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征途实录:启航1926 > 第193章(第1页)

第193章(第1页)

例如水钢的干部,现在是两条晋升通道,管理通道和技术通道,他可不知道,原时空中国的国企,长期都是单纯的行政晋升通道,可不是新时空中国国企的“双通道”,原时空到了二十一世纪,才有一些双通道的试验。

这样就把技术和管理分了开来,管理的晋升前途远大一些,但就需要加入“流干”的行列,是不能在水钢长期稳定下去的;技术岗比较专一,在规划的职业路线上不断精进技术能力。这是为了打破忽视业务专长、崇尚“官本位”的不良风气。行政职务的晋升通道,主要考虑的是人才的综合管理能力,许多专业技术和技能人员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他们擅长的专业技术和技能、视野、经验和能力,都集中在专业技术和技能领域,即使勉强将他们晋升到行政管理岗位上,也很难做好行政管理工作,反而弱化了企业的专业技术和技能能力。

所以双通道下,对于魏建国这样的纯粹技术人才就非常受欢迎了,管理和技术的晋升通道,都分成了812级,每一级的管理岗和技术岗,待遇是一样的,这保障了科技人员的利益。不至于官升不上去,收入就增加不上去。

技术晋升通道也细分了几条路,目前水钢是4条,研究、开发、工艺工程和技术服务,魏建国想走的,就是开发这条路,而和他一起分配来的一个同学,则是确定了要走技术服务这条路,因为他想搞的,是质量管理。

这种做法,就使得国企的科研氛围很浓厚,每年技改和科研资金,都在企业内部形成争夺,可不是因为这钱可以瞎用——监管很严的,一旦发现可是不折不扣的重罪,而是因为晋升,是需要有符合企业发展的科研成果的,到三级工程师为止的起初4级,还可以靠资历,毕竟工厂也承认你的熟练度,但是要让自身级别超越4级,那就必须在科研上干出点名堂。

其实这种晋升制度也不仅止于干部,技术工人也有自己的晋升制度——八级工制度,包括学徒工、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这8个级别,每升一个级别,薪资就会跳一个大的台阶,最高的首席技师,待遇是学徒工的十几倍。

对于干部和工人,也不是光有激励,还有惩罚。例如工人按照8级工制度,从学徒工到初级工,必须1年内考核达到标准;而此后每3年必须达到下一个标准的晋级,一直到技师为止。技师之上需要天赋,所以是一种个人不断的“挑战”。至于魏建国这样的技术干部,到三级工程师之前,也是一样的不断强制水平晋升,到期没有达到水平,可能被辞退,即使企业留用,也至少必须降一级使用。

所以国企的学习气氛是很浓厚的,每天晚上都有几个班的夜校,分别对几大工种进行理论和实践培训。有些人还参加了企业外的夜校和周末教育,希望自己能提升得多一些。

魏建国希望,自己的水平能更快地提升,参与到科研项目中,能够出科研成果的研发人员,是工厂的“高收入人群”,每一次对于研发成果都是有单独重奖的,这让他看得有一些眼热。

在晋升通道获得的定级,并不仅仅影响薪资,还影响年末的分红奖金。每年企业利润的20%,是作为全厂员工的年末分红奖金,而确定每个人能拿到的奖金分配比例的,就是定级和“内部贡献分”。贡献分是指一些人在当年对企业做出了特殊贡献,例如销售人员打开了新的市场之类的。普通在工厂正常工作的人,是没有的。所以定级基本就决定了奖金的多少。

魏建国觉得,在大家的技能都能不断提高的基础上,钢铁厂一直实施的“两参一改三结合”的管理办法,才有更好的效果,“两参”即干部参加生产劳动,工人参加企业管理;“一改”即改革企业中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三结合”即在技术改革中实行企业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工人三结合的原则。很明显,如果大家都没有水平,就只能乱说胡说,自然是做不好这套“工厂宪法”的。

当然他并不知道,这在原时空被叫做“鞍钢宪法”,因为是鞍钢发明的。

他的口才不错,领导曾经劝他考虑管理岗,但是他仔细思考后,还是决定搞技术。主要是因为他觉得管理岗面临的那些问题,是他的能力范围之外。

例如水钢的产业扩展,要求每个人定期提建议,对于他而言就觉得很困难,平时也不会往这个方向想。

水钢是一座500万吨产能的大钢厂,整个贵州的钢产量不过是1000万吨,水钢和另外2座钢厂,分享着贵州的铁矿资源,但贵州仅有12。3亿吨的铁矿储量,预计再生产20年,就会发生缺乏资源的状况,上级每年都督促水钢,必须有长期的考虑,现在就要考虑第2个和第3个大产业。

所以除了钢材的生产管理和销售,水钢的管理们,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发展新产业了,而且审批很严,光拍脑袋是不行的,国家对于可研性研究,是要求非常严格的,水钢这两年才确定了第2个大产业——水泥厂,附近有丰富的石灰石材料和黏土材料,尤其铁矿石开采就伴生石灰石,适合发展大水泥产业,目前发展得不错,成长的速度很快,5年之内,应该就可以发展到100万吨的规模。

水泥厂的成功,打开了水钢管理层的眼界和思路,目前第3个大产业,也有了雏形,附近有丰富的白云石资源,本身白云石就是碱性耐火材料和高炉炼铁的熔剂,自己开采加工不仅降低了整体成本,还提供了其它企业生产钙镁磷肥和制取硫酸镁的原料,以及作为生产玻璃和陶瓷的配料。

如果说从钢铁到水泥再到白云石,都是纵向一条线的延伸的话,现在新的方向也有了,那就是横向的产品延伸,不仅是生产钢材,现在开始向一些终端使用的小型钢铁制品进军,例如燃气煤气灶使用的灶头,家庭门锁的锁头等,这些“小产品”,其实市场一点都不小,又是高利润,具备很好的发展前景。

所以魏建国非常钦佩这些管理探索出来的方向,这让企业能够长期地繁荣下去,大家伙要长期吃饭,不就是要看能不能一直找出企业发展前进的道路吗?现在又不是没有国企被关闭,每年都有一批,报纸上都会公示,还会进行讨论和研究他们是如何衰败的。

不过他自己觉得就不是这块料了,更别提各种专业的管理模式,例如例双通道的晋升模式,具体的考评方法,就是采用一种“胜任力模型”,考评每一个对象对晋升职位的“胜任力”,他听得跟天书一样,也不想在这方面花时间。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他想自己还是专注在技术上比较好。

水钢在六盘水市的水城区,人口大约10万多人。六盘水是按照“标准地级市”来建设的,未来总人口会控制在300万之内,而市区在100万左右,分为5个区,水城区是其中之一。现在的5个区,每一个都只有10万人左右,六盘水市区的总人口,刚刚50万出头,全市人口,则只有100万出头。

未来人口如果超出了规划,多余的人口就会被迁走,去建设新的城市。整个贵州,总计长期规划了12个地级市,目前只有6个,贵阳、遵义、安顺、毕节、铜仁和六盘水。其中只有贵阳是“较大型城市”,允许未来发展到600万人,而其余5个,都是“标准型城市”,只允许发展到300万人,如果人口开始接近上限,那么就要开始发展新城市。所以贵州未来人口的上限,按照规划是3900万人,目前只有1200万出头,在大移民期间,从贵州迁出的人口规模还是很大的。

人口的规划与就业规划是密切相关的。魏建国曾经在党课上听到过,现在每个城市都有一个“城市就业分析大数据系统”,通过搜集各方面的数据,来大致估算每个城市的就业趋势,以此为基础来决策。虽然现在还不能做到国家宣传的“联网”,但是数学家们不断研究模型和算法,在单机上使用相关的程序来“建模”。最核心的任务,就是城市发展到哪个人口规模的阶段,就必须有对应规模的就业岗位。而从需要的就业岗位出发,就是城市管理当局的产业规划和推行了,只有产业种类和规模足够,才有足够的就业嘛。

六盘水的5个区,已经实现了轻轨通达,上班和业务的人群,主要通过轻轨来回,目前轻轨从早晨5点半开始,一直到深夜12点半,每天运行19个小时。市区和到郊县的公路也早已完成,毕竟贵州是老革命根据地。不过上班的人群很少通过公路,5个区之间还是有些距离的,还是轻轨方便。公路主要是运输车辆使用的。人们骑自行车,主要也还是在区内,超出区的地域,除了少数人骑摩托车以外,不太有很多的自行车骑手。

在水城区和其它4个区之内,其实主要的交通工具,就是另一种轻轨——有轨电车,只不过它的速度远远慢于轻轨,速度一般不超过五节。这些车辆每天从早晨4点半开始,不断地在区内内沿着各条路线运行,满足着区域内的交通需求。魏建国听说正在研究“第三轨供电”,未来这些电车,无需单独充电,只要在道路上运行,就能永远有动力。

六盘水的电力非常充足,因为有着一个大火电厂——水城电厂的存在,贵州号称西南煤海,单单六盘水自身的煤炭储量,现在预估就超过700亿吨。

不过六盘水的污染,来自这个水城电厂的,也算比例最高,所以这些年国家每年都在督促水城电厂和附近煤矿降低污染。每隔3年都要求水城电厂提高燃煤电厂发电效率,进步一个台阶,逐步将发电设备调整为超临界机组,以降低碳排放量;另外,这样的电厂,都要求对烟气进行除尘脱硫脱硝,安装专门的收集环保设备。在魏建国看来,现在的污染水平并不高,对于水城人民生活的影响也不大,不过环境更干净空气更好,总是对人民有益的。

水城区现在还是很繁华的,尤其是商业,电力充足了,夜经济就发展了起来,魏建国就经常和同事们,去夜市吃点夜宵、喝点啤酒解乏。

最早的水城区,就是依托水城钢铁厂发展起来的,水城钢厂的员工近万人,当然是核心龙头企业和消费主力。不过近年来,按照国家对标准市的片区发展纲要的指示,每个片区要发展23个核心产业或特色产业,以及推动“商业多元化”等举措,水城区的其它产业发展,还是有成效的,例如利用当地的油菜、花生和芝麻,作为原材料发展的食用油产业,目前的状况不错。还有中草药种植,也形成了规模。

当然,对魏建国这些普通人影响最大的,还是农业上,淡水鱼的养殖和羊和猪的养殖,这里水域丰富,山地众多,目前养殖量不小,各种鱼都很便宜,市场上吃鱼的烹饪加工方法也很丰富。而冬天吃羊肉,在魏建国看来完全是人生的享受。

总之,六盘水还是一个农业+重工业为主的地域,所以市政府削尖了脑袋要发展一些轻工业,水钢的锁头和燃气灶灶头的产业,就很受市政府重视,因为这是一个新的方向和思路——依托水城丰富的能源和钢材,发展一些特色的加工业,在全国蓬勃发展的民间消费产业中,分一杯羹。

不过这些都是大事,魏建国自认是一个现实的人,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就行。水城区已经有了多个组屋小区,房子还是很漂亮的,从1955年以后修的组屋,几乎都是电梯房,从4层到6层楼都有,从2房2厅到3房2厅的各种户型,根据每户的人口多寡来选择。在他看来,这些房子还是现代化的,只不过屋顶的造型和小区内部的花园和公共场所,是按照中国的风格来建筑,亭台楼阁、飞檐斗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