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征途实录:启航1926 > 第194章(第1页)

第194章(第1页)

艾茜在镜子前整理了一下妆容,拍了拍自己因为激动而微微有点激烈的心跳,作为沪苏电视台的知名主持人,她是一向心脏比较大的,并不会对采访对象怯场。今天只不过因为采访的是她的偶像——孙维诗,所以才这样激动。

孙维诗是新中国戏剧的奠基人之一,在五十年代曾经到苏联留学,带回了著名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戏剧表演体系,在新中国第一次完整地架构起了导演和表演艺术的斯塔尼体系。而且她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例如奠定了青年艺术剧院和实验话剧院的基础,还是中国儿童戏剧的开拓者。她推广的保留剧目制度,已经是行业内培养演员的主流制度。

孙维诗已经在国内导演了数十部作品,还参与了多部作品的表演,在导演和演员两个领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艾茜毕业于沪苏戏剧学院,对于这位新中国戏剧和电影界的“大姐大”,是很崇拜的。

作为消息灵通的主持人,艾茜听说过国防部副部长、著名的元帅林飚,曾经追求过孙维诗,不过居然被她拒绝了。后来林飚又娶了一个姓叶的夫人,那个女人,还因为这件事去找孙维诗闹。消息传出,被当时的李思华总理知道了,直接将他的夫人开除了一切公职,还把林元帅找去一顿臭骂,要求他约束她的夫人,不得去骚扰人家。

这件事传得很广,艾茜听说后,更是钦佩和仰慕孙维诗的特立独行,这可真是独立女性的典范。

艾茜眼前的孙维诗,已经是40岁的年龄了,可依然美丽而优雅,岁月似乎并没有伤害她的容颜。

艾茜羡慕地对孙维诗说:“孙姐保养得真好,太年轻了。这一次的沪苏国际电影节上,孙姐一定是大明星。”

孙维诗俏皮地回了一句:“革命者永远年轻嘛,这可是总书记喜欢说的话。”

艾茜与孙维诗的沟通很顺利,孙维诗听说她是沪苏戏剧学院毕业的,还学过她的中式斯坦尼体系,就觉得很亲切。两人的话题逐步深入,谈起了电影和戏剧上反应的中国文化。孙维世说道:

“我觉得,二十多年来,在文化内容上,我国逐渐形成了4个方向。”

“第一个是革命文化的内容,例如反应过去的革命战争或革命历史,以及现实的革命思想和革命建设。或者是忆苦思甜,反应旧社会的残酷现实,揭示革命的必然性。”

“第二个是古典文化的内容,重在反应和发掘中华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座宝库,我们有无数的历史事件、传说、故事,有诗词歌赋、有汉服华章、有典制音画,可以发掘的东西太多了。”

“第三个是现实生活的文化。主要是以新中国的现实环境为基础,通过发生在现实社会中的故事或者用夸张的手法,来描述时代的变迁、人们城市和乡寨的生活、年轻人的爱情、观念的冲突、对未来的憧憬。”

“第四个是最新兴起的奇幻想象文化。这一类兴起虽晚,但以读者和观众来说,恐怕远远超过了上述三类。有些专家称之为意淫的俗文化,但正因为是下里巴人,所以适合了最多数人民的胃口,就像总书记说过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你算老几?”

“在专家和舆论界的打压停止后,这类文化发展非常快,而且题材多样化,完全取决于作者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从科幻到幻想战争、从爱情到异世界、从商业到工业、从盗墓到仙侠,没有不能写的题材。作者的脑洞有多大,题材就有多新鲜,情节就有多出人意料。这个领域虽然大多数都只能叫做快餐文化,有很多糟粕,但其中也有一些精品产生。”

艾茜频频点头,问孙维诗:“那您觉得这样的趋势是好现象吗?”

孙维诗笑了笑:“当然是好现象,还是很好的趋势。这说明我们开始进入一个文化事业空前繁荣的新时代。这里的基础,一方面是人民生活的日益富裕,需要更多的精神食粮;另一方面,建国二十多年持续的教育事业,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年人,文化水平普遍提高,对于文化产品的需求也就爆发式的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文化事业中来,提供各种文化产品,是必要的。就算是我们这些老人的创作,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思路拓宽了不少,总要求新求变嘛。”

艾茜知道,这是这几年文化界一个很大的变化,随着奇幻想象文学崛起,根本不限于文学,而是对电影、电视、动画、出版等领域,都造成了强大的影响。

例如出版界,很多专门刊登奇幻想象文学的期刊雨后春笋一样地出现,好些属于这个领域的出版社也新成立,很多还不是国企,而是民间成立的,不过他们需要接受监管,不能突破负面清单,例如淫秽内容和皇绅时代的糟粕,或者是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思想。

大量刊物的出现,为全国各地的作者大大扩展了发表的空间,甚至一些青年由此成名,其中有的还是生活在乡寨,他们被称为“小镇文学家”,不过一些严肃作家,则对他们嗤之以鼻。

奇幻想象文学的出现,让此前喜欢诗歌、动画的很多青年兴趣转移了,现在诗歌和动画,反而是相对的小众了。

电影和电视、甚至是戏剧,都深受这种趋势的影响。例如这两年艾茜看的电视剧,很多都是这种文化带出来的都市剧、古装奇幻剧、穿越剧,“穿越”这个词甚至成为了全民都知道的热词,这还带上了领袖李思华,艾茜就在不同的饭局上,至少有几次听到过人在说这种“都市传说”,他们把主席和李思华说成是穿越者,因为他和她无往不胜的记录,太吓人了,历史上就没有过这种完全超越人们想象的伟人。

尤其是李思华当年在美国的金融操作,现在有很多她当年“神迹”的传说,这让金融界的人,最津津乐道于领袖是穿越者的传说。

这些传说,只不过让大家笑笑,说的人也不会当真。但这个文化趋势,确实让社会生活,有了很多变化。

领袖李思华,曾经亲自对这种文化现象做出解释,她说这是人民的思维,从革命的“神圣”走向生活的“世俗“,这是一种正常的变化。不可能让人民一直处于革命的紧绷之中,那是中G党员和革命者的职责。普通的人民群众,享受世俗,正是革命为他们带来的幸福,国家不应该干涉。而他们享受世俗,也不代表他们忘了革命,没有了政治立场。艾茜觉得领袖的话,说到她心里去了。

孙维诗和艾茜都不知道,李思华让文化部做了很多动作,利用这种表面“意识形态淡薄”的奇幻想象文学,对海外输出。以前主要是输出动画,现在奇幻想象文学,反而成为了大头,即使是动画,也变成了以奇幻想象文学为主。

在文化部的支持下,多个面对海外市场的出版社和文化公司成立,他们组织了大量的翻译,不断向海外输出英文、各种欧洲语言和其它发展中国家重要语言的出版物,期刊和单行本小说、动漫等都有,还渗透到儿童书画市场。

例如有一本《中国奇幻想象文学》的英文半月刊,现在西方的名气都很响亮,很多西方青年,都变成了这本期刊的忠实读者,而他们也在西方市场上,搜寻期刊推荐的精品中国奇幻、玄幻小说或者动漫。

实际上,在美国或者英国这样的市场,对于进口中国这样GC主义国家的书籍,是控制很严的,当然反过来中国也是一样。所以在西方市场上,这类中国书也是盗版盛行,很多印刷精美的书,从中国直接走私过去,已经成为西方走私贩子们新的好生意了。例如南美,已经成为中国出版物的美洲走私大本营,从墨西哥到美国的走私品,品除了毒品外,现在居然新增了中国奇幻书。

由于中国并不在乎这类书出口的利润,贩子们支付的成本价很低,因此走私是有很高利润的,西方的书籍太贵了。

FBI也注意到了这样的趋势,组织了多个小组,对中国输出的书籍进行研究,不过每个小组给出的结论,都是这些书是纯粹商业化的,很少有政治思想的内容,是完全的娱乐品,总之就是无害。其实有些审核员,自己就变成了中国书的爱好者,利用职权,他们总是可以取得最新的书籍。甚至有的审核员,还专门去信中国的期刊出版社,要求他们催促心仪作品的作者“加更”,这个词,西方的青年也都熟悉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奇幻想象文学,像是一股洪流,冲到了全球各国的青年那里,这种“庸俗”文学,虽然不被革命青年重视,但是用来“杀时间”是最好的。

在李思华看来,这种“文化输出”不能说没有意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