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长安旧事 > 醉仙楼聚(第1页)

醉仙楼聚(第1页)

“咚!”试毕鸣钲声响起,科考结束。

历经了三日不食,五夜不寐的考试,崔琰已然筋疲力尽。回到崔府,他闷头大睡了两个时辰。约莫戌时,他才醒了过来。

“郎君,你可算醒来了。厨房饭菜已经备好了。现在上菜?”平安上前问道。

恰在此时,崔琰肚子咕咕叫了起来:“上吧,前几日都没能好好吃上一口。”

待到饭菜摆放好,崔琰拿起筷子便大快朵颐起来。平安见他胃口大好,想来应是考得不错,便寻思晚点给崔侍郎回话。

“最近宛娘子那边怎么样?”崔琰吃到了金齑玉脍,想起了去年暮夏在阿蛮家院中吃饭的场景。

“这几日宛娘子和往常一样,没有大事发生。就是比较频繁出入平康坊。”平安回。

“哦?”

“听说给里面的娘子们看病。”

“倒像是她能做出的事。一点不在意别人的眼光。”崔琰笑道。

他有些迫不及待,想找到阿蛮,续上那第二道火。

考完的他,踌躇满志,带着这份豪情,他觉得他和阿蛮一定能成。吃饭的功夫,他已经在思考他们家未来的孩子叫什么名字了。

忽然他想到什么,对着平安一脸严肃:“我知你将我的事一一报给了阿爷和五叔。但你得清楚,你的主子究竟是谁。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平安听闻浑身颤栗,这是崔琰第一次严厉警告。作为贴身奴仆,最忌生了二心。可是他无法,父母皆在崔府做事。

崔琰自幼跟着崔家老太爷,不怎么在府中。崔二郎续了弦,又生了二子一女,与崔琰关系很是淡漠。平安自幼便被要求报告崔琰的一举一动给到崔二郎,到了京都,就报给崔侍郎。

平安感念崔琰的好,又觉着自己终究要在崔琰手底下做事,便留了个心眼。凡事有外人可打听的,他报告给他们;凡事仅他和崔琰二人可知的,皆守口如瓶。想来,这宛娘子对崔琰而言,很不一般。

平安赶紧跪下:“郎君,我都只把有外人瞧见的事告知阿郎和侍郎,其他事皆一字未漏。”

崔琰点头。饭后,他提笔写了封信,送了出去。看来闲云野鹤的日子将不复返。

第二日,崔琰早早就起了床,他特意刮面剃须,又让婢女束发绾髻,扣上绢帛幞头。待他照镜自理后,套上青衣圆领袍,便准备赶往怀远坊。

奈何天不遂人愿,刚出房门,平安赶忙过来通报:“郎君,外面有一长眉老人求见。”

崔琰心下惊讶,定是李待诏那里出了什么事。他匆匆出门,与老翁见礼,而后牵出一匹马,急驰到永昌坊东街。

“长源兄,可是有何急事?”崔琰急切问道。

李泌上前拉着他进屋:“前几日你人在贡院,不知外界发生了何事。此间出了一件大事,中书省有一姓张的常侍,上书言辞激烈数出杨国忠三宗罪。一为结党营私,迫害朝臣。二为贪污受贿,侵占屯田。三为治流不利,贻误军机。”

崔琰点头:“此番言辞中肯,倒有几分道理。只是他公然反对,不怕杨相报复吗?”

“谁说不是。现在陛下痴迷丹药,朝政由杨国忠把持。前一阵,殿中侍御史裴冕调查到天宝六载户部侍郎杨慎矜冤案的关键证据,遂由张常侍举报弹劾。”

李泌深感痛惜,摇摇头继续:“结果好巧不巧,那几日陛下与杨贵妃前往华清宫未归。那奏折,到了杨国忠手里,被封驳住了。而后杨国忠又指使罗吉二人诬告张常侍诽谤朝政,在狱中逼死了他。”

崔琰震惊:“朗朗乾坤之下,竟容得此等龌龊之事发生。”

李泌叹口气:“无奈,前几年的杨慎矜,到现在的张常侍,一直也没变化。走了个李林甫,又来个杨国忠。近段时间,陛下越发倚重杨国忠,连太子殿下的话都听不进去了。此事太子不敢介入,恐杨国忠借此诬陷攀咬住东宫。但殿下仍忧心张常侍之事。如此忠贞之士,不该落得个惨死狱中的下场。只是斯人已逝,嘱咐我等善待其亲眷。”

崔琰思索一番,拱手道:“此事我来办。你莫出面,恐被他们那一党缠上。”

李泌拍拍他的肩:“如此甚好。切记要小心行事,不要暴露。近来杨国忠一派势力愈强,愈发打压东宫,又与永王走得近。看来会有所行动。”

待崔琰从李泌宅子处出来,已是下午时分。崔琰直接策马来到行社。

阿蛮正在算账,未曾注意到他。

他寻了个凳子坐下,瞧着阿蛮干活认真仔细的样子,甚美。他嘴角不自觉上扬。

花娘扶着柳三,来到前院。

“崔郎君,好久不见。”柳三看见他,行礼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