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寂母逢春 > 第1回 朱楼宴罢(第3页)

第1回 朱楼宴罢(第3页)

后来到了弘治爷,改了折色之法,商人们可以直接拿银子买引,省了不少功夫。

可这引子拿到手,要去盐场支盐,却又是一道比天还高的坎儿,谓之“守支”。

钱掌柜冷笑一声,接过了话头:“汪老板是外乡人,有所不知。那两淮盐运司的衙门口,是朝南开,可里头的盐运使、运同、门子、攒典,上上下下,哪个不是伸着脖子等着食吃的活阎王?咱们不是云家,没有那通天的交情。便是拿了引子,也只好老子传儿子,儿子传孙子,一粒官盐也见不到!”

众人心里都清楚,这还只是其一。

真要各家联手,这银子谁出多谁出少?

这买卖谁说了算?

赚了钱怎么分?

要是亏了本,又该谁来担这个干系?

人心隔着肚皮,这算盘,谁也拨弄不清楚。

刘三爷看着那汪老板,皮笑肉不笑地说道:“汪老板真是好见地。只是咱们江都的商人,都是些小门小户,做惯了自家的买卖,怕是合不来这大伙儿的灶。再者说了,便是真合了灶,这领头的头羊,又该由谁来做呢?”

那汪老板听了,也不争辩,只是笑了笑,端起茶杯,又自顾自地品起茶来,仿佛刚才那番话,当真只是一个外乡人随口一提的蠢主意。

这场酒宴,最终还是不欢而散。

孟玖面色铁青地去柜上挂了账,连句场面话也懒得说,便领着两个随从,气冲冲地走了。

钱掌柜唉声叹气,领着胡掌柜等几个小盐商,也是满面愁容地离去。

刘三爷最后一个走出雅间,他站在一品楼的廊下,看着楼下熙熙攘攘的人群,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板直窜上天灵盖,不由得打了个寒颤,裹紧了身上的绸衫,匆匆地没入了人群之中。

那姓汪的徽商,倒是没急着走,而是又要了一壶六安瓜片。

杯中的茶叶,在滚水里几番沉浮,他独自一人坐在窗边,看着运河上来来往往的货船,不知在想些什么。

话分两头,且说这江都县城南,自那座开明桥下来,顺着左南隅的米行街走到尽里头,有个去处,没挂牌子,也没个正经名号,街坊四邻却都晓得,管那儿叫“快活林”。

这名儿听着雅,实则是个腌臜地界。

好比那大户人家的后花园,瞧着是花团锦簇,底下翻开土来,尽是些蚯蚓蛆虫。

这快活林,便是江都县这富贵乡的阴沟茅厕,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但凡是在光鲜地面上混不出个名堂的,都削尖了脑袋往这污泥里拱,指望着能寻着一两口吃食活命。

说是个林子,其实就是条巷子,两边挤挤挨挨地开着十几家铺面,烟花柳巷、

赌坊酒肆,密密层层,把个天光都遮得严实。

白日里头,这条巷子还算安生,顶多是几个吃醉了的汉子,把街面当自家炕头,撒泼打滚;或是哪家窑子里的姐儿,同恩客闹了别扭,当街对骂几句,惹得一圈闲人围着看热闹。

可一到了掌灯时分,这快活林便真个“活”了过来。

各家赌坊里头透出的灯火,黄澄澄的,赛过上元节的灯会,把这窄巷子照得跟白日一般,众楚群咻,喧哗彻夜。

这林子里头,又数“通四海”的赌坊场面最是热闹。

看那门脸,两扇乌木大门,挂着两盏斗大的红纱灯笼,风一吹,悠悠地晃荡,像两个喝醉了酒的胖妇人。

墙角边儿戳着几个敞着怀,露出护心毛的汉子,是这坊里的鹰爪。

他们只管叉着手,一双招子跟鹰隼似的,在场子里外来回地扫。

凡有那输红了眼想闹事的,或是耍钱出了千的,便由这几位“请”出去。

轻则打折了手脚,重则就得在这坊后头的暗巷里,悄没声儿地少个人。

此刻,通四海赌坊的堂客席上炸蜂房也似的嚷动,热气腾腾。

一脚踏进去,那股子混着汗酸脚臭、劣酒馊水、廉价水粉并铜钱铁腥的味儿,便兜头盖脸地扑将过来,直教人熏得三个倒仰。

坊里头烟雾缭绕,几十张赌桌挤挨着,推牌九的,摇骰子的,斗蟋蟀的,各色人等把个去处塞得满满当当。

正中的一张八仙桌,围得尤其严实,里三层外三层,赌的是时下最兴的“马吊”,也就是叶子戏。

这马吊牌取的是水浒里的人物,分“文、武、索、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