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琏为了画出两种运输方式的对比表格,还去请教了户部官员。
就在朝堂上为了修铁路的事儿吵架时,永璜、永琏把表格呈给乾隆。
火车运输的好处一目了然,
永琏举得例子就是京张铁路,张家口作为蒙古与内地贸易的重要场所,周围又有大面积煤矿资源。历史上清政府选择修建京张铁路是很有意义的。
乾隆看了这个表格,有种儿子终于长大能为自己分忧的欣慰。
年前最后一日上朝,他就拍板决定,大清第一条铁路,就从京城修到张家口。
第69章第六十九章严加约束
永璜、永琏这份数据统计十分详细,几乎可以让户部工部拿去当预算参考了。
他们请教的是户部尚书陈德华和工部侍郎阿里衮,这也不算结交外臣,只是请教现任武师父,和前任文师父而已。
二人对两位小阿哥的问题自然不敢有丝毫敷衍,阿里衮还去找了好朋友时任工部尚书的哈达哈,计算铺设铁路要用的人力物力,顺便说服哈达哈,支持修建铁路。
工部、户部的官员们都同意了,最后只有礼部的官员还在纠结火车鸣笛会惊动祖坟等细枝末节。
礼部听说这数据图是两位小阿哥绘制的,很快也不吭声了。
谁不知道两位阿哥里必有一位是内定太子,也就意味着皇上和储君都支持修建铁路,他们再挣扎也没用。
而且履亲王允裪也表示支持修铁路,履亲王允裪掌管礼部多年,在礼部官员心中还是挺有威望的。
接下来就是具体规划路线,尽量绕过百姓田地和祖坟,也不能离河道沟渠太近。
规划路线需要一两个月,召集民夫也要一两个月,至少要等下半年才能开始正式动工。
今年工部要忙的事情还不止这一件,乾隆开始给自己修万年吉地了。
这工程某种程度上比铺设铁路还重要,到了春天,还要各河道工程,工部荣升为六部中最忙的衙门。
宫中选秀已经结束,永璜的嫡福晋人选也已经定了,但和永琏记忆里不一样。
他记得历史上永璜的福晋是伊拉里氏,伊拉里家虽有爵位,但伊拉里氏之父德海只是个佐领。
永琏之前还担心伊拉里家帮不到大哥,大哥入朝后不好办事。不料汗阿玛给大哥选的嫡福晋却并非伊拉里氏,而是刑部尚书喜塔腊来保的小女儿。
来保这两年可谓官运亨通,圣眷正隆。前年乾隆才给他抬入满洲正白旗。
朝中众人都觉得乾隆重用来保是有点私人喜好在的,来保在刑部事务上并不精通,还被人参过。
乾隆也为他
说话,没有任何处置。
永琏就问额娘,“为什么给大哥选了喜塔腊家的姑娘啊?”
“那姑娘家世虽不是最显赫的,但你汗阿玛才给他们家抬旗,他们家自是感恩不尽小心侍奉,不敢有骄矜狂妄之行,这样的岳家断不会给你大哥拖后腿。”皇后道:“姑娘本人条件也好,你皇玛嬷一看就喜欢。”
永琏挠头,“可是……”他想说可是日后小十五永琰的原配是来保的堂侄孙女,这不差辈了吗?
“是你大哥有什么要求?”皇后见儿子欲言又止,就问道。这事儿和永琏无关,他应该没什么意见,或许是永璜对这个人选不满意?
永琏赶紧摇头,“不是不是,大哥没意见。”他们都没见着这些秀女本人,只能从家世判断,永璜听说是尚书之女,就很高兴,至于包衣抬旗这事儿他才不嫌弃,毕竟他额娘也是包衣。像富察家、钮祜禄家这样的满洲勋贵,他根本不敢想。
“那你吞吞吐吐的做什么?”皇后在永琏脑门上戳了下,“此事已经定了,婚期定在后年。”
永琏想了想,满洲勋贵联姻是不怎么算辈分的,历史上的乾隆后来还娶富察皇后的孙辈呢。他也就不纠结了。
永琏又问:“那大哥是在宫里成亲,还是出宫开府?”
皇后道:“你汗阿玛的意思是先在宫里成亲,反正宫里空着的院子还很多。”
永珹、永琪这几年还不能住阿哥所,阿哥所空着好几个院子。圆明园这边就更不用说了,别说只是永璜一家,就是五个儿子都成家了也住得下。
当然乾隆不想让永璜出宫建府还有一个不足为外人道的原因——内帑没钱。
铁路是户部出钱、但蒸汽机和蒸汽车是内帑出钱,毕竟制造蒸汽机的技术只有造办处会。
现在需要蒸汽机的地方还很多,造办处为了能更快地制造蒸汽机,需要大量钢铁和工具。这前期投入都是内帑出钱。
乾隆再大方,几万两几万两的出也难免心疼,宫里的几件大事只能先拖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