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重生七零种田外传章节目录 > 第183章(第1页)

第183章(第1页)

时间飞逝,眨眼就到了76年底,这是特殊的一年,当然,对于山里人来说,那些运动那些变化都离他们很遥远。

甚至就连外界松动了许多的大环境,对红旗公社以及附近几个公社的社员来说感觉都不是很明显。

原因嘛,很简单,自打红旗公社的粉条合作社办起来之后,周围几个公社都跟着种植芭蕉芋,原本有些僵硬的风气,这一两年间的也活了起来,大家都忙着挣钱,忙着生产生活,各种狗屁倒灶的事儿自然就少了。

虽然粉条合作社只有一个,但是芭蕉芋却是大家都能种植的,别说,这一个粉条合作社带动的周围几个公社都在种芭蕉芋,不过即便如此,粉条合作社还是不能跟灰包蛋合作社相比,仍旧只能算是一个比较季节性的存在,基本就是芭蕉芋收获之后那几个月才会忙一点,但就这个把两个月的忙碌抵得上一年的收获,大家都从中赚到钱,日子也比以前好过了。以至于渐渐地也有人打红苕粉条。

杨妙华虽然是粉条合作社的倡导者,能开办起来都跟她有很大的关系,但她并没有像聂菊芳一样直接加入合作社,不参与里面的管理和生产,只有一点点技术投入的分红,其余的就跟别的社员一个样。

为此杨招娣简直恨毒了她,因为她本来还想着这是自家妹子搞起来的,聂菊芳都能带动一家人进灰包蛋合作社去工作,她

当亲大姐的还不能跟着妹子沾光了?结果这个二妹就能做得出这种事,竟然就为了不让自己好过,她都不在那合作社干了!

没错,杨招娣认为杨妙华之所以不在合作社干,就是故意不想让她好过,生怕她会跟着占便宜。这让她对杨妙华更是充满了怨恨,在她看来,明明都是杨妙华对不起她,把她害成了这个样子,事后对她不管不问就不说了,竟然她都主动低头,当姐姐的先去找妹妹说好话了,台阶都递过去了,她竟然还不顺坡下驴,实在是这世界上最最可恨的白眼儿狼。

但她却选择性忘记了自己做出来的那些事,甚至好多次被婆家人一撺掇就来找杨妙华闹。哪怕杨妙华嘴硬心软,心底里对大姐其实还有那么一丝丝的姐妹之情,但也都被这一次次的上门辱骂给磨没了。

杨招娣还想闹,想说妹妹对不起她。可现在杨妙华早就没栽竹子了,让她连这个由头都找不到,甚至一说这个,社员们都还要说她过分,毕竟人家杨来娣都已经退了一步了,逼得人家都不敢栽种竹子了,她还嫌不够,到底是想闹哪样?

及至今日,这两姐妹已经是众所周知的反目成仇了,当然,人都是利己的,这时候几乎没有人会说是杨妙华有任何不是了,反倒多数都是劝杨招娣的,主要也是她作的太厉害了,让村里那些习惯了劝和拉架的人都不知道怎么下手

,真就是把人往死里得罪了。

杨妙华也看出了大姐过得不好,但你说她愧疚吗?那还真没有。同是姐妹血缘手足,看到她过得这么不好,在方家受气挨骂,当然也是会难受的,这是人正常的反应,也无法克制。但是愧疚,那是真没有,特别是老三也没来之后。

是的,上辈子在75年出生的老三,这辈子就跟之前那个儿子一样,都没有出现。杨妙华自己都不理解,上辈子他们家那么差的条件,她都还生了五个,虽然只养活了三个女儿,但确实还生了。可这辈子他们明明生活已经改善了这么多,就连身体都养的比以前好,去看大夫徐中医都说他们身体没毛病,怎么会就怀不上呢?甚至就连上辈子该有的老三都没来。

思来想去,找不到里理由的杨妙华只能认为是风水出了问题,这让她如何对大姐不迁怒?刚刚意识到这个事情的时候,大姐还跑来闹,让她心中本来对大姐有的那么一点点同情都没了,毕竟想想大姐上辈子可是还有三个儿子的,这辈子都没有了,她哪怕对大姐有再多恼恨,想到这里也会有那么一丝丝的同情。但发现自家老三也没了之后,她忽然就开始愤怒起来。找不到切实的原因,那就只能从风水玄学上面去说,那就是没栽竹子影响了——怪不得之后他们没遭遇什么大的不好,原来是直接让她不能生孩子了。外人

听了这逻辑只会觉得好笑,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杨妙华再怎么说不搞封建迷信,那上辈子都是信了半辈子佛的人,对这些因果啥的还是很信的,她就觉得那沟风不是没有煞到他们,只不过是报到孩子身上去了,这就让她很难受,自然也不再对大姐有任何多余的同情。

不过后来她倒是也慢慢想开了,老三不来就不来吧,或许就跟上辈子她命中注定只有女儿没有儿子一样,这辈子她重生了,注定就只能有两个女儿。何况,往坏处想,上辈子她对三个女儿都有亏欠,但对老大老二可以说是纯亏欠,但对老三嘛,那感情就比较复杂了。他们是不称职的父母,老三也是不孝顺的女儿。这么想想,似乎本来就扯平了。

如果重生本来就只是为了弥补上辈子,或许老三并没有什么需要她弥补的,也不想再来到她身边。而且她自己也想过了,老三真的来了的话,或许她自己也不知道要如何对待她。对老大和老二,她可以毫无芥蒂满心疼爱,对老三,她恐怕忘不了这个女儿上辈子的白眼狼行径,到时候说不定还根本教不好。就这样,也挺好的。

想通了这点,杨妙华不再纠结于子女的事情,当然,也懒得再跟大姐纠缠。一心只管做自己的事。

77年恢复高考,因为有了杨妙华早早的提醒,她还准备了充足的复习资料给孙菁菁,孙菁菁一把考

上了省城大学,以她的成绩不是不能报更好的大学,但是孙家父母毕竟还是谨慎,又担心这个小女儿,这么多年她在乡下眼看年纪一年比一年往上加,出落得也是越来越水灵,来说亲的都不知道有多少人,有次出门还差点出了事,父母当然就不让她走太远,就只报了省城大学的志愿。当然,作为红旗五队第一个本土大学生,孙家为此还专门摆了宴席,私下里更是专门感谢了杨妙华。

除此之外,这一世也有很多事发生了变化,比如上辈子他们是81年土地才下户的,也就是家庭联产承包土地,但这辈子直接提前了一年,80年夏就开始统计人口分配土地,秋收结束后这项工作就基本完成了。

记忆中那场大火没有再发生,杨家的房子没有被烧掉,当然,到这时候,杨妙华也不想着盖房子了,因为她有了新目标,她在公社街上租了房子,药材收购的生意也扩大了。

这时候,她已经不单单是给制药厂采购了,政策允许,市场打开,她的交易对象也增加了许多,这么多年的经验也有了很多,她还自学了一些药材相关的知识,收购药材的范围也扩大了。除了收购药材,门店前面还摆了小摊,都是兰珍兰珠姐妹俩搞起来的。

对了,兰珍现在已经读初中了,这辈子杨妙华不会再让她才十四岁的年纪就匆忙结婚,她现在也只是个活泼快乐

的初中生,而且兰珍成绩很不错,一直都在前三名。倒是上辈子让她觉得读书要更厉害一点的兰珠,这辈子倒是和上辈子差不多,成绩就是中等偏上,但不是特别拔尖突出的,根本不能跟姐姐相比。不过她倒是更为手巧,还喜欢卖东西挣钱。门口摆个小摊就是她想出来的,明明都还是个小孩子,却偏偏一肚子的主意,卖什么也都是她自己想的,有时候是在省城里批发回来的剪子针线等,有时候是她自己做的小东西,有时候是自家自留地里种的几颗菜……反正杨妙华也不怎么管,也没指着这小摊子挣钱,就由着她们摆弄,自己赚点零花钱。

对这些事杨妙华这辈子心态还算比较平,比起上辈子老二结婚后对女儿们寄予厚望望女成凤,对成绩过分看重,杨妙华还真没那么极端,就算她重生了一次,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但她更看明白了,人是逼不出来的,光逼着读书也没多少用。而且,就以老二这个成绩,哪怕不能考个大学分配工作,至少也能考个中专,以后不管是当个老师还是什么的,都是一条出路。他们这样的家庭,也不必非得逼着孩子争第一第二考什么名校。反正这年代,本来也没有后世那么卷。农村孩子就算只读个中专也能早早毕业当上老师,算是端个铁饭碗,比一辈子光种地打工强多了。

82年,老大不出意料高分

考上高中,这时候她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县城高中,一个是隔壁青阳镇的高中——青阳镇就是原先的青阳公社,因为人口比较多,以及各种原因,集市发展是最好的,恢复高考后青阳镇弄到了建高中校的名额,周围几个公社的读高中很多都在这里。

谁都知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镇上的高中各方面资源都是不能和县城高中相比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