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清回到省城后,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巾帼启航”项目的下一阶段工作中。全国妇女工作会议上获得的广泛认可,让项目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也意味着更大的责任与挑战。
她召集团队核心成员,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
“接下来,我们要做的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复杂。”林婉清站在投影幕布前,语气坚定,“妇联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巾帼启航’模式,这意味着我们要在短时间内,复制出更多工坊,同时确保教学质量不打折扣。”
李雨婷皱眉:“可是我们的师资力量和课程体系,目前只能支撑现有规模。如果贸然扩张,可能会导致质量下滑。”
“我明白。”林婉清点头,“所以我们必须提前布局。首先,我们要建立一个线上学习平台,让学员可以随时学习基础课程。其次,我们要培养一批本地讲师,让他们在各自工坊中担任教学任务。”
“那师资培训呢?”另一位团队成员问。
“我来亲自负责。”林婉清说,“我会组织一系列讲师培训课程,挑选各地有潜力的女性,进行系统培训,让她们成为‘巾帼启航’的种子讲师。”
“这个计划听起来不错,但时间上会不会太紧张?”李雨婷担忧。
“确实紧张。”林婉清笑了笑,“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完成。”
接下来的几个月,林婉清几乎没日没夜地工作。她不仅亲自设计了线上学习平台的课程大纲,还带领团队走访了多个工坊,选拔有潜力的学员作为讲师候选人。
在云南某县,她遇到了一个名叫小云的女孩。小云原本是个普通的绣娘,但在“巾帼创新工坊”的培训下,迅速掌握了电商运营和品牌策划的基础知识,甚至已经开始尝试直播带货。
“林老师,我想成为讲师。”小云眼神坚定地说,“我想把我知道的,教给更多姐妹。”
林婉清看着她,心中涌起一股暖意:“你愿意学,我们就愿意教。只要你努力,一定能成为优秀的讲师。”
经过几个月的培训,首批二十名讲师顺利结业,并被分配到各地工坊担任教学任务。林婉清还亲自为他们录制了教学视频,确保即使是最偏远的工坊,也能接受高质量的培训。
与此同时,线上学习平台也正式上线。平台不仅提供创业课程,还设有互动社区,学员可以在这里交流经验、提问答疑,甚至发起合作项目。
秀兰在平台上发起了一个关于“手工刺绣如何结合现代设计”的讨论帖,吸引了大量学员参与。有人上传了自己的作品,有人提出了改进建议,还有人主动联系想要合作。
林婉清看到这些,心中充满欣慰。她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个学习平台,而是一个真正的女性创业社群。
“林老师,我们的平台用户已经突破五万人了!”李雨婷兴奋地报告。
“很好。”林婉清点头,“接下来,我们要推出进阶课程,帮助她们提升技能,拓展市场。”
然而,就在项目稳步推进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悄然降临。
某公益基金会突然宣布,因资金链问题,将暂停对“巾帼启航”的资助。这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因为基金会的资金,原本是用于建设新一批工坊的重要来源。
“林老师,我们该怎么办?”李雨婷焦急地问。
林婉清沉默片刻,然后缓缓开口:“我们不能等资金恢复,必须自己想办法。”
她立刻联系了几家合作品牌,提出联合培训计划,由品牌提供部分资金支持,同时为工坊提供产品设计指导和销售渠道。
“林小姐,我们很欣赏你们的理念。”某品牌负责人在电话中说道,“我们可以提供一笔资金,用于培训和设备采购,但前提是你们要为我们的品牌定制一批产品。”
“没问题。”林婉清毫不犹豫地答应,“我们会确保产品质量,也会让你们的品牌成为女性创业的助力者。”
与此同时,她还联系了几所高校,提出“巾帼启航”与高校合作的计划,让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工坊运营,同时为项目带来新的创意与资源。
“林老师,这样会不会太冒险?”李雨婷担心地问。
“有时候,冒险是唯一的出路。”林婉清笑了笑,“只要我们不放弃,就一定会有转机。”
果然,合作计划一经推出,便获得了热烈响应。高校学生踊跃报名,品牌方也纷纷伸出橄榄枝,原本的资金缺口很快被填补。
更令人惊喜的是,一位曾在“巾帼启航”受训的女企业家,主动提出要为项目提供长期资助。
“林老师,是你们让我走上了创业之路。”她在信中写道,“如今我有能力了,也想为更多姐妹做点事。这笔钱,就当作是我的回报。”
林婉清读完信,眼眶微微湿润。她知道,这不仅仅是一笔资金,而是一种信念的传承。
项目再次走上正轨,甚至比以往更加稳健。越来越多的女性加入“巾帼启航”,她们不仅学会了创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她们学会了如何独立思考、如何面对挑战、如何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
在一次工坊的结业典礼上,林婉清看着台下一张张充满希望的脸庞,感慨万千。
“姐妹们,你们今天毕业了,但你们的创业之路才刚刚开始。”她站在台上,声音坚定,“记住,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勇气。只要你们愿意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
台下掌声雷动,许多学员激动地流下了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