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与苏联的关系现在不好,但是两国都没有中断贸易,苏联对中国的轻工业和农副产品的需求很大,他们的农业,重点就是主粮,小麦和玉米占了绝大部分的份额,其它的品种很少。
苏联的水产品,应该说自然禀赋很好,在原时空中国进口的14水产品,来自俄罗斯。但在新时空的五十年代,苏联的水产养殖非常一般,主要还是深海捕捞,对于很多品种的水产品,他们的餐桌上是缺乏的。而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大部分的情况都是一样,他们有海产品,但是成本,远远高过了中国依靠水产养殖获得的产品。
所以对这个市场的出口,现在已经开始加速推进。而全球的其它市场,包括美国,都有着各个水产进出口公司的尝试,总之,是要把水产品卖到全世界去,实现“水产品换资源”的贸易结构。
原时空,中国的海产品出口占全球25%,泰国占12。7%,越南占7。5%,所以在新时空,李思华的规划,就至少要占有全球市场60%以上的份额,让全球餐桌上的水产,都依赖于中国的沿海渔民。这将是中国农牧鱼林业的一个拳头产业。
中国的耕地,此时已经发展到了36亿亩,生产的粮食达到了人均2000斤,早已实现“三等分”的目标,即一份人吃,一份作为养殖饲料,最后的一份,则为粮食存储。
这都是大国之基和革命之基。按照李思华的预计,到1960年之后,中国能够生产的粮食肉食,以及辅助的森林食品和水产品,如果每年开足马力的话,加在一起,足够养活半个地球,这将是巨大的战略优势。
支持世界革命靠什么?只靠资金和武器弹药吗?当然不是,粮食和食品,才是与武器弹药同样重要的物资。
1958年,中国的农林渔牧业,已经开始展开了它未来空前规模的轮廓。
第293章寰球的品牌和大师
李思华正在读着赵云腾的来信,赵云腾几乎每个月都会给她写一封长信,汇报自己的所见所谓和一些思考。她很喜欢读他的信,因为同为穿越者,也许赵云腾的见闻和思考,可以给她一些自身没有想到的启发和启示。
她注意到了赵云腾信中的两段:“在新加坡看到了很多国产的新产品,其品牌与我们那里很不一样,这也是一种改变吧。”以及“电视里广告开始多了起来,不过感觉还是很Low,有些在我看来土得掉渣。”话中的“我们那里”是他与她之间对原时空的代称。
她看着这两段平平无奇的话,却陷入了沉思。这也是一个大问题,那就是品牌和广告的问题,目前中央可能重视不够,或者说,以前只是在外贸上重视,但在国内的重视程度是不够的。
国人目前还是太老实了,不像西方的商人,擅长对于商品的包装,这里的包装,可不仅仅是指产品的外包装,而是包括品牌和广告。
随着电视开始普及,各种电视台开始发展,广告具备了主要的载体,就开始比原来只有纸媒的时代,要重要许多。换言之,一个广告带动品牌的大时代,开始了。
在建国之初,她曾经注意到这个问题,不过当时只是未雨绸缪,在《商标法》出台后,她把想得起的100多个原时空的著名品牌,让办公厅注册了,然后不断地授予给国企使用。
例如汽车的“奔驰”和“宝马”,现在就是重庆汽车工业集团和中原汽车工业集团的主要轿车品牌。以至于与西德开始贸易的时候,“Benz”轿车在中国注册的品牌是“邦驰”,就连这个名,当时都很难注册下来,因为重庆奔驰已经用过这个“驰”字了嘛,后来还是因为在中文中“驰”是代表马奔的意思,总不能说是重庆奔驰专用的,这个“邦驰”才得以注册了下来,所以原时空的奔驰,在新时空就不见了,变成了陌生的邦驰。
那些年,有些大型国企开业或者发展了重要新产品,李思华在祝贺的时候,往往会附上一个合适的品牌名,让人把商标注册书给他们,将品牌转到企业的头上。
所以,在国企中,你也不能说品牌没有引起重视,但这是浅层的,很多人以为是当时的李总理,喜欢企业的产品,有个响亮好听的名号呢,上既有好,下必从之,所以后来国企都养成了这个习惯,一定要有个好听的品牌名,但他们对于品牌的内涵和功能,是认知不足的,对于广告也几乎是陌生的。
她回忆起来,原时空中国开始也是对这个问题不重视,一直到1993年左右,当时的第三代领导人江和李,亲自推广品牌战略和推崇品牌的重要性,中国品牌才开始发展了起来,不过一直到她穿越前,中国品牌还是属于弱势的,像是华为这样的称得上全球知名的品牌,没有多少个。
这个时空可不能这样下去,她暗暗地下了决心。不过社会主义的品牌战略必须有自己的特点,可不能像是西方那样,用品牌来掩饰对剩余价值的掠夺。
战略上的重要性是明显的,随着电视时代和各国贸易的发展,每一个国家都会注意到别国的著名品牌,如果美国和德国等都有一大堆人们随口报得出的著名品牌,而提到中国产品的时候,却茫然不知道,那么中国产品的形象就是不好的,价值就会被低估,而打开市场的难度也就很大。甚至还会被认为这是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的证明。
这还是在国外,如果在国内呢?如果品牌弱势,那人民就会逐步感觉进口的这些品牌,就是比国货好,就是精致而值得高价,那损失才大了去了。
品牌和广告是密不可分的,因为品牌基本上要通过广告来实行传播,来让人们记住,现代社会没有所谓酒好不怕巷子深,只有酒好也要卖吆喝。但是广告也需要精准地对位产品的消费者客群,而不是就在那喊:“我家东西好,快来买吧。”或者像是前世的标王,靠着资本来强行让人们记住和消费。
接下来的日子,李思华让人搜集了一些现在的品牌和广告,果然很多让她感到啼笑皆非,确实太Low了。
她发现,国企的品牌,是怎么好听怎么来,但是好听的名字与产品之间有什么关系,有的时候根本说不上;而私企呢,很多还是旧时代的老习惯,用创始人的名字当成品牌的名字,可你是谁啊?你要有本事经过几百年的时间,可能人家才会记得你。
例如某个品牌的牛奶,因为取的名字里有个“乐”字,于是广告语就是“快乐奶,优质奶”,你的牛奶凭啥快乐?凭啥优质?消费者看了一头雾水。还有某个汽车品牌,“关爱车,更关爱你”,这是啥?关爱智障吧?
过了些天,李思华的文章《注意!迎接品牌时代的到来,先搞懂品牌》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引起了全国的关注。总书记亲自发表这样的文章,足以说明国家的重视。
李思华的文章首先指出,品牌可不是大家简单认为的“牌子”、“名称”,而是消费者对产品及产品系列的认知程度,是商家向消费者长期提供的一组特定的特点、利益和服务。企业从原材料供应、生产制造、包装设计、广告表现、销售渠道、终端表现到售后服务各环节构成的商业系统,综合地构成了品牌的一切,只不过这一切,都凝聚在商家或产品的商标上而已。
她具体给出了5点要求:
一、消费者导向:企业的产品的消费者是谁,品牌和广告语,就要反映企业想传达给这些消费者的核心价值。
二、传达的核心价值是什么,企业就要在这个方向努力,例如企业强调产品精致,那么凭什么说精致?就要有一个系统来,不断地向消费者证明。
三、清晰传递信息,而不是漂亮辞藻的堆积。品牌是长期积累出来的,而不是用几句广告语包装出来的。
四、对消费者忠诚,而不是用广告来吹嘘根本不存在的价值,那是作假。没有独特的价值或者特色,就形不成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