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坐下,就听到邻桌几个男子在高谈阔论。
“这狗皇帝,吃饱了撑的,没事儿折腾咱们老百姓!
好好的字儿不用,非要学什么鸟语!”一个粗壮的汉子骂骂咧咧地说道。
“就是,就是!这官话听着就别扭,还不如咱们土话顺溜!”
一个瘦削的男子附和道。
“还有那斤两尺寸,以前一斤十六两,现在变成十两,这不是明摆着坑咱们吗?”
康熙帝听着这些话,若有所思……
接下来的几天。
京城里出现了一些操着古怪口音,穿着打扮也与本地人格格不入的人。
他们拿着奇形怪状的钱币和尺子,在市场上招摇过市,和商贩们讨价还价。
这些,正是康熙帝暗中安排的金朝遗民。
由于金朝的度量衡和货币与大宋的标准不同,这些遗民在交易中占尽了便宜。
比如,用金朝的斗去买米,可以多舀出一大勺;
用金朝的尺子去买布,又能多扯出一大截。
起初,人们只是好奇地围观,觉得这些人傻乎乎的,像从乡下来的土包子。
但渐渐地,有人发现了其中的“商机”。
“哎,你瞧见了吗?那些人用金国的钱买东西,好像更划算!”
一个精明的妇人对隔壁摊主说道。
“真的假的?我也去试试!”
摊主一听,立马来了兴趣。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效仿,拿着金朝的货币和度量衡去交易。
市场上顿时乱作一团,叫卖声、争吵声此起彼伏。
那些原本循规蹈矩的商人,突然发现自己吃了大亏。
他们用大宋的标准收钱,却被人用金朝的度量衡拿走了更多的货物。
利润大大缩水,甚至赔本。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一个布商气急败坏地嚷道。
“我的布都被他们抢光了!”
另一个粮商也叫苦不迭:
“我的米也少了一大半!再这样下去,我就要破产了!”
这些商人开始意识到,统一货币和度量衡是多么重要。
他们纷纷跑到官府,请求康熙帝出面解决问题。
“陛下!求您整顿市场秩序吧!我们快要活不下去了!”
康熙帝坐在龙椅上,听着商人们的哭诉,心中暗笑。
他知道,他的计划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