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错过了钱三妮同志自己编排的这一出好戏,下一回,还有谁会来逗我笑啊?
“滚滚滚!赶紧滚出我们家!你给的台阶,我们家不需要!什么续上两家交情的?咱们两家就还是跟之前一样,老死不相往来吧!”
余秀芳拿着大扫帚,开始出手赶人了,她的辈分大,又有向英和韩菁母女俩在旁边帮衬着,哪怕挨了几扫帚的钱三妮有心还手,也没能找着机会,直接就被赶出了韩家。
见状,其他人不由得可惜地咂巴了下嘴,真是的,他们本来还想再听听,钱三妮这人,还能离谱到什么程度呢!现在,被这么一打断,也只能暂且终止,再等下回了!
107☆、
第107章
◎更新◎
“说到底,术业有专攻,教学生,还是得老师来,我媳妇儿学习成绩好,但不代表她能教会别人啊!”
“所以,如果大家担心孩子成绩,我觉得,倒不如想办法找个退休的老师来教,这样子,有老师带着复习,也总比每天只听我媳妇儿讲那两三个小时要强吧!”
“要是家里腾不出空地儿,大家也可以找公家单位的同志想想办法,一窝蜂地挤在我们家学习,知道的,说是孩子们求知若渴,不知道的,怕是还得以为咱们在这儿聚众搞什么活动呢。”
梁万半开玩笑地说着,狗皮膏药走了,剩下的人可就好打发多了。
果不其然,听他这么一说,当即就有人想到了街道办,在公家上班的同志,不都要为人民服务吗?
既然这样,那当人民遇到难处的时候,找他们求助,也很合理吧!
距离高考只剩下两个月,要捡起那么多的知识,孩子们压力大,做父母的,同样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这也正是有的人明知道这样做不太妥当、却还是没能经受得住“诱惑”、被钱三妮一鼓动、就跟着来了韩家。
但这会儿,梁万就差把答案直接说出来了,再迟钝的人也该反应过来,之后要怎么做了。
于是,他们不再耽搁时间,为着今天的事儿,面带惭愧地跟向英道了声歉,就匆匆离开了。
找街道办的人帮忙,也得抓紧时间,要不然,附近这么多户人家呢,就算只有一部分孩子想参加高考,累积起来,也有不少人了。
街道办就那么几个人在上班,闲置的房子也就这么几间,如果真的点头同意帮忙了,安排起来,总会有个先后顺序的。
要是他们慢了这一步,自家孩子不就会在上大学这条路上落后别人家孩子一大步了?这怎么能行呢?必须得抓紧时间了!
送走邻居们以后,向英去厨房,再回来的时候,手里拿着一小捆红薯粉条。
这还是上回她和闺女一块儿去郊区农村赶集的时候买的,因为红薯粉条不要票,存放时间又长,就一次性买了十斤的。
“存玲,这点儿粉条,你拿回去,跟猪肉白菜炖一锅,味道别提有多好了,回去先试试味儿,要是家里人都喜欢吃的话,回头镇上有集的时候,我叫上你,咱们一块儿去,再买点儿啊!”
向英硬是把红薯粉条塞到了房大姐手里,她平时要上班,又不喜欢别人在她面前炫耀儿子、好像生个儿子、下一步就能登天了的模样。
所以,真要论起来,她跟巷子里大多数女同志都关系平平,能一口叫出名字来的人,其中之一,就是房存玲房大姐了!
原因倒也很简单,房大姐的婆婆先前来家里帮着带孩子的时候,给孙子煮鸡蛋,就让孙女儿在旁边眼巴巴地看着,甚至在孙子嚷嚷着要骑大马的时候、让同样年幼的孙女儿趴在地上、给孙子当马骑,这可就一下子惹火房大姐了!
哪怕丈夫求情,她依然坚定主意,让婆婆打道回府了,并且,放出话来,既然婆婆这么不喜欢女娃,想必,心疼她这个儿媳妇的话,也就是嘴上说说了,那以后,她和闺女就不登婆家的门了,也省得婆婆看见她们母女俩闹心!
房大姐的婆婆被闹了个没脸,当天就坐车回去了,而邻居们,有觉得房大姐做得对、这个口子坚决不能开的,也有认为她把话说得太绝、时间一长、说不定要夫妻离心的。
但是,不管别人怎么说,房大姐都没打算改,反正,在她这里,闺女和儿子是一样养的,有好东西,一人一半儿,谁犯了错,谁挨打,绝对没有完全偏着一个、苦了另一个的道理。
这件事儿就发生在韩家刚搬来的那段时间里,向英对此印象深刻,哪怕和房大姐的来往并不是很多,但私心里,她对房存玲这个人,还是很有好感的。
人家今天特意来给他们家报信儿,避免他们家因为毫无防备、被算计了进去,向英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人家,想来想去,才挑了这么件“回礼”。
然而,房存玲却连忙摆手:“不不不,这我不能收!”拒绝过后,她迟疑了下,这才厚着脸皮、把自个儿的心思说了出来:
“说实话,我其实也是有私心的,这不是看菁菁考上大学、分了个好单位吗?我就想着,我闺女学习还成,要是加把劲儿,将来说不定也能考上大学呢。”
“所以,我想问问,菁菁读书的时候,有没有什么用过的练习册、或者整理的学习资料啊?要是现在还能找着的话,能不能借我用一个礼拜?等我闺女抄完了,我立马就还回来!”
听到她的话,韩家人反而松了一口气,不怕有所求,就怕看似无所求、实际上是为了放长线钓大鱼呢。
韩菁爽快应道:“没问题!应该都还在呢,我待会儿找找,晚上让梁万跑一趟,给您送到家里去!”
学习资料要找,但向英也没落下红薯粉条,送房存玲出门的时候,硬是给人塞到手里,然后眼疾手快地把门关上了。
弄得房存玲哭笑不得,心里感慨韩家人做事讲究,也只好提着这一小捆粉条往家里走。
家有考生的那些父母怎么找街道办的人、解决了他们的问题,韩家人并没有再过多关注后续。
毕竟,高考的这场风,已经不会顺带着刮到韩菁了,谁让她又要去邻省出差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