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征途实录:启航1926 > 第193章(第2页)

第193章(第2页)

不过买房对他而言还稍显遥远,至少要工作三四年吧,组屋又不贵,价格也很稳定,等到结婚前再考虑不迟,那个时候有这几年的积蓄,应该可以承担得起首付和精装修,实际上组屋都有简装,如果找的老婆不挑剔,搞一套家具进去就能用了,但最好还是再装修一下。

想到结婚,他稍有点烦躁。没有时间啊,学习和提升都来不及,他还是想在技术上有所作为的,何况还必须不断地晋升定级。实际上,他们这样的年轻工程师,以及来自流动民兵的生产骨干和基层管理人员,是女工们比较青睐的对象,找个女朋友不算困难。不过他不想找工厂的女工,而是想找一个其它行业的,否则两口子熟悉的,都是工厂的这点事,没有情趣嘛。

他知道水城区的女孩子,其实很喜欢他这样的职业,但是他也需要时间去认识呀,看起来需要等到妇联组织的联欢会和相亲会,到时看看有没有心仪的对象。

下班了,他走出工厂,因为加班的缘故,已经是晚上的8点左右了。看着灯火璀璨的城市,让他不由得出神了一会。他是伴随着新中国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目睹了20多年新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内心对国家和民族有着充分的自豪。“这就是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城市。”

六盘水只是中国西南大区中的一座普通城市,这样的城市,在中国有着几百个,六盘水只是其中不起眼的一个。魏建国自己,也不是六盘水人,他来自安徽。不过好男儿四海为家,国家需要自己来这里工作,自己就是六盘水人、是水城人、是水钢人了。他的好朋友和同事哈吾勒,还是新疆人呢,老家更远。

在新中国广阔的土地上,几百个地级市和其余超过2000座的小城市,在深夜中仍然灯火辉煌;而在这些城市之中,超过250万个规模以上的工厂,大多数也仍然机器轰鸣,而2000万个以上的其它企业,倒是多数在夜晚关闭了,不过等到早晨太阳升起,数千万个企业就开始了正常的运营。正是这样的伟力,让新中国的国力不断增长,登顶世界之巅!

第306章六十年代见闻之乡寨农村

田秋安和马薇彼此搀扶着,爬上这个山岗的时候,两人都是气喘吁吁,满身的汗,赶紧喝了几口水,坐下歇一会。

田秋安摇了摇头,对马薇说道:“老了呀,快50的人了,爬一道山岗都这么累,年轻的时候修路,忙活一整天都没事,真的不好比啰。”

马薇笑笑:“你不是一直觉得自己还是个小伙子吗?”

他叹息了一声:“我说的是精神上,领袖都说革命者永远年轻嘛。不过体能上确实不行了,回去后肯定腰酸背痛一整天。”

田秋安现在是凤鸣省的哈卡市,负责农业的副市长,实际上还是在原上缅甸钦邦的地域。当年从山东移民到这里,他已经呆了快30年了,看样子一辈子就呆在这里了。年轻时想着参军打回老家去,没有实现,不过这里已经成了他真正的故乡,也没什么好遗憾的。

五十年代的时候,他带着马薇曾经回过一次山东,但哪里找得到一点故乡的痕迹呢?父母家人都死在当年逃荒的路上,尸骨都找不到,原来的村庄也早已无存。他大哭了一场,离开后从此再没有返回,那只是他的伤心地,已经不是故乡了。

他所在的哈卡市,其实就是以前的钦邦,这里地方广大,足有3。6万平方公里,比琼南还大,但由于全是高山,所以人口很少,田秋安当年移民过来的时候,全境只有6万多人。基本上这个地域就是原始高山森林地带。

哈卡市按照规划,是一个“标准市”,未来人口目标是300万,不过目前只有不到150万人,只是填满了一半,这还是从三十年代开始,就不断移民的结果。市区(原哈卡镇)现在不过是不到40万,下属5个县城:乌克亚港、法兰、铁定、甘白力和马都比,除了乌克亚港提前达到了10万人的规划目标外,其余4个县城大约都只有四五万人。

乡寨和农场人口略超80万人,现有农场11个,22万多人;乡寨120个,59万人左右。

由于地广人稀,所以这里的乡寨除了管着20平方公里,而且通常还有超过30平方公里的牧草区,即使如此,乡寨也不过管理了不到6千平方公里的农牧区;11个农场的任务很重,每个农场要管理比内地大一倍的高山森林(1000平方公里),11个农场就是1。1万平方公里。

但即使是这样,整个哈卡市也不过能够勉强管理1。8万平方公里左右的领土,其余一半的领土,仍然处于原始蛮荒状态。

在国家的长期规划中,允许哈卡市突破标准市的人口规模约束,最终可以达到400500万人口,不过并不确定,要看最终人口增加的状况。就算是500万人,这里仍然算得上地广人稀。在田秋安看来,这很难,本地一般的家庭,生育3个孩子是最多的,养第4个的都很少,现在还有少数人开始只愿意养2个了,依靠本地人的自然增量,以后最多也就是把哈卡市按照“标准市”填满。

大移民完成后,肯来哈卡市的人并不多,毕竟这里是高山区,“穷乡僻壤”的印象,还是很强烈的,虽然这一直是让田秋安有点愤愤不平的——哈卡这一点都不穷好吧。不过最近他还是有点安慰,开始有点人愿意移民到这里,不过他发现年轻人很少,大多数都是三四十岁的人,在城市里没有闯出什么名堂,想找个乡寨或者是城市安稳的饭碗,渡过余生,显然哈卡市这种积极招徕人口的地方,比较容易满足他们的心愿,不过这也是一件好事。

田秋安觉得哈卡市不穷,是有道理的。哈卡在全国最知名的产业,就是家具业和造纸业,规模做得很大,是哈卡的支柱产业,哈卡市至少有十来万人,都是在从事这两个行业,因为这里的木材足够多呀,11个农场源源不断地将符合国家规定的可伐木材,伐木送到哈卡市或者法兰和铁定几个县,由那里的厂子进行家具或者纸张的加工生产。去年地方国企的年末“人民分红”,每个哈卡人都得到了10元人民币,在内地也是很高的水平。

这两个产业得以成长,是依靠长期的交通建设。目前哈卡市,公路已经通达所有乡寨,路基都已拓宽到8米以上,运木材和其它材料都不成问题。哈卡还有特别的铁路运输线,通达到每一个县,还经过一些重点乡寨。慢速货运很发达,大批量的货物能够因此而完成物流。

作为最早的解放区之一,哈卡市的轻轨修筑很早,整体早已完成了片区间轻轨,而片区内有轨电车也是完善的,其余的5个县,也都发展了有轨电车。县与乡寨之间,目前主要还是通过公共汽车来实现公共交通。

哈卡市的下一个交通目标,就是实现所有乡寨,与县城之间的有轨电车系统。这个只能慢慢来,每年修建一些,因为距离太长,对财政的压力很大。

而且要求的不是低速的有轨电车系统,而是要达到5060公里速度的中速系统,其实这已经与轻轨没有太多差异,但有轨电车的成本终究比较低。

田秋安和马薇,开始下山返回这两天他俩呆的马卡寨。今早是田秋安想着爬一下这座山,他年轻的时候,正值缅华建立的初期,他每次带着运输队接货,经常要爬上这座山来观察。

下山的途中,他的思绪就开始飘到了工作上。哈卡市虽然家具和造纸业发达,但农业才是基础,毕竟如果没有这两个行业,这里可以说,完全就是一个农业市,因为相对比较偏远,与藏南省米佐市等区域的贸易,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这几年才开始发展起来。

真正扛起哈卡市农业主力的,其实是养殖业,连种植业都比不上。

哈卡市的黄牛肉,现在也算是一个拳头产品,在云南、凤鸣和凰栖等周边身份都很有名,在这几个省,每个城市都有餐厅或者火锅,打出“哈卡黄牛”的招牌。

其它山羊、黑毛猪、散养鸡的养殖规模也很大。多数的乡寨,这4样牲畜养殖,是收入的最大来源,目前淡水养鱼开始发展,不过规模还不是很大,但很有潜力,山间有着无数的池塘。

种植业则并不是以水稻为主,这里的土壤太薄弱,难以获得高产,种植玉米也是如此,只有土豆还行。哈卡市的主粮,还是依靠从外地运来。

但是特色经济作物的种植,就发展得不错。最大宗的大概要算魔芋和高山茶叶。哈卡市利用的就是境内大部分都是高山区域,适合种植这些高山植物。哈卡魔芋在整个西南大区的火锅店里,几乎都有。中草药养殖是最近十年开始逐步发展的,目前成效还一般,不过这终究是有潜力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