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作为江淮巡府的慕容玉良是起到了一些积极作用的,马润山很清楚慕容玉良这不是给自己面子,慕容玉良这家伙一向自视甚高,在他眼里自己不是什么人物,他之所以帮自己,完全是给自己师弟古三思面子。
但是如果自己鼓动齐鲁的这些商号发展海外贸易,跟江南这些商号竞争打价格战,影响了江南商号利润,影响了慕容玉良的Z绩工程,慕容玉良还会像现在一样给自己师弟面子吗?
以马润山对慕容玉良的了解,他觉得这个问题的答案一定是否定的,慕容玉良一定会利用他作为江淮巡抚的身份,要那些在齐鲁投资的江南商人停止投资,甚至是撤回之前的投资,谁要是敢不这么做,慕容玉良准给人穿小鞋
下绊子,甚至是更进一步,让你家破人亡。
历朝历代都讲究民不与G斗,所以那些江南商人虽然可能舍不得在齐鲁的投资成果,但是在慕容玉良的威胁下,他们唯一能够做的就是乖乖就范,老老实实的把投资撤回去。
而这就是马润山作为齐鲁布政使的命门了,要知道这些投资建设的工厂果园以及一些基础设施,当时为了分摊风险,齐鲁这边也是组织了很多力量参与其中的…………………………
现在如果允许江南这边撤资的话,那很多项目将会陷入到停摆,很多的先期投入很有可能会打水漂。
所以届时马润山就会陷入到允不允许江南商人撤资的两难境地,如果允许撤资,那他很难再找到这么多的资金去弥补资金的缺口,先期投入一旦打水漂,很多人都会家破人亡,齐鲁布政司也会背上巨大的债务包袱。
而如果不允许撤资,那更是杀鸡取卵,不仅是对齐鲁经商环境的巨大打击,更是会落下口舌,被慕容玉良所攻讦。
所以在考虑到这些的情况下,马润山只能是暂时放弃发展海外贸易的想法,转而选择了和海外贸易高度相关的造船行业。
之所以选择造船业,主要是因为在叶明盛鼓励海外贸易的大背景下,造船的订单也是激增,江南原本的这些造船厂已经忙不过来了,很多订单都是今年下,明年后年甚至更久的时间才可能提到船,所以眼看着造船业如此火
爆,马润山也是非常眼红的,他觉得这行业非常的有前途。
为此马润山也是对造船业进行了调研,他觉得造船业是一个人力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
而齐鲁这边人是绝对不缺的,可以很轻松的招募到众多的适龄劳动力,并且相较于江南地区人力资源的价格也是有优势的。
至于资金的话可以从江南那边找,江南那边儿本来就因为造船业火爆,所以很多人都想要扩大产能,但是受限于人力价格以及技术原因,很多人的想法都是裹足不前没有付诸于行动。
因此可以让他们来齐鲁投资建设造船厂,齐鲁造出的船也都是卖给江南,缓解江南这些商号用船船紧张的情况,所以这样做其实也是帮助江南的海外贸易更上一层楼,所以身为江淮巡抚的慕容玉良,对此也是乐见其成,并积
极的推动引导。
在解决了人力和资金的问题后,那就剩下了技术这个重要的问题。
齐鲁作为沿海地区本身就拥有一定的造船业,只不过规模不是很大,但是一些技术储备还是有的,有一些精通造船的技术工人存在,不是那种需要从头开始的情况。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马润山要做的就是发挥自己的ZZ人脉。
他师弟是吏部尚书古三思,吏部又是负责人事的衙门,大乾朝廷绝大多数的G员升迁调动,古三思这个吏部尚书都能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所以任谁都要给古三思几分面子,所以都不需要古三思亲自出面,马润山给工部尚书苏
俊杰写了一封信,请他安排一些工部的造船专家来齐鲁帮助发展造船业。
对此苏俊杰也是非常爽快的答应了安排了三十名造船专家来到了齐鲁。
至此在市场,人力,资金,技术,ZC这些问题都得以解决后,齐鲁的造船业也是得以飞速发展,目前齐鲁已经拥有一家大型造船厂,五家中小型造船厂,此外还有一家大型造船厂,两家中型造船厂正在建设当中,每年可以
建造十几艘福船那样的大船,带动了数千工人的就业。
不过因为马润山给了一些税收优惠,所以这几年衙门只从这些造船厂身上收到了不到三万两的税费,但是从长远来看,这些造船厂必将成为齐鲁的重要财Z支柱。
所以马润山计划等叶明盛来了后,就请叶明盛去参观参观这些造船厂,展示一下如今的齐鲁造船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