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征途实录:启航1926 > 第217章(第2页)

第217章(第2页)

西元1970年5月的一天,伊朗总统巴札尔甘,冷静地听着来自中国的宗教访问学者撒仲谦,简述这几年来,他与大阿亚图拉霍梅尼之间,关于伊斯兰理论与伊斯兰治国思想的沟通。

按照撒仲谦的总结,霍梅尼的意志坚如磐石,不可动摇。他的思想可以主要概括为:

一、伊朗必须是一个伊斯兰共和国,由教士领导和统治。这是因为他认为无论是世俗的政府还是普通民众,都有着不可弥补的缺陷,唯有教士集团,经过长期对真主虔诚信仰,以及苦行、学习和洗练,才具有高度的、纯洁的意志和能力,治理好国家。

二、他的理想,是一种“哲人王”制度,宗教的最高领袖,是经过了长期的考验,从无数教士中挑选起来的,因此可以负担这一职责,他是具有最高伊斯兰教义学养和最高道德的典范,由这样的最高领袖,掌握国家最高权力,拥有国家事务最终裁决权和最高监护权,才是最有效最稳定的伊斯兰政体的逻辑起点和建构基点。

三、按照霍梅尼对“伊斯兰政府的形式”的设计,伊斯兰政体的“立宪”含义,不是指基于公民权利,对政府权力及其运作进行限定和规范,而是指统治者服从《古兰经》和《圣训》。“因此,伊斯兰政府可以被界定为依据神法对人进行统治”。他认为这样的话,能够保障社会基本准则和核心价值的稳定性,排斥来自现实社会的功利考量,防止准则与价值的变异。

而一定程度上,超越于世俗的伊斯兰教法学家作为社会准则和核心价值的监护人,又进一步维护和巩固了社会准则和核心价值的稳定性,并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社会准则和核心价值的实践性。

四、霍梅尼想通过设立国家利益委员会,建立一个伊朗伊斯兰政体两极(宗教与世俗)之间最重要的链接器。社会的理想与现实之间,总会存在矛盾,当伊斯兰崇高的社会理想、社会准则,与人民群众眼前的实际利益、现实愿望发生矛盾时,由这个机构进行调节。

巴札尔甘内心呵呵,完全不以为然,一个教士集团能够带领伊朗走向现代化?这是指望用千年前的成功经验,复制到今天,强行来适应现代社会,怎么可能真正行得通?或许伊朗能够因此而稳定,但一个神权国家,也让国家未来变得没有希望。

巴札尔甘在原时空的历史上籍籍无名,但新时空可是伊朗现在最有名的政治家。这主要是因为摩萨台政府当年被中国拯救后,其“伊朗民族阵线”政府得以延续,而巴札尔甘也在这个过程中,成长为新的党魁,最终成为总统。他曾经到中国读过博士,对于中国的革命理论很熟悉,虽然他认为伊朗有自己的特殊性,不可能遵从中国的模式,但作为一个充分接受了现代教育的高级知识分子和曾经的军人,他肯定也无法接受霍梅尼这种“神权国家”的想法。

时光来到1970年,伊朗的经济,这些年发展相对顺利。目前每天仅出口以中国为主以及其它国家的原油,就达到了250万桶,年出口量高达10亿桶(伊朗有原油储量1500亿桶以上),仅此项收入就超过了60亿美元,更何况还有天然气收入,目前通过巴基斯坦、通往中国的石油和天然气管道,已经贯通,加上一些其它收入,例如自己炼的成品油,每年与油气有关的收入,折合美元就高达90亿美元。

伊朗此时的人口,不过是3000万人左右,所以单单石油收入,平均到每一个国民,就高达300美元。在中国的帮助下,又从中国和西方引进了一些工业,所以现在伊朗的基础工业体系,也发展得不错,各种产业叠加之下,使得伊朗的人均GDP,已经达到了1000美元左右,在六十年代末期,可谓妥妥的中产收入国家。

收入不错,对国民的福利也就不错,所以“伊朗民族阵线”的统治,还算稳固,军队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步现代化和“国家化”。但是巴札尔甘也敏锐地发现,国家存在着巨大的隐忧——宗教集团不断加强了对世俗的干预,这对世俗政党政府,构成了越来越大的威胁,尤其是霍梅尼为首的教士集团。

巴札尔甘自己就是虔诚的什叶派信徒,他当然不会反对教士,但他作为一个世俗主义者,也不能接受教士治国。每一次想到伊朗的宗教集团结构,他就不由得悚然而惊。

什叶派将教士分为:霍贾特伊斯兰、阿亚图拉、大阿亚图拉这三大级别,三个递进的级别,要经过长期和严格是宗教研习和学术研究,根据所达到的学术水平和研究成果,经过极其严格的筛选制度逐步晋升。当今全球什叶派穆斯林中的大阿亚图拉不足十人。

每个什叶派穆斯林,都会在清真寺里跟随一位阿訇,即霍贾特伊斯兰。每位霍贾特伊斯兰,又会追随一位阿亚图拉,每一位阿亚图拉,又会以一位大阿亚图拉为导师。甚至可以这样说,全球数千万的什叶派穆斯林,可以根据在世的当代8位大阿亚图拉,而分成8路大军。这是何等的力量?

所以不能让激进而不能调和的人物,长期呆在大阿亚图拉这样的重要地位上。

巴札尔甘从沉思中回过神来,他对撒仲谦发问:“您对霍梅尼的理论有何看法?”巴札尔甘很尊敬撒仲谦,这位中国学者温和而谦逊,但思想非常敏锐而开明,能够容忍各种不同的思想,哪怕很异端。他不仅对伊斯兰理论非常熟悉,也对西方思想和中国苏联的各种思想流派,非常熟悉。

撒仲谦温和地笑笑,说道:“我不能说霍梅尼的理论,在伊朗特殊国情的背景下,毫无道理,它是有一些合理内核的。或许在一个阶段中,伊朗形成宗教-世俗的二元政体结构,是合理的,不过霍过梅尼想要的是进一步的教士一元化的结构。这我可不赞成,我可不相信一个无约束无制约的教士集团,能够保证不腐化,或许他们本人可以,但他们的亲属子女呢?”

“教士集团与现代政党组织,确实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政党组织更灵活,能够通过建立内部制度和外部人民监督的体系,来保证组织的活力,中国GC党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但在教士集团中,唯一能约束他们的,就是对真主的信仰,但很多人的信仰,也是各自从自身利益出发的信仰。”

“我对您的建议,是注意两个方面。第一个是伊朗的现代化,对伊朗乡村的冲击,一直到现在,伊朗的乡村,是由乡村首领卡德胡达,或者大地主的代理人穆巴谢尔来管理的,这些人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所得甚少,反而由于政府倾向于乡村土地改革和提升妇女地位,有所不满。虽然霍梅尼教士集团也认为乡村需要改革,但至少乡村权力阶层,目前的不满,是指向政府的。”

“第二个是针对教士集团,需要非常谨慎的措施,他们在伊朗的影响力太大了。而霍梅尼的理论,是被非常多的教士认同的,每个宗教,总是倾向于建立地上神国,世俗化对很多教士而言,就是异端。”

巴札尔甘非常认同撒仲谦的判断,要在伊朗建立稳固的政体,教士是绕不开的,如果一味打压,只会让伊朗政局处于动荡,他们对民众的动员能力太强了,但是也不需要霍梅尼这样的激进教士,那是另一种威胁。

送走撒仲谦后,巴札尔甘沉思了一会,他想到了上次与中国大使谈论伊朗政治人物的时候,中国大使对流亡西方的前巴列维国王和霍梅尼两人的评价:巴列维只是一个伊朗的民国军阀,而霍梅尼,说不定就是伊朗的列宁。

他冷冷地笑了笑,伊朗的列宁,是暗指霍梅尼终将在伊朗掀起革命吗?那就让你这个列宁,早点告别人世吧,政府需要温和的大阿亚图拉,而不是激进反政府的人士。

巴札尔甘几天后,召见了“政府情报局”的局长阿布哈桑,此人是巴札尔甘最信任的人,两人秘商了整整一天。

一个多月后的一天晚上,霍梅尼在神学院他的居所中去世,按照医生的检查,他是死于突发的心脏麻痹,由于早晨发现时已经去世,所以无从拯救。他的亲属有的不相信,请来了伊朗的名医复查,但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因为没有别的解释,也找不到下毒的痕迹,最后他的亲属和学生们,只好接受了这个结果,虽然他们觉得霍梅尼的身体一直很好,清心寡欲的人嘛,怎么突然就会心脏麻痹呢?

很多年后,才有人猜测他可能是死于一种液体的毒药——氢氰酸,这种毒剂易于挥发,进入人体后,将迅速让细胞内的呼吸酶失去作用,造成全身窒息性死亡。以当时伊朗相对落后的医学科技,相关人员会因为窒息造成脑水肿等特征,误以为被害人,是心脏病发作导致死亡的。因为氢氰酸具有强烈的挥发性,所以很快毒剂就会挥发干净,可谓杀人于无形无色!

之所以十来年后会怀疑,还是因为届时克格勃在西方的一次暗杀,使用了氢氰酸这种毒药,闹得沸沸扬扬,才使得一直对霍梅尼之死耿耿于怀的人们,又重新怀疑起了这件事。但时过境迁,即使在伊朗境内,也只是被人们作为一件“奇谭”而已。

霍梅尼死的时候,并未与巴札尔甘政府闹翻,所以他的学生们并没有对政府产生怀疑。而霍梅尼也没有原时空那样,对伊朗的影响那么大,他还没有经过流亡等一系列的“封圣”过程,伊朗民众尊重他,主要还是因为他是大阿亚图拉,而并没有那种狂热的情绪,虽然他已经是大阿亚图拉中影响最大的一位。

因此霍梅尼的死,最大的震动,被限制在了宗教界,巴札尔甘也向霍梅尼家人致意慰问,但也仅此而已。

在霍梅尼死的几个月后,巴札尔甘向教士集团伸出了热情的双手,他声称伊朗是什叶派穆斯林的故乡,是真主注视下的神圣国度。他拜访伊朗其它著名的大阿亚图拉,并与他们协商,做出了两个重要的改革:第一个是设立宗教监督局,由教士组成,可以对伊朗政府和社会规则提出议案,由议会讨论决议通过。第二个是议会进行改革,未来14的席位,由各个大阿亚图拉推荐的教士担任,以保障伊朗的行政“符合真主的规则”。

虽然西化的“世俗自由派”,批评巴札尔甘的政策,认为这是伊朗现代化的倒退,但巴札尔甘此举得到了教士集团的高度赞赏,他们认为这是巴札尔甘对宗教的妥协和支持,伊朗的内部局势,因此而稳定了下来,本来除了霍梅尼以外的宗教领袖们,并没有野心勃勃到要让宗教集团统治这个国家的意图。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