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李二凤,刀下留人 > 天街踏尽公卿骨(第2页)

天街踏尽公卿骨(第2页)

当然,他们也没想到,大搞知识垄断的世家,把皇室压制住了,却被黄巢“踏尽公卿骨”了。这说明什么,说明不要把底层逼到光脚无鞋可穿的程度啊。

当然,杨家传承的《尚书》的确也有一些魔改的内容,但李妙真也不怕,她还有现代网友可以询问,既能从这种苟了千年的家族身上学到适应此时代的“政道”,也能获得最新的研究成果,两相对照,完全可以用杨家的家传打败杨家的家传。

李妙真正式开课了几天后,李世民才在李妙真专门给他投放的“千古一帝想得知未来何事”的问题下回复了自己的需求:他想知道唐的基业能延续多久,又是为何而灭。

不愧是真千古一帝,的确挺有格局,李妙真还以为他更想知道世宗是谁。

毕竟,已知他的长子和次子会因储位而来个简陋版本的玄武门事变,那这俩孩子肯定被排除在继位的行列外了。而此时的“世宗”已经出现,且能回答问题,年龄肯定是在十几岁以上,也就是说,和李世民的血脉没什么关系了。

面对这种家业他传的前景,李妙真觉得没几个皇帝能忍得住不问。

而李妙真也想好了怎么回答,肯定不能说真话,但又不能让李世民破防到针对适龄的李家子侄,那就是继续捆绑。

比如“世宗和太宗一样,都是唐的气运化身,在确保他们能顺利继位前,不会对外透露身份”,这也是符合李妙真对李世民的态度的,要知道,在李渊突发奇想激化长子次子之间矛盾之前,李妙真可没让李渊知道李世民的身份。

再比如,“世宗虽非太宗血脉,但却是太宗事业上的承继者”,诶,这话术,怎么那么像“汉高祖才是秦始皇继承人”呢?

万万没想到,李世民自制力这么强,竟然没问,而是问了终极答案,唐的未来。

那就说点真话吧。

[唐历经三百年,因藩镇割据、宦官专权、世家逼民反而亡。]

回答了李世民的问题,李妙真也没忘把应该给其他人透露的未来之事批发下去。

于是,第二日,得到李妙真这个伪仙人青睐的几个人就被李渊叫过去了。

李渊很大方地亮出了自己得到的神谕。

[李唐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成就中国历史中最荣耀的帝国]

他当然大方了,因为说的都是好听话。

虽然李渊心里对那句“塞外野蛮精悍之血”不是很满意,觉得是在内涵他们李家是胡人血脉,但后面夸得太好听,他也就认了。

还没等他坐等其他人拍他马屁,顶着个硕大黑眼圈、面色憔悴的李世民都顾不上兄弟顺序了,直接亮出了他得到的神谕。

[唐历经三百年,因藩镇割据、宦官专权、世家逼民反而亡。]

李渊沉默了,当然啦,纵观历史,王朝都是要亡的,千古一帝秦始皇的秦会亡,千古一帝的汉武帝的汉要亡,那唐会亡也很正常吧。

但是,他们出了两个千古一帝,凭什么比汉朝还短啊?

还有这原因,藩镇,宦官,世家。

李渊勉强控制表情,才没被、对某几位重臣流露出阴郁的表情。

李建成和李秀戎见状,连忙也把各自抄录下来的神谕摆出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是李建成的,不确定这句意象是在指李建成自己,还是指唐的基业,但总归是好话,李渊的面色好了一点。

[真奇女子也。唐三百年,李氏诸女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皆自平阳昭公主而起。]

继续捆绑,潜移默化种下李家女儿即使夺权也是为了拯救社稷的初印象。

李渊面色更好了一点,任哪个爹被人这么夸自己孩子,也很难不自豪吧。

原本李渊对于女儿掌兵还有些迟疑,总想着让李秀戎退居内宅,此时也多少改了点主意,如果没了李秀戎这个榜样,日后没有李家女儿们挽救社稷,大唐的寿命万一缩水了呢。

所以哪有什么真的恪守传统啊,无非是利益之争。

李孝恭、李靖看了眼另外三位,见他们没有动作,就先把自己的神谕拿出来了。

[诏赠司空、扬州都督,陪葬献陵,谥曰元,配享高祖庙庭。]

[赠司徒、并州都督,给班剑四十人,陪葬昭陵,谥曰景武。]

虽然人还活着就得知了死讯有点让人心情复杂,但都是好谥号,都被君王好好对待,李姓二人表情都不错,看向李渊的眼神都带了点感激涕零的意味。

这两人心情好,裴寂、杨恭仁、唐俭就一般了,因为他们得到的是以下的神谕。

[华轩绣毂皆销散,甲第朱门无一半。含元殿上狐兔行,花萼楼前荆棘满。昔时繁盛皆埋没,举目凄凉无故物。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