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雨婷顺着她的目光看去,点点头:“是啊,她们真的做到了。”
林婉清深吸一口气,眼里闪着光:“这不仅仅是一条围巾,而是一种可能。是无数农村女性改变命运的起点。”
展会结束后,她回到酒店,打开手机,看到秀兰发来的一条消息:“林老师,我们工坊的销售额破百万了!姐妹们都特别开心。”
她笑着回:“你们辛苦了,继续加油。”
放下手机,她走到窗前,望着夜色中的城市灯火,心中满是温暖。
她知道,这条路,还很长。但她也明白,只要有一群勇敢的女孩同行,就没有翻不过的山,没有跨不过的海。
而她,愿做那束引路的光,照亮更多人的未来。
林婉清在省城的办公室里,正忙着整理“巾帼启航”项目的年度总结报告。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洒在桌面上,映出她略显疲惫却坚定的神情。李雨婷端着一杯热茶走进来,轻轻放在她手边。
“林老师,休息一会儿吧。”李雨婷轻声说,“您已经连续工作四个小时了。”
林婉清抬起头,露出一丝疲惫的微笑:“谢谢,我再看一遍这份报告就休息。”
李雨婷看着她发红的眼角,忍不住皱眉:“您太拼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您得注意。”
林婉清放下手中的笔,轻轻揉了揉太阳穴:“我知道,但我总觉得,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关系到无数农村女性的未来。我不能懈怠。”
李雨婷点头:“那我让团队把数据再核对一遍,确保无误后再交给您。”
“好。”林婉清感激地看了她一眼,“辛苦你了。”
不一会儿,团队成员陆续将整理好的资料送了过来。林婉清一页页翻看,仔细核对每一个数据、每一段总结,确保内容真实、详尽、有说服力。
“今年,我们新增了二十个‘巾帼创新工坊’,覆盖了八个省份的偏远地区。”她在报告中写道,“累计培训女性超过五千人,带动就业近万人。工坊产品销售额突破三千万元,多个工坊与知名品牌达成合作,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
她顿了顿,继续写道:“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勇敢地走上创业之路。她们不再是家庭的附属品,而是独立的个体,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写到这里,她停顿了一下,脑海中浮现出秀兰、小敏、阿珍、阿芳等人的脸庞。她们从最初的迷茫、胆怯,到如今的自信、坚定,每一步都走得不容易。
她继续写道:“我们深知,这条路还很长,挑战也会越来越多。但我们坚信,只要坚持,就一定能走得更远。‘巾帼启航’不仅是一个项目,更是一种信念,一种希望。我们愿意做那束光,照亮更多人的未来。”
报告完成后,林婉清将其发给了省妇联,并附上一封简短的信:
“王主任,附件是‘巾帼启航’项目年度总结,请您审阅。今年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面临不少挑战。接下来,我们计划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师资培训,并尝试建立线上学习平台,让更多女性受益。”
王主任很快回信,语气充满赞许:“林老师,你们的工作非常出色!我们决定将‘巾帼启航’列为全国妇联重点推广项目,并在明年的全国妇女工作会议上进行经验分享。”
林婉清看完邮件,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她知道,这不仅是一次认可,更是一次新的起点。
几天后,全国妇女工作会议召开。林婉清作为代表,受邀在大会上发言。
她站在台上,目光坚定,声音沉稳:“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我是‘巾帼启航’项目的负责人林婉清。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关于改变的故事。”
她讲述了秀兰如何从一个普通农村女孩,成长为工坊负责人;讲述了小敏如何从一个害羞的绣娘,变成直播带货的达人;讲述了阿珍如何在创业过程中不断突破自我,最终建立起自己的品牌。
“这些故事,不是偶然。”她继续说道,“而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相信,每一个农村女性都有改变命运的潜力,只要给予她们机会,她们就能发光发热。”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巾帼启航’的目标,不仅是帮助她们创业,更是帮助她们找到自我,实现价值。我们愿意做那束光,照亮更多人的未来。”
演讲结束后,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许多妇联干部纷纷上前,向林婉清请教如何在本地复制“巾帼启航”模式。
林婉清一一耐心解答,并留下联系方式:“只要你们愿意做,我们就会全力支持。”
会后,她被多家媒体采访,问及“巾帼启航”的未来规划。
“我们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建立一百个‘巾帼创新工坊’,培养一万名女性创业者。”她坚定地说,“我们还将推出线上学习平台,让更多女性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创业知识。”
记者点头记录,纷纷称赞她为“农村女性的引路人”。
回到酒店后,林婉清终于松了口气。她打开手机,看到秀兰发来的一条消息:“林老师,我们工坊的产品被选入了全国妇联的年度推荐名单,姐妹们都特别激动。”
她笑着回:“你们辛苦了,继续加油。”
放下手机,她走到窗前,望着夜色中的城市灯火。她知道,这些灯火,不只是城市的光,更是无数农村女性心中的希望。
而她,愿意做那束最亮的光,照亮更多人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