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下,不但是主席,周围的人都反应了过来,对啊,要是这些计算机都能联网,那么数据可以进行交换,总部的人,不就可以在一台电脑上掌握全国的物流情况,并指挥全国的物流运输?这可就厉害了!其实李思华也只说了一半,要达到这样的水平,至少还要有另一个大杀器——卫星导航系统。
“主席,物流系统说白了,就是两个部分,一是物流线路,我们修的公里、铁路、水运和空运,都是物流的线路;二是物流节点,形式很多,各种线路上的仓库、货场、配送中心、车站、枢纽等,都是物流节点。甚至供销社在每个乡寨的采购点,也是一个小的物流节点。”
“在物流系统上,我们追求的目标无非是两个,一个是时间,速度就是效率,除了好的道路,现在最有效的就是铁路和公路货运的集装箱化,标准的集装箱,使得在每一个环节转运装卸的时间和成本都大大下降;第二个就是成本,除了降低物流路线上的成本,关键还要看物流节点的处理能力和处理成本,这是重点要攻关的领域。”
“例如,最近我们在发展城市综合物流中心,就是将铁路的货运站、编组站,与公路的货运站,还有配送、仓储和物流管理都整合在一起,放在市区边缘的交通枢纽节点,就是为了提升物流节点的效率,并减少中转或提运货的时间。”
“现在看来,物流线路和物流节点,通过二十年的建设,这些硬件确实开始完备了起来。枝江是个小县,但该有的也都有了,内部的管理也还过得去,但不算高效率,关键就是缺乏了把这些硬件能够串联在一起,实现高效管理的软件,这需要以互联网为基础。”
主席问她:“你估计我们的互联网,还需要发展多久才能出来?”
她摇了摇头:“至少十年以上,估计要接近1970年才能完成。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非常多。”
“我们现在,实际上是以供销社物流体系为核心,串联起民间的物流力量,实现全国物流,但是传统的通讯和统计单据模式,使得效率比较低。不过至少能满足目前的需求,只能是一步步来吧。”
对于粮库系统的考察,是另一个重点,目前全国设置了中央、省、地级市、县、乡寨这五级粮库体系。按照最终的设想,每一个县域和乡寨,都必须有自己的粮库(地储粮)和冷库,规模按照自身人口规模的三年需求,这是地方储备体系。同时这个仓储体系,又要与县域和乡寨的物流体系对接,形成地方仓储物流一体化的地方物流节点。
而中央、省、地级市这三级的粮库(国储粮)和冷库,属于国家储备体系,要求当然要比地方储备体系更严格和更大规模。
主席和李思华走进了枝江的地储粮库。虽然只是一个小县,但粮库非常的开阔,每个粮仓的面积,相当于基本一个标准足球场这么大,地上全是铺平摊开的稻谷。
粮库是不允许各地自己随便建设的,只有在中央备案的200多家具备实力的特种建筑公司,才有资格修筑国家和地方粮库,即使是乡寨的小粮库,也必须遵守。
关键就是储备粮食现在的科技含量已经很高了,每天都要检查粮食的温度、水份以及害虫情况,所以已经开始使用这个时代最先进的一些仪器,例如摄像头和传感器;例如在晾晒稻谷的凉席面下,就有电子检温线,一个粮仓就有上千个电子测温点,保管员每天巡查,发现温度异常就必须处置。
所谓的想存粮三年,没有这些科技保障,怎么可能做得到呢?
主席也是大开眼界,他以前可没有注意到现在的粮库,居然有那么多道道,和以前根据地简陋的粮库,可是完全不一样了。
当天晚上,主席和李思华就离开了枝江。赶来送行的一位退伍军人出身的省委领导,狠狠地拍了拍刘明忠和方砺的肩膀:“你们枝江好福气!两位领袖同时视察一个小县,这在全国都是蝎子粑粑独一份,光宗耀祖啊!”刘明忠和方砺都傻笑着乐开了怀。
回京的路上,李思华还兴致勃勃地向主席描述了她心目中根据未来科技设想的中国物流和仓储体系。
五级粮库仓储体系,全部实现在线监测,能够提供所有参数和在线监控视频,避免“粮耗子”的产生,能够实现高精度的仓储管理。仓储管理人员也会大幅下降,因为靠着一部手机就可以控制所有数据,而粮库则是无人化的,全部由AI智能机器人操作。
冷库和其它国家仓库,例如大宗物资(油料、铜料等金属料)和所有国家收储物资,都要实现和粮库同等水平的管理体系。
物流线路上,除了铁、公、水、空的正常以集装箱和散货结合的快速物流外,还会逐渐向无人系统发展,例如无人货车、无人机、机器人物流和快递。尤其重要的一个发展,是城市的地下管道物流系统,从物流园区开始,用大口径的地下管道形成地下物流走廊,通过自动导向车和无人卡车运输,或者实现胶囊物流,最后直接达到小区或者工厂以及其它用户,由AI机器人实现终端送货。
物流节点上,就是对城市综合物流中心的进一步发展,同样实现中央到乡寨的五级分布式物流中心节点网络,每一个节点都是把铁、公、水、空的物流整合到一起,把仓储和物流公司整合到一起,通过集成化,实现高效率、低成本和最短时间。
整个这样的体系,未来就是由供销总社分出来的中央物流来管控,这将是中央手中的重要武器,是对人民“低价保供”的核心基础设施。
总之,整个发展方向,就是要通过仓储物流的先进化,为国家和地方产业发展,创造一个在成本、效率和时间上,都领先世界的超级基础设施,这将极大地提升我国产业的竞争优势。
例如,有了这样的基础设施,企业才可能追求所谓的采购、原材料配送和成品配送的3个JIT(Justintime),即“正好的时间”,可以实现零库存、零距离和零运营资本。
听着李思华的侃侃而谈,主席不由神往,良久,他才对李思华说道:“那将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时代啊。”
回到华京,几个月后,国家计委与解放军总后勤部联合进行的顶层规划,即《中国供应链安全国家战略》,经过政治局和中央军委的联合批准后,在全国颁布执行,这个战略在物流和仓储的基础上,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将产品供给也囊括了进去,可以说,这是一在供销社和军队后勤体系基础上的一次超级提升。
按照这个战略规定,供应链体系是中国经济和安全至关重要的资产,提出了“促进商品高效与安全运输和储备”和“培养有弹性的供应链”两大战略目标。为降低供应链的脆弱性,需要对关键领域的物资和基础设施进行识别,采取供应链风险预警与管理措施。
例如在产品供给的战略矿产上,就要求相关部门。列出对中国经济与国家具有重大影响的关键矿物与来源清单;提出通过研发关键矿物的回收、后处理、替代技术,从可信可行的外国通过投资和贸易开发关键矿物的备选方案,提升关键矿物的勘探技术,降低进口依赖性、解决关键矿物供应的脆弱性等。
解放军总后还发布了专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供应链安全战略》,准备对对包括食物、纺织品、能源产品、医用材料与设备、建筑材料、工业装备、个人需求品、主要终端产品以及备用零部件在内的九条供应链、将近500万件以上的物品开始进行端对端管理,来支撑超过2000个以上的武器系统。
总后的军需油料部也因此进行了全面的改革,设立了部队保障局、陆上保障局、海上保障局、航空保障局和能源保障局这4个负责进行采购的部门,提供物资补给和服务;另外还新设了其它2个局:物资分配局,负责提供存储和分发服务;物资处理服务局,负责对军队的剩余物资进行处理。
通过这一次改革,无论是国家还是军队,对供应链管理和安全防护的水平,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整个这一套体系,李思华参考了原时空中、美两国的相应优点,可以算是她作为原时空军需专业博士的一次专业发挥了。至少在新时空的五六十年代,是完全超越时代的。
第296章留学生与流动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