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征途实录:启航1926 > 第225章(第3页)

第225章(第3页)

例如这个医药定价法案,其实也会严厉打击美国的医药创新,新药没有高额利润,面对高昂的研发费用,资本家就会踌躇,对新药的投资就会下降。组织进行了数据模拟,认为该法案如果通过并得到有效执行,那么在20年内,将会减少135种新获批药物,造成美国医药的研发支出下降1500亿美元!

这就是资本主义的大弱点之一:杀头的生意只要能赚钱,就有的是人做;不赚钱的生意,杀头也不做!药品定价,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本来就是双刃剑,利润高的时候吸引资本家疯狂的投入,但让老百姓消费不起;利润人为压低了,有利于普通民众的医疗,但对资本家创新的吸引力就下降。

各种看似“细小”的力量,不断冲击着美国,让它的历史,滑向不可知的未来。

第361章核裁军与思华牌天外飞石

西元1976年5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李思华也出席了今天的会议,在会上,总书记李洛做了关于《中美苏第一阶段限制进攻型核武器条约》的专题报告。

这一场关于核武器的谈判,从1965年就开始,整整谈判了超过十年,终于达成了三方妥协,现在要签约了。

按照三方协议,中美拥有的核弹头不得超过7000个,苏联不得超过8000个,各国陆空洲际导弹限制在1000枚之内,战略导弹核潜艇限制在60艘之内,潜射导弹限制在1000枚之内,中程核导弹限制在1000枚之内。另外,规定退役的核弹头,各国储备的数量,不得超过8000个。实际上,就是把三国每一国的核弹头总量,控制在了1。5万个(苏联1。6万个)。

只有李思华知道,这个结果相对于原时空,其实核武器削减的幅度并没有那么大,至少总的核弹头在原时空规定是美苏各6000个,现在则多了一两千个。新时空谈判的结果,也只能算是差强人意。

李洛自己的评价是,美苏两国中,美国已经对继续扩充核武器感到累了,而苏联则是惯性,已经建构了那么大的核武器生产能力,一大堆人靠着生产核武器吃饭,所以停不下来,需要苏联高层下大决心,拆散一部分的核生产体系。苏联高层不是不知道他们的核武器早就足够了,但却没有决心去停下来。

所以最后达成协议的过程,是古怪而有点搞笑的。

美国人是巴不得赶紧签署这个协议,他们现在的经济一团糟,但苏联不停下来,他们也不敢停下来,其实他们现在的2万多枚,已经过多了,保持1。5万个核弹头,还可以以新替旧,用大威力的新弹头,替代旧式的,有什么不够的?即使苏联与中国合击美国,这个数量的核弹头,足够美国把中苏加在一起,都干下地狱去。而现在估计美国搞到了2。2万个,说到底,还是一种心理恐惧之下,病态的心理。

至于苏联,本来在这个问题上是动摇的,勃涅日涅夫本来就不是一个坚定的人,新时空苏联在核武器的质量上,比不得中国和美国,而且由于历史原因,那种“俄罗斯被迫害狂想症”是比较重的,都已经要突破4万个核弹头了,还觉得不安全,这病态的程度,又要远远超过美国。

中国是积极推动“核裁军”的,知道历史的李思华认为,过多的核弹头储备,纯属浪费,大家都耗费巨额资本,其实谁也压不过谁。

但是在谈判中发现,根本无法实现大规模的核裁军,比较现实的,是实现不再继续扩张数量。无论是美国,还是苏联,不安全感太强了,现在中国超越他们的趋势太明显,他们对此就更加坚持,他们要考虑未来以核威慑,对抗中国可能在常规军力上的超越。

1。5万颗这个数量,是三国的科学家共同交流,反复测算得到的一个“冗余”数字,1。5万颗氢弹为主的核武器,虽然可能不足以毁灭地球,但毁灭敌手乃至整个人类的文明,则至少是双倍的冗余了,就算苏联核武器的质量略差,也根本不影响结果,多给苏联1000个的空间,也不过是心理安慰。这个结论,最终三国的军方,都是绝对认可的,数字也因此确定了下来。

美国愿意销毁多余的7千颗核弹头,但苏联要销毁2。3万颗以上,这当然不舍得,中国此时大约有1。8万颗核弹头,只要销毁3千颗就行,这让苏联自然最不爽。

所以中国军方和政治局高层,往苏联跑了不下20次,协商核裁军,最终总书记李洛,在今年1月份亲自访苏,终于与勃涅日涅夫谈妥,让苏联同意签约并遵守了。

李洛为此向苏联的承诺包括两方面:

一、苏联核弹头的战斗部、动力装置和导航部分,按照条约是需要全部拆分出来,在中美监督下彻底销毁的。但是装有铀元素的弹头部分,要经过处理,一般是用铀238去混合铀235,使其变成低浓度铀,可以应用在核潜艇、核动力航母或者核电站的反应堆上,由于苏联不缺铀,中国承诺全部收购,用于中国已经发展到超过50座的核电站,这部分铀的去向,苏联可以监督。其实苏联也无所谓一定要监督,新时空中国也不缺铀,不要说本土有着诸多大铀矿,非洲的铀也非常多。

说是收购,其实是提供中国的产品,包括最新的个人计算机等全球最“时尚”的ICT产品,心照不宣地让苏联干部们,又多了新的奢侈品玩具。

二、苏联预计要在核工业系统,裁员20万人左右(其实有所夸大)。李洛建议,至少5万人可以提前退休嘛,其余15万人,苏联核工业已经不需要那么多人嘛,干脆转业。

中国建议设立一个苏联的“电子信息总公司”,吸纳这部分高素质人员。一方面,他们可以垄断中国ICT消费电子产品,在苏联的销售权;另一方面,中国承诺帮助苏联在这个公司名下,发展计算机工业,向苏联提供生产线,以及一些电子元器件的生产技术,使得苏联可以自行生产个人电脑,以及一些其它ICT产品。

当然,开始的时候,一些电子元器件,还是要从中国进口的,毕竟苏联的底子太差,例如芯片CPU等,更是差得远了,苏联可以逐步进口替代,只要自身国产的品质开始达标,慢慢替换从中国进口的零件就是了。

真正打动苏联政治局的,还是这一条,中国的个人电脑和ICT产品,已经是全球驰名了,美国都远不及。苏联当然也做过研究,但是科技上落后太多,要靠苏联自己的努力,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李洛还在苏联访问的时候,这个消息就在苏联高层传开了,引起了激烈的反响——这显然是一块新的利益大饼呀。原来最反对核裁军的国防工业部以及核工业部,态度一下子就和缓了,而苏联电子工业部,急吼吼地跳出来,要求这个新的央企,应该属于电子工业部主管!高层内部,很快卷入了利益争夺的分饼大战之中!这些利益关联的部门,反过来开始推动苏联中央的决策。

在这样的氛围下,勃涅日涅夫和苏共政治局,最终同意签约,就一点都不意外了,实际上,苏联需要重新安排的核武器生产和维护人员,确实只有15万左右。但最终从CFIA反馈回来的结果,也让李洛他们目瞪口呆!

这15万人中,大约只有2万人,得以进入这个新的“电子信息总公司”,因为这2万人多数都能找到关系,算是有背景的。新企业的职位,几乎都被苏联高层的一些利益集团瓜分了,大量的高官子弟,迅速占据了这个公司的主要管理职位。而被淘汰的13万人,苏G另外把他们安排去了一些其它的国企,当然不会是什么太好的工作了。

影响所及,甚至苏联电子工业部的老大,也换了人,原来这个部委在高层中的地位,不算重要,苏联之前除了军用电子,民用产品方面是非常可怜的,但现在这个位置一下子变得炙手可热,原来的老大自然就坐不稳了,比他后台强得多的高官有的是。

而新公司的总经理,更是丘尔巴诺夫,是勃涅日涅夫的女婿!在苏联一向以贪腐著称!甚至被称为苏联第一大贪官!

随着李洛的叙述,政治局常委们都是目瞪口呆,苏联的腐败,完全已经已到了一点都没有掩饰的地步,赫鲁晓夫时代不是还好吗?区区十来年,苏联就已经变成这个样子了?

李洛感叹:“这就是失去了信仰、缺乏了约束的结果。苏联已经不是过去的苏联了,现在的苏联高层,恐怕未必比得上沙俄的末代政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