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征途实录:启航1926 > 第198章(第3页)

第198章(第3页)

在那6年的时间内,山下却是带领这些残余的日本人,拼命地挖掘和扩充地下空间,有着不少柴油机械的帮助,也利用大分水岭的少数煤矿构筑的发电设施,使得这些残部,还能维持少数工业力量,通过6年的建设,在大分水岭的北部山区中,建立了四通八达的地下和半地面交通系统,以及各地大量的地下居住和仓储、工厂等空间。

幸存的少数日本科学家,尤其是物理学家和医学家,被命令全力以赴地研究核污染,新日本必须与核污染共存下去。这种研究自然得不到什么治本之策,但也找出了不少治标的办法,例如现在日本人很清楚大分水岭北段和中段,哪些地段核污染较轻,耕地还可以使用;哪些水源可以利用;降低水和食物中核污染的一些方法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日本的残部,像是蟑螂一样地生存了下来,虽然科技没有可能再发展,但至少保留了一些军工的能力——当初核爆的时候,军工生产的科学家、工人和工程师几乎都在地下工厂,损失较轻微,而最后投降离开的人也比较少。当然,大问题是缺乏金属和其它材料,好在这些年与美澳的冲突都是小规模的,军火的损耗很少。

甚至残余新日本的人口也没有减少,还略有增加,这十多年,确实有100多万日本人,因为遭受核污染得了各种辐射病而死去,但山下奉文在那个时候,疯了一样地要求所有拥有生育能力的日本女人,必须至少生下10个以上的婴儿,甚至还有残存的白澳和新西兰的女人,也是如此。他还命令,所有达到16岁的女人,必须交配生育。

在这样疯狂的生育下,也因为不缺乏基本的食物,大量的婴儿活了下来,这还是山下命令将所有外形过分变形和痴呆的畸形儿,干脆全部杀掉的背景下达成的。

最近几年的情况甚至有好转,畸形儿的比例大幅度地下降。日本猜测一方面是因为核辐射的强度每一年都在下降;另一方面则是剩余的日本人,都非常警惕,也有了经验,能够尽量避开高风险的区域,而对食物的安全控制水平也提高了。

所以现在残余新日本仍然有接近350万人,不过儿童的比例太高了,12岁以下的儿童高达190万人,真正18岁以上的成年和青年人,不过是130万人左右。

1954年后,美国和澳大利亚,不断开始试探大分水岭,小股穿着抗辐射服的兵力,也不断进入,但这种尝试是无效的,后来让美澳军都是谈虎色变,因为日军使用了一种自杀式战术,那些患了辐射病的日本人,总是对这些部队进行自杀式的袭击,与他们同归于尽。到后来无论是美军还是澳军,都知道大分水岭中的残余日本人都是疯子,他们只盼着与白人同归于尽。无论多精锐的部队,对于进入大分水岭都是视若危途。到目前为止,美澳军也无法搞清楚残余的新日本的底细。

由于地域面积太大,美澳军对大分水岭的封锁其实不能彻底,日军在前面的几年中,已经摸索出了不少通往外界的小道,而且还挖掘了大量的地道通往外界,隐秘的交通线还是有的。日军的侦察兵部队,与美澳军在外部对日军物流的绞杀部队之间的厮杀,是这些年在澳洲唯一真正比较“军事化”的部分。无论如何,日军还是维持着与外界最低程度的一线交通。

但是山下奉文内心仍然是焦灼的,皇国的复兴大业,他虽然不抱幻想,但也不想让最后的火种,在自己的手上熄灭,日本人都已经很清楚,当初投降的超过3000万日本人,病死了一部分,大部分这死于美澳军的各种劳役和折磨,现在还能活着的,寥寥无几,这种深仇大恨,没有人想化解,也使得大分水岭之内,几乎没有日本人,还对于美国和澳大利亚媾和,有着任何幻想。

山下是1885年生的,到现在1963年,已经是78岁了,他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几年,虽然现在这个新日本,也有了一个稳定的领导层,但他还是担心自己死后,形势会变得更恶劣。

美澳军的军事科技进步很明显,新日本已经感受到了威力,例如现在他们开始有了很多的直升机,这使得美澳军小股部队的机动性大增,他们一旦发现目标,可以远距离突袭,然后迅速撤离,如果被包围,也可以迅速利用武装直升机的资源,救援他们的小股部队撤离,一开始,日军也有吃亏,后来强化了全地域的分片监视——利用日本儿童全面监督直升机的到来,这种情况才好了一些。

让他绝望的是,日本的科技不可能跟随发展,所以日军的武力相对于美澳,必然越来越落后,这是致命的弱点。更何况大分水岭资源匮乏,长期而言,除了最基本的食物,几乎缺乏一切的物资,尤其是金属。所以,这个新日本,是无法真正立国的。

出路在哪里呢?这是最近十来年,残余的新日本上层,每天都在苦苦思索的问题,他们甚至也“发动群众”,让所有的日本人,如果觉得有好的想法,就可以提交上来,一旦采纳,就重奖各种“奢侈”的生活物资。

一直到现在,能让多数人达成的共识无非是两条:

第一是尽量的拖延时间,让新日本长期地存在下去,以拖待变——等待国际形势的变化。这就要尽量地打开交通线,在澳大利亚组建起秘密的物流采购和运输网络,能够将外界的物资不断地运入大分水岭,补充日军的不足。

近年来澳日有两个意外收获,其中一个是,与印尼潜伏潜的一个日本情报网络,重新建立了联系和指挥体系。这是当初日本在荷属东印度留下的种子,这些人与印尼独立分子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毕竟当初日本也号称要让他们独立,与少数领导人的交情还是可以的,这让这些人战后,在苏拉威西的印尼站稳了脚跟,而其中的一些人,自然是千方百计地想与澳日联系上,而这种努力,终于在1957年达成了。现在澳日的情报和物资,大部分都是通过这个正在迅速扩展的情报网络达成的。

第二个意外收获是,当初日军掳掠了澳洲和新西兰的白人女性,作为性奴,从1944年开始,就有不少女性,生下了与日军士兵的混血儿,当时日军高层虽然没有控制,但也让这些混血儿活了下来,到了1948年后,就开始重视了,因为每一份人口资源,都是重要的,他们开始被当成普通的日本儿童那样对待,还专门征召了一些日本女人,来照顾这些混血儿。

等到他们长到十几岁,情报长官秋草俊,注意到了一个事实,这些混血儿,至少有7成以上,长得更像白人而不是黄种人,但他们是日本人的血脉!这让他得到了一个极大的启发,一个疯狂的计划,因此而出笼。

这样的混血儿童,至少有十几万,其中比较像白人的,也至少有超过10万人,这些人完全可以在训练后,混入澳大利亚,成为他们公民中的一员,为澳日驾起通往外界的桥梁,而关键时刻,更可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秋草俊可不是瞎想的,现在澳大利亚在扩充人口方面,简直是疯狂的。战后全世界就剩下了几十万澳洲人,美国人帮忙在欧洲,招徕了一些欧洲移民,可还是不多,谁都知道澳大利亚是个被核污染的国家嘛。而等到欧洲复兴,更是没有人愿意来澳大利亚了,在母国就可以赚钱,谁愿意万里迢迢,来到一个核污染的高风险国家生活呢?

所以澳大利亚到五十年代末,还只有不到200万的人口,几乎与新西兰差不多。由于鼓励生育,澳大利亚的人口增长率并不低,可是基数太低了,如果能让这10万长得像白人的日本人混进去,那可能短期达到澳洲人口的5%,这是什么概念?没有美国人的话,足够把澳洲再翻过来了。

就算有美国人压住,这些人也足够为澳日建立起一道生存之门,让美澳对新日本的封锁破功,让美澳的行动,在新日本面前,如同光屁股的小孩子。

秋草俊的计划,得到了山下奉文和其它日本高层的高度赞赏,并被立即执行。新日本的几个情报机构,立即组织了对14岁以上混血“类白”儿童的培训,经过三年或以上的训练,从1960年开始,在印尼海外日本情报机构的帮助下,到现在已经有数千名日本混血儿,顺利地融入了澳洲社会。

这些人经过三年或以上的培训,都会英语,而且学习了澳洲人的生活习俗,并改正了日本人习惯的习俗,总之,尽量让他们比较像欧洲白人。当然,最根本是彻底的洗脑,通过三年以上日以继夜的洗脑,让这些混血儿,对新日本极端忠诚。

只要长得像白人,现在融入澳洲社会一点都不困难。澳洲人想人口,都已经想疯了,现在对美国和英国的罪犯都想要,反正澳洲人就是一帮罪犯的后代嘛,现在返祖也无所谓。可问题是二战后西方社会“人权”观念崛起,例如美国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们,在美国政府第一次申请罪犯移民的时候,就否决了这样的提案,而英国也跟进。

这样的情况让澳大利亚头疼,他们并不想招徕南美的拉丁人,那些白人,与澳洲白人的区别太大了。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人送出的这些毒饵,加入澳洲籍,成为澳洲公民几乎毫无困难。至于有些人对自己的来历,说得不是很清楚,澳洲的官员们也是无所谓,完全可以理解,他娘的,如果不是在母国搞砸了什么事,这些十六七、十七八岁的小伙子和姑娘,干嘛要来澳洲吃核灰尘?理解万岁,难得糊涂嘛。

初步的成功,给了新日本高层们极大的鼓舞,现在的学员,是完成培训一批,就送出一批,而“先头部队”也构成了一条移民产业链,能够很快地帮助新人,获得澳洲国籍和融入澳洲社会。

在这种基础上,新的计划也不断产生,例如开始让年龄大一点的新人,在澳洲“创业”,开办各种公司,当初新日本可是掠夺了整个澳洲和新西兰的财富,黄金和其它硬通货的储量算得上丰厚。而且现在日本人大量种植大麻,这可是适合澳洲人和美军的好东西,可以建立大麻的销售链。

这些公司其中之一的目的,就是从大分水岭附近,开始经营一些“小城镇”,准备控制数十个这样的城镇,构成多条“超级走私链”和产业基地,用来供养新日本和吸纳一些新科技。

所以山下奉文们,对于新日本短期和中期的存续,并没有疑问,新日本有这个能力。他们真正担心的,是长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