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征途实录:启航1926 > 第232章(第1页)

第232章(第1页)

而且现在说实话,巴基斯坦官方也很难影响,因为他们主要是旁遮普人的代表,而巴基斯坦有4大民族,旁遮普人、信德人、普什图人、俾路支人,这四大民族分别有着自己的行政区(省),虽然旁遮普人是主体民族,控制巴基斯坦政治、经济、军事的主要民族,占全国人口的63%以上。但他们最难控制的,就是以彪悍著称的俾路支人,俾路支省在巴基斯坦的西南部,接壤伊朗,是最大的一个省(占地34万平方,而此时的巴基斯坦比原时空的更大,但也不过是接近100万平方公里),一省独占全国的13面积,当然这里以沙漠为主,有大片的无人区。

从五十年代开始,为了通往伊朗的公路、铁路、石油管道,中国就开始深度经营俾路支,20多年以来,与这里的俾路支部族,形成了深厚的利益共同体,这里的所有部族,到七十年代大约有500万人左右,中国从各个方面将他们全部利用了起来。

例如“铁公管”三大物流体系,主要的员工,都是来自相关利益的各个俾路支部族,算是他们这些部族中最有文化的一部分;例如各个部族都有这些物流“公司”的股份,每年分红,再由部族长老分配到部族人员;例如中国在俾路支人聚居区,建立了很多小学,使得俾路支的儿童,可以接受五年的免费教育,还提供食宿;例如部族首领和长老的子女,很容易得到去中国留学的安排等等。

对于各部族的领导人,CFIA都进行了安排,如果利益还不能满足他们,动歪脑筋的话,当然就只能处置掉,有的是新人,愿意拿到他们的位置。

现在每个俾路支人都知道,通往中国的“铁公管”物流体系,就是俾路支人的衣食父母,只有保护好这些设施,让他们正常运转,才能让俾路支人能够得到良好的生活。否则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俾路支人只能永远贫穷艰难地生存,难道真的可以指望中央政府的旁遮普人吗?

各部族武装的最重要职责,就是看管保护“铁公管”及其工作人员,在中国的组织下,他们对所有这些设施,进行了严密的保护。发现破坏的人,是要以宗教的习俗,对破坏者进行残酷的杀戮的。

当然,中国也不会全部指望他们,在这里中国有严密的情报网络,各个公司都有武装和训练精良的“保安队”,他们的战斗力是一流的。而且现在畅通的公路、铁路,以及几个机场,一旦有变,从国内派遣武装力量是非常便利的。

总之,一边有胡萝卜,一边有大棒,才能保证任何觊觎者,不敢造次。

中国在巴基斯坦的投资,起码八成都在俾路支,除了“铁公管”,还有港口,例如著名的瓜达尔港,在七十年代初期开始建设,现在这个大港口已经完工,可以停泊航母舰队,除了商业用途,中国的航母舰队经常会在会这里驻扎,因为这里已经靠近中东的阿曼湾,是重要的海军战略支点。

所以,俾路支才是中国在巴基斯坦的核心利益。现在中国对俾路支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巴基斯坦的中央政府,当然其中央政府也知道,中国不是对俾路支这块领土有兴趣,而是俾路支在地缘上,具备极大的重要性。正因为中国的利益存在,现在俾路支人才安分守己,过去的“民族独立”现在很少有人提了,中国不支持嘛。这对于巴基斯坦的总体稳定,当然是有利的。更何况,中国的这一系列投资,让俾路支沿海,开始成为巴基斯坦的重要经济增长点,其税收对巴基斯坦也日益重要。

秦思晨很清楚,中央的态度是,俾路支的政治格局,一定要牢牢控制。但巴基斯坦中央的政局变化,我们不干涉,谁当政也不敢反华。

不过最近中央有一个奇怪的举措,那就是通过俾路支部族,大大加强了俾路支与阿富汗边境的控制,组织他们的“民兵”,对边境进行了监控,而不少来自CFIA乃至解放军的“观察小组”,入驻了边境,甚至有的潜入了阿富汗。中央不知道是在策划什么行动,但无疑近期应该高度关注阿富汗的变化。

目前阿富汗政局动荡,去年(1978年)4月,苏联支持的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发动政变,其总书记塔拉基,成为阿富汗领导人,但此人太过亲苏,其党内的激进派因此对他很不满,包括塔拉基的副手,他的弟子哈菲佐拉·阿明。

秦思晨回想着自己了解到的阿富汗的当前局势,他摇了摇头,还是看不清中央到底想干什么。阿富汗一直是苏联人在那里活动,中国过去的态度,是不干预不参与。

萨利霍夫从出租车下来,递给司机一张面额100阿尼的钞票,用流利的普什图语说道:“不用找了”,然后他走进了这间有点西化的咖啡馆,点了一杯咖啡,等待着他的情报员到来。

从窗口看着熙熙攘攘的喀布尔街头,萨利霍夫若有所思。

萨利霍夫是苏联乌兹别克人,阿富汗有很多乌兹别克族,人口过百万(当下阿富汗全国人口不到2000万人),所以在出没喀布尔这样人种混居的大城市的时候,没有人把他当成外国人,这有利于他的工作。

萨利霍夫被KGB派到阿富汗,已经快2年了,他对于这个国家当然已经有了深刻的了解。喀布尔有点欧洲化的风格,其实与这个国家的大部分是格格不入的,这就是一个苏联教育中“封建主义+反动宗教势力”过于强大的国度,喀布尔这样城市的“现代化”,就像是画幕上的颜料,或许大水一来,冲洗一下就没有了。

乌兹别克与阿富汗相邻,两国的“山水”也很相似,大片的沙漠和荒漠地带,缺水缺得要死,人口集中在一些狭小的地缘。这样的国家,天生就是穷国。但比较了阿富汗后,萨利霍夫还是庆幸乌兹别克属于苏联,在国家的支持下,乌兹别克比起阿富汗,不知道要好多少。乌兹别克已经是现代社会,而阿富汗,本质上还是部族原始社会,尽管它表面上有喀布尔这样的大城市。

所以萨利霍夫不是很明白,为什么苏联如此重视阿富汗?据说阿富汗是苏联未来让“士兵在温暖的印度洋洗靴子”战略的重要步骤。可是阿富汗是一个内陆国,要从阿富汗抵达印度洋,要不就是通过伊朗,更便利的是通过阿富汗的俾路支地区,那可都是中国人势力很强的地区,他们能眼看着苏联这样干?虽然他是一个爱国者,但并不是不知道苏联与中国实力差距有多大的莽夫。

但这一切,都不应该是自己这个小卒应该关心的。按照克格勃的安排,他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关注在喀布尔的阿富汗政府官员们的动向。

突然,远处的枪声响了起来!萨利霍夫脸色骤变,他一听声音的方向,就知道来自阿富汗的中央政府。他迅速地站了起来,走到门外远眺那里的方向,边上的人们也都惊惶不定,大家都在猜测,又一次政变吗?

萨利霍夫急促思考着,他很不安,如果是政变,多半是阿明干的,他早就不满于所谓“极度亲苏”的总书记塔拉基,此人不仅是极端的民族主义者,而且文武兼资,在阿富汗党政军三个部分,都有大量的年轻支持者,政治野心和权力欲极大!此人是敢于亲自上阵作战,不惮于流血牺牲的枭雄人物,如果是他动手了,一点都不意外。

克格勃早就想干掉这个极端派阿明了,可是一直找不到好的机会。难道这次反而被他抢先了?

萨利霍夫看到了情报员,他挥了挥手,两人走到路边,嘀咕了几句,现在更重要的,是要立即弄清楚情况。

一天以后,萨利霍夫以及在喀布尔的其它情报员弄清楚了,原来是阿明逼迫塔拉基辞去了兼任的部长会议主席(总理)职务,他自己接任了部长会议主席,塔拉基被架空了!昨天的枪声,其实是逼宫!

这个阿明,越来越嚣张了,这是对伟大苏联的挑衅!萨利霍夫也不由得感叹,这个人的胆子太大了,苏联已经对他多次警告,他却置之不理,他的野心完全压倒了对苏联的顾忌,真当苏联是病猫吗?不敢动他?

他想起了在克格勃中的一种猜测,这个阿明,会不会是“用最激进的革命,来反革命?”此人若干年前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威斯康辛大学攻读硕博,是阿富汗人中难得的高级知识分子,可是他接受马列主义思想,却是在美国的时候,其后在1965年因为参与政治活动,被驱逐出美国,返回了阿富汗,从此青云直上。

单单从他的经历,就让克格勃对阿明的真实政治态度,有着疑虑。在塔拉基政府上台后,阿明的主张越来越激烈,表现出一种极端的民族主义和激进的社会主义,他不但要严厉镇压所有的穆斯林反叛组织和游击队,而且主张要立即推行土改、国有化等激进政策。

这些主张让他得到了大部分政府官员和年轻军官的支持,这是他得以架空塔拉基的政治基础。塔拉基遵从苏联的建议,主张稳健,不要基于变革社会,因为那容易引起阿富汗的不稳定。

可是阿明反驳塔拉基的理由是,那些穆斯林游击队就是苏联支持的,是苏联用来影响阿富汗局势的工具。稳健不能带来稳定,反而消灭了那些反动宗教势力,阿富汗才能稳定。

萨利霍夫内心流露出杀意,阿明所说的那些反动宗教势力,就包括他的乌兹别克同族。此人不过是个大普什图族主义者罢了,如果他掌握了权力,对于乌兹别克或者其它的民族,将是一场浩劫!

可是KGB能怎么办呢?此人对于苏联戒心极强,他得到了支持他的青年阿富汗军官的严密保护,本人对于克格勃刺杀的警惕性是极高的,克格勃已经尝试了好几次行动,但都失败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