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披着一件半旧的深青色锦袍,袍角沾染着些许夜露的湿痕,脸上带着一种混合着精明、谄媚与一丝因接近权力核心而难以抑制的亢奋神情。
他先是恭敬地对着王维案头那叠墨迹未干的文稿方向深深一躬,腰弯得极低,仿佛那雪白的纸张上承载的便是新皇裴徽的无上威严。
礼毕,他才堆起笑容,凑近王维案前,声音压得如同耳语,带着一种刻意营造的亲昵与粘稠感:“王尚书夙夜辛劳,呕心沥血,在下在隔壁都听得真切,实在令人感佩!”
元载的目光如同贪婪的扫帚,瞬间扫过王维的“十大罪”草稿,每一个字都像磁石般吸引着他,毒蛇般的眼神在字里行间逡巡,评估着它们的杀伤力与可利用的空间。
“陛下心忧国事,夜不能寐,特遣下官来襄助一二,供王右丞驱策,润色添彩。”他刻意强调了“陛下”二字,以示自己身份的正当性。
王维抬眼,目光平静无波,只是几不可察地微微颔首,并未多言,默默将那份凝聚了自己心血的稿纸向元载的方向推了推。
他太清楚元载的本事了,此人如同淬毒的匕首,锋利且致命。
此刻檄文需要的不仅是正大堂皇的定罪,更需要能深入骨髓、瓦解士气的毒液。
这把匕首,必须用,即使握在手中会感到不适。
烛光将元载的身影拉得细长扭曲,投射在堆满卷宗的墙壁上,宛如一只伺机而动、择人而噬的妖物轮廓。
窗外的风声似乎陡然增大,呜咽着穿过殿宇的缝隙,仿佛在为即将注入的阴毒伴奏。
元载接过文稿,并未立刻坐下,而是就着跳动的烛光,在狭窄的空间里缓缓踱起步来。
他时而蹙眉凝神,仿佛在苦苦思索;时而嘴角勾起一抹冰冷而快意的弧度,如同毒蛇发现了猎物的破绽。
他的手指在“罪一:勾结叛逆”那一条上反复轻轻敲击,发出沉闷的笃笃声。
“妙!王尚书此条直指要害,提纲挈领!”元载眼中精光爆闪,随即身体前倾,声音压得更低,带着一种引人遐想的暧昧和恶毒,“只是…似可再添些‘佐料’,令其更加‘生动’,更能撩动天下人那根好奇又鄙夷的弦?”
他提笔蘸墨,饱满的笔尖悬在纸上,如同毒蛇吐信,蓄势待发,“譬如…那范阳卢氏,为固权位,不惜献其嫡女于永王为妃。卢氏女虽姿容甚艳,然永王耽于酒色,其正妃段氏又…呵呵…妒恨交加,宫闱之内秽乱不堪,更恐有混淆天家血脉之虞…此等捕风捉影之事,最是杀人诛心,永王、卢植纵有百口,亦难辩清白!”
他一边低语,一边流畅而恶毒地在“罪一”的旁白处写下这些极具毁灭性的揣测,字里行间充满了令人浮想联翩的恶意。
写罢,他瞥了一眼王维,见其眉头紧锁,却并未出言阻止,心中更是笃定。
王维感到一阵强烈的厌恶涌上喉头,胃里隐隐翻腾。
他明白这是必要的“脏活”,但元载那种享受编织谣言、仿佛在品味珍馐的神情,让他感到一种灵魂被玷污的窒息感。
他移开目光,强迫自己望向窗外沉沉的夜色,耳中那“嗒…嗒…”的滴水声此刻听来格外刺耳。
元载毫不在意王维的沉默,他的笔如同毒蛇的毒牙,精准而狠辣地刺向文稿的各个要害,注入致命的毒液:
他在“罪四:横征暴敛”之后,添上了一段虚构却极具画面感和煽动性的情节:
“有老农张氏者,家徒四壁,唯余一病弱老牛相依为命,耕田度日,苟延残喘。永王爪牙至,如狼似虎,强索军粮,颗粒不留!张氏跪地泣血,哀告家中仅存之种粮,竟遭鞭挞,血染麻衣!老牛惊惧哀鸣,挣脱缰绳狂奔,触庭柱而亡!张氏目眦尽裂,愤极无言,当夜悬三尺白绫于征粮告示之下!其邻泣告于道:‘杜家粮仓,米粟积腐;杨家商铺,斗米如金!此非民脂民膏,敲骨吸髓,何以为之?!’”
元载写到这里,眼中没有丝毫对虚构苦难的怜悯,只有一种制造仇恨、煽动民怨的快意和满足。
紧接着,他的笔锋一转,在“罪五”的基础上,更加绘声绘色、添油加醋地描绘蛮兵暴行:
“更有蒙骞部蛮兵,凶残如豺狼,形同禽兽!借搜捕叛逆之名,行烧杀淫掠之实!荆襄之地,十室九空!女子闻蹄声而色变,夜不敢啼;小儿听蛮语而魂飞,止哭噤声!民间更传其有生啖人心以壮胆气、活剥人皮以制战鼓之骇人恶习!吐蕃游骑,时隐时现,劫掠商旅,焚烧村落,形同鬼魅!此等暴行,皆得永王默许,杨国忠暗通款曲,输送辎重!试问荆襄父老,谁人无父母妻儿?岂能与此等披着人皮的禽兽为伍,共沉地狱?!”
他刻意夸大渲染蛮兵的残暴,并将杨国忠和吐蕃的勾结说得言之凿凿,离间叛军内部、恐吓胁从者的意图昭然若揭。
,!
元载停下脚步,脸上露出一种混合着残忍、兴奋与诱惑的复杂表情。他深吸一口气,如同毒蛇在发动致命一击前的蓄力。笔尖饱蘸浓墨,如同饱饮鲜血,落下时字字如刀,句句染血,在文稿末尾添上了瓦解人心的关键条款:
“凡我大唐子民,有被胁从于李璘、李玢逆党者,若能幡然醒悟,弃暗投明:
或献城归降,官升三级,赏千金!
或擒杀逆首(李璘、卢植、李玢、杨国忠等),封侯拜将,荫及子孙!
朝廷宽宏,天恩浩荡,既往不咎!
若执迷不悟,负隅顽抗……”
他故意在此处顿笔,让无形的、令人窒息的恐怖压力在字里行间弥漫开,让每一个读到此处的人都能感受到那迫在眉睫的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