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的闭门会议争论很激烈,因为现在中国太强大了,美国财阀的力量,在美国是至高无上,可是与中国相比,那就算不了什么了,所以只能是采取阴谋,但什么样的阴谋,才能壮大自己,打击中国呢?一个又一个的方案被否决。
洛克菲勒三世听得有点无聊,心想这些年我集中了全美国最顶尖的智囊,也没能找到什么特别有效的方法,都是些聊胜于无的策略而已。你们这些人,又能找到什么好办法呢?缺乏了硬实力,阴谋诡计的作用,都是有限的。
他忍不住发言,看到是尊敬的洛克菲勒,所有人都安静下来,仔细聆听着他的言论。洛克菲勒说道:
“中国人的厉害,就是全面性。不管我们有什么手段,中国人迅速就会有对应的手段还击,由于他们的力量更大,所以我们在相持之后,往往处于下风,现在的NGO领域就是如此,导致我们推广西方医药,受到很大限制,西药的副作用,几乎每一种都被中国人宣称得医学界人所尽知,阻碍了西药的推广。”
“但其实中国人按照我们西方的思路,在拼命地研发新药,甚至包括最新的生物化学药物。不过他们的思路是,尽量降低药物的副作用。中医是一套落后于现代的体系,但不可否认,几千年的积累,使得其中有很多合理可用的医学和药物知识。利用这个特点,逐渐使得中国医药,现在享有了与西方医药同等的地位,甚至在一些发展总国家,他们更认同中国的医药。”
“这种形势是如何形成的呢?因为中国培养出大量的初级医生,规模是我们西方的数倍,更不要说我们医生需要的待遇很高。于是,中国人能够向全球派出相当于我们数倍的医生,慢慢地就取代了我们的地位。”
“我说这个例子,就是表明,中国人一点都不害怕我们正面的竞争,从李思华开始,中G高层对美国资本主义的这一套,就非常熟悉。如果是硬实力的碰撞,即算是医药这样我们原来以为西方完全领先的领域,中国人也慢慢地追上来,最后可能完全超越。这是两国硬实力的差距。”
“不要告诉我,你们熟悉的经济学家,家没有合理的预测。我现在相信中国到1980年,其以GDP衡量的国力,是美国的5倍,而工业力量,则是美国的7倍。所有实体产业包括军事上的较量,除了核战争同归于尽外,美国都只会是失败的一方。无论你们现在设想什么样的策略,结果都是一样。”所有人的脸色,都变得阴晴不定。
“任何大国的衰败和崩溃,都只可能从内部开始。如果我们要有有效的策略,一定必须是能够作用于中国内部的,能够腐蚀他们的官员,麻醉他们的民众,形成他们内部与我们一体的利益阶层,能够在他们的知识分子中,培养出我们的代言人,如果不能做到这些,那么只会是失败的策略。”
洛克菲勒叹了一口气,他的家族来自德国,能对美国有多少忠诚和热爱呢?对面的摩根,他们家是不折不扣的英国商人,大家都是在欧洲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支持下崛起,利益才是家族的根本。如果中国是如同美国这样的财阀和资本主义国家,现在的理性选择,当然是抛弃美国,加入中国,就算是种族不同也认了。只要家族可以寄生。可是偏偏那个中国是红色的GC主义,是资本家的死敌,“投G无门”,只能是试图复兴美国,但哪有那么简单呢?
就算场内的几十个家族,如果让他们都同意增强政府力量,自己少赚点钱,加速美国的复兴,他们愿意吗?当初说服他们向劳工转移一定的利益,以对付苏联GC主义理念的侵袭,就废了非常大的力气。
洛克菲勒的话,算是点醒了大家的思路方向,在与会者之外,在别墅其它地方呆着等待的,还有很多智囊,他们对“议员们”传达的课题,进行了专业的讨论。
最后得到的策略组合,其实在洛克菲勒看来并没有太大新意,自从1960年从中国领袖那里受辱而归,18年来自己花钱组织了团队,长期研究对中国的打击策略,得到的结果,比他们现在提出的,还要丰富一些呢。
整体的思路,无非是“思想战”加“金融战”为主的“和平演变”,这一套体系,洛克菲勒自己研究认为,用在苏联身上,应该会取得一定的效果。但用在中国身上,其实作用不大。最重要的原因,思想战的基础,无非是美国的物资生活,要能大幅领先中国,否则光说自由民主,只能忽悠一些傻子;金融战的基础,需要中美两国的经济深度捆绑,或者中国在国家上,因为某种资源而对美元必须产生庞大需求。但偏偏这两个基础,都根本做不到。
理论上,思想战在长期而言,应该能发挥一些作用,对一些人的洗脑,还是有用的,可现在因为双方的潜在敌视,彼此在对方国家的人员和留学生,都不算太多,洗脑的对象,不具备广泛性。而其实思想战最有用的,是针对中国的上层,让他们羡慕美国资本主义有钱赚、能自由享受,富豪们不可思议的奢靡生活,而不是他们那种苦行僧一样的生活。
没有这样的思想基础,就无法和平演变。可是哪有多少机会,能密切接触中国的上层呢?中国是防范很严的,其体制内处级干部或以上,子女是直接不允许留学的。单单因为这一条,凡是有志于在体制内发展的人员,都会对留学美国“另眼相看”,这是政治背景上的“污点”,子女都会影响,更不要说自身的仕途了。
洛克菲勒通过基金会,曾经腐蚀了少数来美国或者欧洲留学的中国人,但现在看来没什么用,这些人回国后,几乎只能是纯粹的学术人员,而且还受到所谓“文化禁入令”等中国钳制思想武器的制约,如果他们表现对西方的亲善,很容易被中国国内的情报机构注意到,更别谈什么扩散影响力了。
本来这样的事情虽然没有大用,但洛克菲勒也愿意长期执行下去,说不定未来会有用呢?但是在中国暴露的人员,被其情报机构反追踪,最后他们确定了是洛克菲勒家族搞的事情,于是报复就来了。基金会负责这方面的主管离奇暴毙,洛克菲勒本人也接到了中国人的最后警告信:他们已经知道了一切,如果洛克菲勒继续搞事,下一个死的,就是洛克菲勒本人。他可以试一试,他用金钱聘请的大批保镖,能不能长期保护他免于中国人的报复,或许在他登上游艇与女伴嬉戏的时候,突然来了一发导弹呢?中国人的信件,有着CFIA清晰的LOGO,以及那句著名的“我们无所不在”格言。
这种警告,吓坏了洛克菲勒,他停止了一切类似的行动,因为完全没有把握让中国人完全不知道。他自己的反思是:这样的行动,只能是影响别人或者政府去执行,家族千万不能直接参与,激怒了中国这样一个蛮横的大国,可不是好玩的。
他也知道,现在西方NGO人员都很害怕中国,对付中国人千万要小心,他们绝不惮于使用最后的手段。例如你说些中国人的坏话,或者在第三世界国家诋毁中国的形象,这属于“常规操作”,中国人不会管你。
但一旦你在执行针对中国的行动,而被中国察觉的话,报复过来的,往往不仅是什么“文明地斗争”,而是直接暴力死亡的真实威胁。西方的情报机构并不能保证他们的安全,因为中国情报人员的规模,包括武装行动力量,都远远大于西方机构,他们有的是人,而且极其强横,不怕牺牲流血,不达目标誓不罢休。所在国的军警,几乎都不敢管中国人,他们只会骑墙,深怕中国人,把矛头指向他们。
现在很多西方著名的NGO管理层,除了政治正确必要的时候,几乎是不敢公开发表反华言论的,深怕被中国人盯上了。他们的针对性行动,被迫变得越来越隐蔽,否则极可能招来中国的暴力直接打击。相反,中国已经把他们自己的NGO人员,都训练成了半军事化,一旦碰到西方的袭击,直接暴力反击。
所以现在演变成了一种奇怪的景象,中西都退出了彼此的本土,例如中国的NGO,不再在美国和欧共体出现,但美欧的也不能在中国本土出现了,而在其它发展总国家,中国NGO明显占了上风,他们的经济力量和武装力量都更强嘛,至于中国人不能有武装的地方,例如苏联,西方也没有武装啊。
这就是新时代的特征,西方人发现西方几百年来,对外习惯的暴力威胁和金钱收买的左右两手,中国人用得比西方还溜。而且他们比西方,更习惯于用最终的暴力解决,过去二十年,这样的暴力冲突事件,大概发生了有上万起吧?现在一些目标明显的西方NGO工作,简直变成了“高危职业”,以至于他们在国外,不得不变成了循规蹈矩的工作人员,但这样的话,要他们来干什么呢?
开始的时候,西方试图用舆论来抹黑中国,后来发现西方的舆论,根本进不了中国,无法影响中国公众,而在发展中国家,也被中国人反过来“抹黑”,至于西方国家内部,对于中国的抹黑,本来就已经是抹得漆黑一片,再继续抹,又有个毛用?而且还有反效果,大量的学生和知识分子,根本就不信任这样的抹黑,他们更相信一些“独立的信息来源”,很多人都把中国,当成人间天国的“灯塔”呢。
形成这种西方在各方面处于劣势的原因,就是因为中国的国力,已经大幅度超越了美欧等加在一起的整个西方世界。不要说当下了,大约在1974年,中国人的GDP总量,就已经达到了美国的差不多三倍,意味着美国加欧洲再加上加拿大这样的铁杆盟友,加起来也没有中国的经济规模大;而在人口上,中国是美国的六倍,也是整个西方的2倍。最近几年来,由于滞涨危机的影响,中国领先西方的趋势,更加明显,幕僚们现在的估计,等到1980年,或许中国的GDP,会是美国的5倍,是西方整体世界的2倍多。
在这样的实力差距下,美元和美军还试图搞什么全球霸权,当然没有可能性。想到这里,洛克菲勒叹了一口气,是不是要让自己的幕僚,把洛克菲勒家族研究的对付中国策略,给这些家伙分享一下呢?
他扫视了一眼,突然发现摩根笑眯眯的,但一直没有说话。他心头一动,也不让幕僚把策略拿出来了。
对于摩根而言,这只是一个“动员会”,让这些家族们形成对付中国的共识,未来好协调行动,至于具体的策略,没有必要让那么多人知道,到时候协调就是了。
在大部分家族散去后,少数的几人继续了闭门会议,摩根和洛克菲勒都在,几个人得出了清晰的结论,无论是硬实力或者软实力,基础都是经济为代表的国力,而中国会大幅领先于西方,与西方的差距越来越大,所以常规的手段,已经无法打败中国。
只有考虑非常规的手段,核武器只能是同归于尽。但洛克菲勒提出的生物基因病毒武器,让他们眼前一亮,这似乎是一条可行之路,中国人种的主体基因,与西方白人并不完全相同,如果能够发展出针对中国主体人口特殊基因的病毒武器,或许西方就掌握了逆转之机,这毕竟是一个科技的时代,不是吗?
几天后,CFIA局长薛嘉荣,皱着眉头,看着一份情报汇总,沉吟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