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异起身,跟着朱标进宫,一路前往御书房。
只是,还没走进,就听见有人大喊:
“陛下,你这么做,实在有辱国格,非君王之行也……”
“将他给朕拖出去,杖一百!”
朱元璋愤怒的声音,从御书房传出来。
不多时,张异看见一个官员被皇帝拖出去,开始噼里啪啦打着屁股。
侍卫下手挺狠,不多时,那人就被打得不省人事。
朱标看着不忍,让太监通报之后,直接带着张异进去。
御书房中,皇帝脸色铁青,其他人跪在地上,噤若寒蝉。
张异识趣地躲到一边,不去掺和这件事。
“父皇息怒,杨大人毕竟也是为了国事,就算说错话,也不该如此……
父皇,儿臣看外边,人已经昏迷了。
您就别再往死里打了!”
老朱看了朱标一眼,给一边伺候的太监一个眼神。
太监连忙跑出去,让侍卫住手。
“谢皇上开恩,谢太子殿下!”
胡惟庸等官员见皇帝卖了朱标的面子,赶紧给朱元璋跪下。
“都出去!带着那个晦气的丧门星走人!”
老朱气急败坏之下,连丧门星都叫出来了。
百官面面相觑,又低下头,无声退出。
张异能感受到,他们心中的憋屈和怒火,尤其是胡惟庸,他离开的时候,深深看了自己一眼。
等到所有人都离开,朱元璋才坐下来,他对张异道:
“你也看到了,这些人哪,越来越不安分了!”
“陛下,不知道外边的人是谁?”
“杨载!”
张异闻言,恍然大悟。
杨载这个人,其实也算是个人物。
他一力促成了日本队大明称臣。
不过换到这个时空,张异的出现改变了历史的轨迹,那个本应该是大明功臣的外交官,变成了第一个反对朱元璋的人。
杨载刚才喊出来的那些话,就差已经指着朱元璋鼻子骂了。
由此可见,文官这边对于日本国王的处置方式,很有意见。
而最大的意见就是,皇帝不应该如此对待一国国王,哪怕是番邦的国王。
他们的理由是,大明如此做派,会让周围的藩属国寒心。
但其实张异明白,所谓的日本国王处置方案,不过是文官和皇帝之间的一个借口。
没有人会关注那家伙的生死,但朱元璋的做法和百官的意见,分别代表了两种行为模式。
官员试图将皇帝的言行,拉回到儒家那一套上来,以道德,去绑架皇帝。
而老朱则是利益当先,他既然已经吞下日本,绝不可能吐出来。
那些骂着皇帝不仁不义,非人君之风的官员,自然会让老朱怒火中烧。
“原来是杨大人……贫道记得当年,他正是南朝将军放回来的使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