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则语气粗犷地插嘴道:
“这小子,脑子是好使,就是心太软!
要是老朱我,直接把周延全家老小都抓起来,严刑拷打,看他招不招!”
慢条斯理地品着茶,淡淡地说:
“这赵构,破案是把好手,治国却是糊涂蛋。听信谗言,杀了岳飞,真是可惜了。”
“这赵构,心思倒是细腻,可惜用错了地方。”清圣祖康熙皇帝评价道。
“可不是嘛,要是把这心思用在治国安邦上,大宋也不至于落到如此地步。”
隋文帝杨坚附和道。
“依朕看,这赵构啊,适合做个大理寺少卿,断案推理肯定是一把好手。
这皇帝嘛,还是算了吧。”明成祖朱棣哈哈大笑,语气中带着一丝戏谑。
其他皇帝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
赵构并不知道自己在另一个时空被一群“同行”评头论足。
他此刻正紧锣密鼓地部署着抓捕周延的计划。
他深知,周延在朝中势力盘根错节,想要将他绳之以法,并非易事。
康熙帝带着几分醉意回到寝宫,酒劲儿上来,头有些昏沉。
他揉了揉太阳穴,脑海里却挥之不去岳飞跪地推辞封王的情景。
忠臣良将,国之栋梁啊!
可这天下初定,百废待兴,比打仗更难的事情还在后头呢。
他想起这南北两地,语言不通,文字各异。
就连斤两尺寸都不一样,这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
长此以往,必生祸乱。
康熙帝猛地清醒了几分,他唤来贴身太监:
“传朕旨意,明日早朝,朕有要事相商!”
第二日早朝,康熙帝将统一文字、度量衡和语言的想法抛了出来。
朝堂之上顿时炸开了锅。
“陛下,万万不可啊!”一个白胡子老臣颤巍巍地出列。
“我大宋自有祖宗规矩,如此更改,岂非劳民伤财,动摇国本?”
另一个大臣也跟着附和:
“是啊,陛下,金国文字沿用已久,百姓早已习惯!
如今骤然更改,恐怕难以推行,反而会引起民怨啊!”
康熙帝听着这些老掉牙的反对意见,心里一阵烦躁。
这些老顽固,就知道抱残守缺,鼠目寸光!
他强压着怒火,说道:
“诸位爱卿,朕知道此事不易,但长痛不如短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