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李二凤,刀下留人 > 天街踏尽公卿骨(第1页)

天街踏尽公卿骨(第1页)

虽然还没想好用什么回答惊艳亮相,但李妙真已经开始兴致勃勃地给自己挑名称了。

她比较懒,本来想蹭则天大帝的创意。来个圣神皇帝啦,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啦,但觉得耻度有点高;她很心水“日月当空”这个意象,但想想又不合适,这毕竟是武则天最具代表性的符号。

规划了半天,李妙真的心逐渐回归理智,若是想让女性掌权变为正常的事,那就没必要在这些称呼上搞特殊,否则只会给人留下因为她特殊她才能和主流价值观违背的印象。

所以,她看上了世宗这个庙号,世,世代、传承,延续了前代基业,使王朝走向兴盛,这个寓意很好诶。而且上一个朝代的世宗是汉武帝,进行重要变革、开疆拓土,多吉利啊。

她可能是世界上第一个八字没一撇却给自己选好庙号的预制皇帝了。

如果没成就很尴尬了。

不过到时候命都没了,尴尬也无所谓了。

李妙真开始披马甲留言。

唐世宗:固根本,蓄士力,待时机。

感觉其他人已经说得很全面了,她也没太多可以补充的,就决定走言简意赅路线,主要是先留个印象——唐世宗已出场。

她又开始换原本的马甲,九霄云外一散仙,在下面回复:太宗、世宗,唐因二位而盛,不知两位千古一帝想得知未来何事?

这是专门给千古一帝的特权,其他人所得知的“未来之事”,都是李妙真自己决定的。捆绑营销,最有效的出名方式。

李妙真潇洒扔出炸弹,炸出一地猜测,却没有回头看爆炸现场,因为她要正式开始上杨华的一对一授课了。

杨华再次进宫,衣裳已经从去岁进宫的冬装换成了春裳,老师时隔几月登门,自然要先去见见学生家长。原本,李妙真的教育问题,杨华是只需要和郑观音对接的,这也是此时的常规习惯,但难得地,李建成今天也在。

杨华很难不产生一丝怀疑,这个岌岌可危的太子,最近是不是太闲了。

李建成身体很闲,脑子却忙极了,每天都在思考这三个问题:李妙真到底会成为谁?世宗是谁?他该怎么做?

思来想去,他决定跟着郑观音来关心一下李妙真的学业问题。

郑观音有些莫名,但猜测可能是经过《定唐传》一事,李建成对李妙真有点愧疚,多关心一些,也就随他去了。

李建成人不仅去了,还提出了不合理要求,弘农杨氏善治《尚书》,而杨华当年立志不嫁,也获得了学习《尚书》的资格,不知道能不能教教李妙真。

你听听你说的话,郑观音面色尴尬,难得地不知道如何自然地展现出社交性微笑。

这话有多冒犯呢?这么说吧,郑观音自己都没法要求家里允许她的儿女们学习郑家家传的主治经书。

此时世家对知识的封锁,就是这么变态。

但李建成不是一点把握都没有,他隐约得知,武家下一代对杨华有些排斥,而是武士彟,不客气地说,已经年老,无力照拂杨华的孩子长大,且更偏重已经长成的儿子们。

杨华当然也可以依靠杨家,但是,他又隐约发现,杨家和杨华的关系,看似互相尊重,实则各自提防。

他不知道其中的具体原因,但这些已经足够了,他不觉得杨华对杨家的忠诚度能高到不在意自己和女儿的未来,坚决瞒住《尚书》的家传。

而且他要的又不是杨家家传的注释版,而是杨华自己对《尚书》的理解,至于她的理解怎么来的,你别管。

当然,这事传出去会得罪人,但他都不指望当皇帝了,得罪几家又怎么了?说不得李世民更安心呢。

于是,当天下午,李妙真就知道了,她接下来的课程主要安排是杨华注释版的《尚书》。

可真欲盖弥彰啊。

但也必须得说,这课程,挺有含金量的。

李妙真都忍不住开玩笑问:

“老师,你是被我耶耶威胁了吗?”

杨华无奈一笑,多少觉得李建成有点发癫,但也不好对着学生说学生家长的坏话,于是摊开书本,准备讲课。

杨家——弘农杨氏自东汉时起就主修《尚书》,传承多年,虽然难免夹杂了一些私货,炮制了点伪学,但水平还是毋庸置疑的。

而且杨华在其中加入了一些自己的理解,考虑到李妙真的水平不是很高,讲起来也尽量往深入浅出的方向走,还要结合一些史书事例进行说明,听起来倒不枯燥。

听着听着,李妙真就知道李建成为什么要用不当手段去利诱杨华讲《尚书》了。

这玩意,说是古代版化龙术都不为过,看看这书中的内容,春秋及之前历代帝王和大臣的诰命、誓辞、训诫,有探讨讨治国大法的,有记载地理区划与贡赋制度的。

杨家把这东西当作自家主治的经书,代代往上添砖加瓦,还藏得严严实实,除非出现另一套更先进的政治思想体系,否则的确能在帝王手下苟个几百上千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