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权的每一个不能集体决策的范围内,才是极权;人民当家作主才是民主,而不是西方的对人却不对事负责的票选制;让一个人去决定事情才是专权,哪怕这个人是被选出来的。当然,我在这里说这些道理,这些大师也很可能看不懂,他们的知识结构只在螺蛳壳内,对于真实世界的知识,是非常贫乏的。”
“西方分权制,是中国两千多年前在渡过原始部族社会后,就已经抛弃的落后体制。今天西方实际上还没有走出原始的部族社会,还在把部落联盟制度中的分权制当个宝。就算是这些被西方人当成大师的也是一样,在他们简单的头脑中,不分权就是罪恶,把不分权,等同于极权、专权和独裁,这种犹如幼稚儿童般的简单思维、犹如花岗岩一般固化的落后理念,可怜亦复可叹。”
最后,李思华又给了重重一击,她文章的结尾写道:
“正如我在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中感受的一样,西方经济学家们的思维固然越来越固化,现代西方思想家的发展也是如此,这些所谓的学者,都陷入了思想越来越贫乏和狭隘的境地。就像那些经济学家的懦弱一样,这些所谓的思想大师,不敢创新、不敢突破,只敢为现在的百孔千疮的西方资本主义辩护,拼命论证其合理性。这哪是什么大师?一群缩在螺蛳壳里的思想的懦夫而已!”
李思华文章发表,由于她现在全球巨大的影响力,这篇文章已经不算是十级台风了,简直是在世界转载她文章的每一个国家,都投下了一颗原子弹!是核爆一般的效应!
欧美的学术界一下子乱成一团,那些“大师们”当然是拼命反驳,一向以冷淡清高著称的乔治凯南这样的人,也忍不住下场驳斥李思华。但他们越是驳斥,这篇文章流传得越广,影响力越大,很快西方知识分子中,几乎没有人没有读过这篇文章,在各地都引起了极为激烈的讨论和争论。
而对于欧美大学生的影响,简直是颠覆性的,这个时代的欧美大学生,正是历史上最“造反”的一代,他们怀疑西方的资本主义体制,怀疑西方制度和思想的合理性和正当性,忏悔国家殖民主义的过去,对西方主流的一切都以说都抱着怀疑的态度,这些思想家的理论,本身也是很多学生怀疑的对象。
所以李思华的文章,完全是“投其所好”,一下子就成为了很多欧美大学生认同的思想,认为她阐述的才是西方的真实,这对于欧美仍然“高烧”中的学生运动,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甚至在西方知识分子中,也起到了思想撕扯的作用,其实有不少知识分子,即使嘴上为了“政治正确”而不说,但内心觉得李思华的批评是有道理的。
在这一段时间,西方大学内的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科目的教授讲师,上课变得很困难,因为他们所讲的一切,都很容易被大学生们质疑和否定。当他们引述某位“思想大师”的理论时,甚至可能迎来学生的“喝倒彩”,或者有学生会公开讽刺。“少讲点这些螺蛳壳里的大师吧”、“思想懦夫的理论有什么可学的?”是学生们很普遍的态度,不少的教授讲师变得挺苦恼的,权威的理论,在很多学生的心中已经被颠覆被否定了,课程自然得不到好的评价。
这场“学术争论”,很快惊动了美国政府,但他们也不敢明显限制,因为李思华文章传播速度极快,其实也来不及限制。再说影响力实在太大,一旦禁止,美国“言论自由”的帽子,可能都戴不下去,而大学生们,可能会被更大程度地激怒。
在FBI给总统肯尼迪的报告中,将李思华文章的效果,描述为至少“十级地震”,“她一个人,就让西方所有的思想大师的努力化为乌有,让他们狼狈不堪——对西方社会的影响力和学术形象大大降低。”
李思华的出手,让美国总统肯尼迪非常恼怒,他与白宫幕僚反复协商的结果是,要加强与中国的对抗,现在中国在思想上和争取民心的影响力上,已经远远超过了苏联,对美国的破坏性更大。
不过肯尼迪发现,美国能用的“武器”是有限的,限制双边贸易?这是两败俱伤。美国早已禁止对中国出口高科技产品和技术,巴统天天看着呢;中国也是对等报复,也同样对参与巴统的欧美国家高科技禁止出口。
双方的贸易本来就是完全的“民生化”,美国及其盟国对中国出口原油、铁矿石、铜矿石等资源,现在连机器设备都很少;中国对美国出口各种民生用品和机电产品,实际上现在中国对美国出口的机器更多。禁止贸易,根本伤不了中国,他们的对外贸易,现在还不到其国民经济的8%。
至于军事威慑,有人提出来在最靠近中国的菲律宾部署核武器,被肯尼迪立即否决了。中国早就想到了这一点,在1959年美国拥有了洲际导弹后,立即警告了美国,如果美国在菲律宾部署核武器,中国将视为美国对中国的战争行为,会立即核爆菲律宾,让这个美国的小弟见鬼去。
更何况,如果在菲律宾部署核武器,菲律宾人会疯掉的。这些年他们一直担惊受怕,因为菲律宾变成了美国与中国对抗的前线,万一中美开战,菲律宾当然是第一个倒霉的,甚至可能在核武器下,不存在了。
这两年在全球民权和青年运动的鼓励下,菲律宾也不太平,各种游行示威此起彼伏,那个模仿中国GC党的菲律宾GC党,领导的“菲律宾新人民军”也变得越来越活跃,让菲律宾政府和政府军,忧心忡忡。
如果美国在菲律宾部署核弹,不要说当地民众,就算是极端亲美的菲律宾政府,例如他们的总统马卡帕加尔,也会激烈地反对,因为在菲律宾现在的国情下,这和要求他们直接自杀,没有任何区别。
派海军威慑?也没有太大意义。除了菲律宾方向外,中国占据了完整的第一岛链,部署了非常强大的军队,尤其是空军和导弹部队,接近中国的几乎所有方向,都面临着中国导弹部队和空军的打击。这是一个空前完整的陆权国家,按照美军参联会的分析,在中国“以陆制海”的战略下,美海军根本不可能对中国造成严重威胁。
至于用海军切断中国的贸易航道?呵呵,难道准备打世界大战吗?
肯尼迪这段时间陷入了反复的思考和权衡,他决心有所动作,但需要仔细考虑什么样的动作才是合适的。由于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美苏缓和的趋势已经不存在,苏联正在疯狂地发展核武器和其它军事,对美国形成了巨大的压力,所以美国对于中国的行动,就不能不顾忌再三。
如果李思华知道肯尼迪这段时间的想法,她一定是怜悯的,再有几个月,如果原时空的历史在新时空重演,那么肯尼迪就会遭到刺杀,告别这个世界。他的所有宏图大志,即将化为乌有。
冷战深化发展,除了全球各个角落的暗战之外,意识形态和思想斗争,在不知不觉中日趋激烈,甚至成为了斗争的主线。这当然不是耍嘴炮,而是争夺全球民心的系统工程。
在1963年这个年份,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性,就更为重要,因为大批的非洲国家正在独立中,而南美等地的斗争方兴未艾,全球各种新兴力量,都在受到不同意识形态和思想的影响,他们思想偏向哪一边,决定了未来推动各种行动阻力的大与小。
第315章来自地狱幽泉的神风
西元1963年10月的一天,澳洲,大分水岭北段深处的地下。
说是地下,其实修得非常开阔,有着四通八达的地下道路,而在有着士兵看守的一条道路尽头,再伸进去大约千米左右,正是残存的“新日本”现在的总部。
其中的一间房,是现在澳日的参谋本部,正在进行一场汇报,汇报者是一名中年的日军大校,在他的面前,是一个澳洲巨大的沙盘。在沙盘对面的主位上,是一个看上去已经很苍老的男人,他闭着眼睛,似乎对于汇报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兴趣。
他就是山下奉文,现在“新日本”的精神领袖。
当年澳日大部分人投降,山下却率领不愿意投降的300多万人,留在了大分水岭,由于此地遭受严重的核污染,却让他们意外地得到了生机——几乎没有美军或澳军敢于深入大分水岭。
而剩余的300多万人,有着3000多万投降的日本人离开后,腾出来的充足粮食、给养和其它物资,加上那几年的地下各种工事,他们有着充分的生存空间。美军当初投下的103颗核弹,也不能将整个60万平方公里的地域,全部污染,还是有基本干净的水源和耕地可用的。
在1948年之后的6年一直到1954年为止,无论是美澳还是新日本,都偃旗息鼓,核污染地域“封禁”了战争,美澳虽然知道日军的统帅山下奉文还在山区,也仍然有少数日本人在那里,但是没有人敢深入,如果命令少数军人进入,恐怕只有被日本人消灭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