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非洲的情况复杂而原始,各种条件要比南美差得多,所以相应的进度也比较慢。
但同样的,是必须把体系建立起来。按照总书记的说法,最近5年内绝大部分非洲国家,都会摆脱英法等国的殖民统治,至少在名义上建立起独立的民族国家。这些国家需要发展的资本,这个时候除了部分国家,我们直接推动中国模式社会主义革命以外,其它的国家,我们也要进去争夺资源,更好更快地发展我们自己的力量。
除了这些隐秘方面的,唐联升还必须领导逐步完成,与南美和非洲国家的货币互换体系,这个体系的发展,在南美就比非洲困难得多了,主要是因为这部分是公开的国家间行为,美国人很可能在暗中使坏,例如让南美国家拒绝中国的货币互换。
但货币互换又是必须要走的路,去美元化嘛。大家不交美元税,这些民族国家本质上肯定是欢迎的,而且相当于大家锁定了物资的互换,用中国的民生工业品等,交换这些国家的大宗物资。但问题就是美国人,尤其是南美国家,其统治阶层受到美国的影响太深,对GC主义社会主义国家很仇视,所以这还是需要长期努力的。
唐联升擦了一把脸,让自己清醒一下,好继续工作。他可不关心外面的“财经界风暴”,在实质意义上,他的部门是独立的,只不过名义上挂在中行名下而已。
而外面的风暴,却是越刮越大,除了银行,其它的非银机构,例如保险、信托、证券、投资基金,每一个金融领域,都被卷了进去。他们都必须按照金融低盈利化、低杠杆率,以及以服务市场和消费力为业务导向这3条原则,对原来的政策和业务进行整顿,重建管理和业务体系。
后世很多专家把这一次大整顿,叫做“金融机构的非金融化”,虽然听起来有点可笑,金融机构怎么非金融化?不做金融吗?但细节上还是有说服力的,例如银行,不再向企业推荐很多没用的理财产品,因为考核开始转变为服务企业的数据评估系统,企业经营越好、发展越快,得到的评分就高。否则企业为了贷款做数据,银行正好塞上一堆理财产品这样的互相利用,就会导致很多低水平的贷款。
整顿后,金融各机构的服务门槛,都大大降低,流程简化了嘛,从服务的流程中赚钱,是被压制的,真正的赚钱,必须是提高贷款质量这一条路。到了五年之后,银监会等部门发现,其实这些金融机构的利润,并没有什么下降,专心于服务企业,得到的收益并不少,而原来那种全面开花的乱搞,其实都是肥了少数人,并不能提升金融机构的盈利率,尤其是坏账率很高。
新的金融服务模式,也因此次事件而发展起来,例如几年后,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讲究与企业的“共生性”,客户经理,工作日几乎有23都是在企业,因为再没有比深入企业财务,更能保障企业资金安全的了,而银行还要为企业产品寻找销路、提供潜在客户、提供企业发展的配套资源,例如与其它企业的深度合作等,毕竟银行有着全国的体系,这就是一个庞大的营销系统,能够很好的利用的话,比起企业单枪匹马独立运作,要强多了。这种模式比较类似于德国银行,“让银行与企业一同成长”,开始逐渐变成中国银行的主流思路。
投资基金和信托,也变得不仅仅是投钱了。短期套利的思路,逐渐让步于中长期共生的共富逻辑。而金融机构普遍的走向中长期服务化,最大的影响,就是让中国的金融体系更稳定了一些,服务企业的效率也高了一些。
对于李思华而言,财经界的这些变化,就是“去浮躁化”,少了资本主义那套整天只想赚钱,尤其是赚快钱的思想,财经体系反而能沉稳下来,在需要的方向上专精发展。她又不想中国像原时空的美国一样,去搞所谓的“金融立国”——其实就是剥削全世界。中国必须是实业立国,现在的这种金融运作模式,才是适合的。
第309章六十年代见闻之体育界
中国乒乓球国家队队长容果团走上舞台,他的身后跟着乒乓球队的其它队员,女单冠军邱中慧也在。场下观众开始疯狂地呐喊起他们的名字。
这是在刚刚举办的26届世乓赛上,刚刚获得了男单、男团和女单冠军的队伍。今天他们登上了央视举办的“体育之夜”的大舞台。
音乐响起,队员们合唱队长容果团最喜欢的那首歌《真的汉子》,这首歌可是总书记当年创作的少数粤语歌之一,她虽然在广州长大,但流传的歌曲还是以国语为主,这样的粤语歌,好像不超过五首。
“成和败努力尝试,人若有志应该不怕迟
谁人在我未为意,成就靠真本事
做个真的汉子,承担起苦痛跟失意
投入要我愿意,全力干要干的事
同做个血性男儿,愿同到世间闯一次
强调靠我两手创动人故事……”
这首歌当年是总书记送给奔赴东南亚工作的干部们的,流传很广,用在现在这个体育光荣的时刻,也是贴切的。
贺隆元帅亲自出席,他刚刚退休,去年(西元1961年满的65周岁),但长期负责体委,他还是很关心体育。
全场民众热烈的情绪,正好是国家竞技体育运动兴起的背景。
建国之初,李思华并没有很快地推动体育事业,只是先开启了“全民健身”的运动,作为“全国卫生运动”的一个辅助项目,那个年头,体育人才奇缺,中国人刚刚能够吃饱饭,体质奇差。她觉得如果硬要挑出少数人,去搞竞技体育,没有什么意义,先把全民的身体搞好了,才是正经事。
李思华一直觉得竞技体育,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业,人民的体质普遍强了,其中就会自然产生少数体育天才;而国家的经济和科技强了,竞技体育的培养水平,也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提升上去。反而在各方面条件都不成熟的时候强推,事倍功半,成就有限。
至于什么通过竞技体育来“扬我国威”之类的思想,她是不以为然的,勉强搞到两个世界冠军,结果人家到你国内一看,都是破烂和贫穷,就有真的国威了?一个国家建立威信,靠的是综合的国力,何必勉强要提前通过体育,来实现根本不可能的目标呢?
所以建国初搞的是“全民体育”,而不是“竞技体育”。当时推动全国人民,都以各种方式锻炼身体,有条件的打乒乓和羽毛球,没条件的跑步和其它田径运动,现在大爷大妈们锻炼和跳广场舞的习惯,也是那个时代兴起的。
贺隆元帅他们,倒是一直争取要搞很多方面的竞技体育,毕竟他们那代人,对“东亚病夫”的印象太过深刻,但总体上都被李思华压制住了,她还请主席写了一幅对联“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给当时刚成立的体育运动委员会(体委),让主管的贺隆等人,主要推动全民体育,以增强体质为核心。而在竞技体育上,主要是先储备和培养相关的教练人才。
当时的全民体育声势也很大,要求“五办”,国家办、部门办、单位办,还有学校办、乡寨办。在各个层级建立起全民体育的机制,当时就确定和推广了体育健康的体质标准、体质监测体系,还推广了“课间操”、“工间操”等,目标是实现体育运动的社会化和科学化。发展到现在,这些全民体育机制,仍然在正常和健康地运转。
一直到建国十年即1949年之后,才逐步给了一些资源,开始发展竞技体育。从那个时候开始,竞技体育才算上了快车道,开始迅猛发展。人民的体质开始好了,而人民对生活的欲望追求多元化了,竞技体育才有生长的空间。
新石器时代,中国有些族群的身高,男性已经达到了173CM,秦朝的男性,平均在169CM以上,北魏时期男性平均身高167。4厘米,这种向下的趋势始终存在,充分说明了皇绅时代的残酷,到了清末和民国年间,中国男性的平均身高,已经一路跌到了162以下,甚至比我们十几万年以前的老祖宗——北京猿人(167厘米)还要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