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想,若南北语言不通,文字难辨,如何政令统一?
如何商贸往来?如何文化融合?
岂不还是成了两个国家?
这样的局面,对大宋江山社稷有何益处?”
他顿了顿,语气缓和了一些:
“朕并非要彻底废除金国文字,而是要将其统一规范。
编纂新的字典教材,方便百姓学习。
至于度量衡,更是关系到百姓日常生活,统一标准,才能公平交易,避免纠纷。
推广官话,也是为了方便南北交流,促进融合。”
康熙帝环视群臣,目光坚定:
“朕意已决,此事势在必行!谁还有异议,尽管提出来!”
朝堂上安静了片刻,大臣们面面相觑,无人再敢出声反对。
散朝后,康熙帝留下丞相张廷玉,商议具体的实施方案。
张廷玉是康熙帝的心腹,办事干练,深得康熙帝信任。
“张爱卿,朕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官话,先从官府和学校入手,你觉得如何?”
康熙帝问道。
张廷玉沉吟片刻,说道:
“陛下圣明,只是这师资力量恐怕不足,需要从各地选拔优秀人才,加以培训。”
“嗯,此事就交给你去办。”康熙帝点点头。
“另外,朕还要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负责统一文字和度量衡的工作,你举荐几个人才来。”
“臣遵旨。”张廷玉领命而去。
接下来的日子里,康熙帝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他亲自监督官话的推广,并下令编纂新的字典和教材。
他还派人到各地丈量土地,统一度量衡标准。
然而,改革并非一帆风顺。
一些地方官员阳奉阴违,消极怠工,甚至暗中阻挠。
更有甚者,煽动百姓闹事,制造混乱。
一日,康熙帝收到密报,江南一带出现了一些标语,煽动百姓抵制改革。
“这些人,真是一群蠢猪!”康熙帝低声骂道。
“朕是为了他们好,他们却如此冥顽不灵!”
张廷玉谨慎地建议:“陛下,或许可以派兵镇压……”
康熙帝摆了摆手:“不,那样只会适得其反,激起更大的民怨。
朕要让他们心服口服。”
康熙帝决定亲自前往江南,平息这场风波。
他微服私访,来到一个名为“春风楼”的茶馆,想听听民间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