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天后,林磊、方宇和王秀兰再次踏上旅途,这一次,目的地是遥远的南极。
飞机穿越寒流,降落在冰原之上。迎接他们的,是一群穿着厚重防寒服的科研人员,以及一个瘦小的孩子。
他站在人群中,眼神中透着一丝紧张,但更多的是期待。
林磊蹲下身,轻轻握住孩子的手:“你好,我是林磊。”
孩子点点头,轻声说:“我叫小寒。”
林磊笑了:“小寒,我们一起画画吧。”
孩子的眼神亮了起来。
他知道,他们又找到了那扇门。
而他们,也已经准备好,继续用画笔,打开更多孩子的心门。
林磊和方宇站在南极科考站的临时教室里,窗外是白茫茫的冰原,寒风呼啸,仿佛整个世界都被冰雪封存。站内的孩子们不多,只有几个科研人员的孩子,他们大多沉默寡言,习惯了孤独的环境。而那个名叫小寒的孩子,始终躲在角落,眼神游离,不愿与人对视。
“他几乎不说话。”科考站的一位工作人员低声告诉林磊,“在这里,他习惯了沉默。”
林磊点点头,没有多问。他知道,沉默的孩子,往往藏着最深的故事。
他轻轻坐在小寒旁边,拿出一张白纸,拿起画笔,在纸上画了一条线。
小寒的目光终于落在纸上。
林磊继续画,画出了一只企鹅,画出了一座冰山,还画出了一道极光。
小寒的眼睛亮了一下。
“这是什么?”林磊轻声问。
小寒沉默许久,终于开口,声音微弱却清晰:“是……南极。”
林磊笑了:“你喜欢这里吗?”
小寒低头,许久才说:“我想回家。”
林磊心头一颤。
他知道,这不是一句简单的话,而是孩子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渴望。
---
接下来的几天里,林磊和方宇开始尝试不同的方式去接近这些孩子。他们带来了“心灵画语”的课程,但这次,他们做了一个小小的调整??鼓励孩子们用画作讲述自己的故事,并将这些故事整理成一本“画册”,寄往世界各地的“心灵画语”项目学校。
“这不是一次课程,”林磊在第一节课上说道,“这是一次对话。你们用画讲述自己的故事,其他国家的孩子也会用画回应你们。你们不是孤独的,你们的声音,会被听见。”
孩子们听后,眼神中燃起了光。
几天后,一幅幅画作开始出现在教室的墙上。
有一幅画,画的是一个孩子坐在冰原上,手中握着一只风筝。风筝飞得很高,上面写着“妈妈”。旁边的孩子们解释说:“他在南极出生,但妈妈在一次任务中失踪了。他说,风筝会把他的思念带到天上,妈妈就能看见他了。”
还有一幅画,画的是一片荒凉的土地,土地上站着一个孩子,他的手里握着一粒种子。种子发芽了,长成了一棵树,树上开满了花。孩子们说:“这是希望。他说,只要种子还在,希望就不会消失。”
林磊看着这些画,心中翻涌着复杂的情绪。他轻声对身旁的方宇说:“我们做的,不只是教育。我们是在搭建一座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