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我妻能扛鼎(科举) > 4050(第18页)

4050(第18页)

二来徐大将军的爱女嫁给了叔叔燕王,此时在北地做王妃呢,怎么看都觉得他们二人和燕王叔更亲,自己又怎么敢用他们呢?

再往下历数,厉害点的开国武将基本上都被先皇给弄死了,他们的后人要么就是扶不起的阿斗,要么就是即便有能力,也与先皇有着些生死的隔阂,自己现在不敢用啊。

想来想去,新皇便只能矮子里面拔将军,挑选了一名参加过开国之战,但战功并不显赫,没有被先皇列入清算名单当中的老将军何腊瘦。

何腊瘦老将军也算老成持重,最好的是与先皇和自己没仇没怨,这一点在整个武将圈里都非常难得。

何腊瘦老将军也不负重托,在新皇希望他带兵出征之后,便立即答应了下来,表示他万死不辞。

新皇见此心中很高兴,给他调齐了五十万兵马和粮草,比起北地藩王燕王叔拉出的十万人马来说,完全是碾压的态势。

新皇觉得,这次北伐一定稳赢!

再看一看他爷爷造的孽,致使现在南京城里,就连像样点的武将都难以扒拉出来一些,新皇顿时摇头,觉得他爷爷也就是先皇的杀孽也太重了。

他从小就读圣贤书,觉得自己应当不能靠杀戮,而是要靠以德服人,要走出和自家爷爷完全不同的一条路来。

于是在出征前,新皇还单独对何腊瘦老将军叮嘱了一番,说道:“那燕王毕竟是我的叔叔,与我有着亲属血缘关系。

何老将军北伐的时候将燕王叔他们打败就行了,万万不能伤了王叔的性命。

打完仗后,可以将王叔一家都押送来南京城里,圈禁起来让他们度过余生便是。”

何腊瘦老将军听了这个命令之后觉得有些为难,但他毕竟不是一等一的武将,也不知道这样的命令会带来什么后果,于是便领命出征了,并没有提出什么反对的意见。

第49章搬入燕京祖家全部搬入燕京城之中生活……

第四十九章搬入燕京

(祖家全部搬入燕京城之中生活。)

燕王殿下“清君侧”的大旗竖起来之后,便安排徐王妃带着自己的大儿子,也就是燕王世子,镇守燕京。

自己则带着自己的二儿子和三儿子一同去打仗了。

虽然老二和老三年纪比较小,但是燕王觉得自己的儿子不能不知兵,不能成为如今新皇一样的废物,所以对两个儿子管得很严厉。

为了避免燕地受到战火的波及,燕王和徐王妃下令,所有燕地的百姓暂时汇入到周边的大城市之中,避免被兵灾所伤到。

祖大寿和祖刘氏他们所在的北山县只是一个小县城,没有高墙,挡不住兵锋,所以得关了铺子,转移到别的大城市里去。

他们老两口此时也不得不带着祖洪顺先回了海子屯村,然后和村里的百姓们一同迁徙到燕京城内。

没错,因为海子屯村离燕京城特别近,所以他们这一波百姓是可以迁徙进燕京城里的。

进入燕京之后,普通的百姓们只能住在空地上临时搭建的简易棚子里。

但是祖大寿、祖三通、周浦义他们三家人不一样,他们有投靠的地方。

倒不是说他们会一股脑的全都住进苗谷香的家中,也确实住不下,苗谷香师傅还得准备房间接纳周夫人等亲朋好友呢。

实在是因为之前祖洪才和于小英二人立了大功,徐王妃娘娘给的赏赐太多了,他们二人早早在燕京城里也买了一所宅子。

那所宅子的位置并不是特别好,距离燕王府和女子军营比较远,但是胜在地方够大,价钱也便宜。

祖洪才和于小英二人早就知道大战将起,燕京城内的房价定然会大涨,这个宅子是他们二人在涨价前就拿下的。

祖洪才也分析过,若是真打起仗来,燕王一定会将燕地的很多百姓迁进燕京城里面来,那个时候的房价物价都不是现在可以想象的了。

所以当时他们二人买宅子的时候出手很快,几乎是今天看,当时便下了定金,第二天就到衙门迁地契过户,讲房子定下来了。

这个房子不足的地方有很多,比如在得比较偏,周围都是一些商户,没有什么排面,距离燕京城中心比较远,房屋老旧等等。

但它有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占地面积很大,是个两进的院子,主人家将其中一个院子做成花园,还有一个可以种地的院子,院中各有一口井,可以解决饮水的问题。

祖洪才和于小英买了宅子之后先没有入住,而是花钱雇了好多工匠修补了一下房子。

这是一个两进的院子,经过他们修补之后,虽然外观上不是很好看,但也很能住人了。

第一进院子比较好,祖洪才和于小英准备用于自己小夫妻两和祖大寿、祖刘氏两家人居住。

正房自然是留给祖大寿和祖刘氏居住的,客厅留出来待客,他们小夫妻俩住在东厢房内,西厢房作为书房,日后有了孩子以后,也可以让孩子住在那里。

院子里有水井和土壤,祖大寿和祖刘氏可以种菜、养鸡,完全不成问题。

之前的主人是把前院拿来养花、种草的,但是他们搬走之后基本上荒废了,祖大寿和祖刘氏二人是没有那个闲情逸致养花、种草的,他们只想种菜、养鸡,得点实惠。

过了小门之后,就到了第二进院子里,这里的房子他们也修好了,原先的主家是给内眷住的,但是祖家现在没那么讲究。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