会培养出大量真正支持苏联的本地政治力量和干部群体。只有这样深层次的介入,得到了大规模阿富汗人的支持,他们才可能战胜游击队。”

“但如果实施我国的策略,意味着苏联要动员的,可不是十几万军队而已,而是至少百万规模以上的综合队伍。苏联现在并没有这样的基层干部群体,而且以苏联的产业结构,这是纯粹的输血,无法得到回报,阿富汗这里,无非是能够建立起一些采矿业,但苏联并不缺乏任何一种阿富汗可以提供的矿产,经济循环无法形成,所以即使他们有干部基层能力,也不可能实施这种消耗更大的中国模式的策略。”

“如果我是勃涅日涅夫,早在他们支持的人民民主党取得政权之前,就应该大规模渗透阿富汗,派遣数十万的干部和军队顾问,控制阿富汗的军队,并且从头开始,建立阿富汗的产业基础,彻底进行底层社会的重塑。只想着控制阿富汗短期的几个政治头面人物,派遣几千个专家和少数军事顾问,给予一些财政援助,就以为自身能够控制阿富汗了,阿富汗就稳定地属于苏联的势力范围了,不是可笑吗?空中楼阁,一遇风雨就垮塌了。”

“这是缺乏国家级的吃苦耐劳能力。只愿意写一些简单的表面文章,不愿意深入底层去真正发动和组织民众,结果就只能这样。更何况,阿富汗是个宗教影响非常深入的国度,根本就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理想土壤,要让这样从骨子里渗透了宗教信仰的民众,接受革命思想,是极端困难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