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他考中科举也都是在燕地,便是他那个会元都是王爷您钦点的,自然对您忠心耿耿、无话不谈,真正的盼着王爷您能回到燕地来,带着大家过上好日子。
远的不说,就是我的娘家徐家。本以为,我做了燕王妃,家里的哥哥、弟弟都应该更亲近燕王爷您。
可是没想到,这次王爷您被新皇扣在南京应天府里,我哥哥弟弟竟然袖手旁观,与之前他们答应好的全不一样,我也是心中发寒呀。”
燕王赶紧握住徐王妃的手,安慰她道:“王妃莫慌,也莫着恼您的哥哥、弟弟。
他们一大家子人都在南京应天府里呢,老弱妇孺可不少,您母亲年纪也大了,可经不起折腾。
无论如何,他们也是新皇的臣子,若是与我这个扣在南京里的藩王过从甚密,自然会惹得新皇心中疑痘丛生,不利于你们徐家的发展,咱们夫妻二人也要理解他们。
本王悄悄告诉你,之前我们逃亡的路上,有一只兵马帮我们拦过新皇的追兵,虽然他们蒙了面,但我定睛一看,觉得那人定是小舅子无疑。”
徐王妃闻言惊喜万分,说到:“真的吗?王爷,我那小弟真的出手帮您了。”
燕王点了点头,此事一说出来,便将徐王妃哄得眉开眼笑的。
在徐王妃眼中,她最重视的除了自己的丈夫、儿子之外,自然就是她的娘家徐家。
他父亲徐大将军乃是先皇的开国功臣,之后因为太子早逝,先皇担心徐大将军这些大功臣们会不服皇太孙的管,一一将他们杀死或者逼死了,也寒了徐王妃的心。
不说别的,就说徐大将军早年受过伤,在南方瘴气之地生过毒疮,大夫们千叮咛万嘱咐,绝不能吃鹅肉。
可是那年,徐大将军病了,先皇却赏赐了他一只卤鹅,什么意思自然是昭然若揭!
徐大将军见状,便不再吃医生开给的药,硬生生给病死了。
这件事情碍着先皇的颜面并未大范围流传,百姓们只知他们敬爱的开国功臣徐大将军病逝了,却不知中间还有卤鹅这台事情。
然而这种事情,徐家的人怎么可能不知道?便是远在燕地的徐王妃都收到了家中哥哥的来信。
信中自然是不敢写什么的,怕被先皇清算整个徐家。但信使在见面的时候却哭着把卤鹅的事情向徐王妃说了个一清二楚,让徐王妃为自己父亲的死悲愤异常,也产生了对先皇的恨意。
燕王爷相信,他的大小两个舅子,也像燕王妃一般,对新皇憋着一股气呢。
此番他在南京应天府中,还是冥冥之中感觉到在受着一些势力的照顾,他知道其中有徐家的人。
在他摆脱追兵的时候,徐家小舅子虽然蒙了面,但还是和他打了个照面,也算是摆明车马支持他了。
因此他心中熨帖,知道燕王妃的娘家徐家与他们燕地是一条心的。
徐王妃也心中熨帖,觉得娘家没有抛弃自己,日后徐家和燕王也不会双方打起来,让她左右为难。
燕王殿下回来之后,便想论功行赏。
可是徐王妃却觉得祖洪才是他们的一张底牌,不能轻易暴露在南京应天府的探子们的眼皮底下,如若不然,他们针对祖洪才的家人出些什么幺蛾子,可怎么办?
祖家毕竟是平民百姓出身,家中没有家丁、护卫,完全不能保障他们的安全。
徐王妃说道:“现下我让祖洪才跟着他的妻子于小英做些军营里的活计,于小英也是我的心腹,我时常召见他们夫妻二人,也不算太过于引人注目。
不若就先这样吧,等燕王殿下您夺取天下之后,自然是要开恩科取士的,到时候给祖洪才一个好的名次,不就行了吗?日后王爷您也有可以提携他的理由了。”
燕王爷点了点头,觉得徐王妃这个主意很不错,于是便继续这么做下去。
于是之后燕王殿下和徐王妃时不时的借着于小英做事很合他们心意的名义,赏赐了于小英好多东西,这些也都是后话了。
燕王爷回来燕地的第二天,他便竖起了“清君侧”的大旗,说自己这个才登基的新皇侄儿,被小人蒙蔽,做出了好多使生灵涂炭的决定,他这个叔叔决定要带兵铲除他身边那些坏人,“清君侧”。
一时之间,燕地里全都是一片叫好的声音,他们燕地的百姓对燕王百分之百的信任,燕王爷做什么他们都大力支持。
南京应天府这边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就很难受了。
新皇心中是有些恼怒的,自己这个燕王叔叔不是疯了吗?怎么又要跳出来清君侧了?
于是他将当初那两个去探病的钦差大臣处罚了一番,又点齐兵马,准备派个大将到燕地去平乱。
可是这么算一算,就觉得自己好像没有一个能拿得出来的武将。
之前跟着先皇所向披靡,建立新朝的武将们现在都不在了。
排名第一的常大将军也是自己母亲、先太子妃的外家,现在早已过世,并没有留下一个儿子,自己的母亲当时能做太子妃,也就是因为常家没有儿子,掌不了兵权叛乱,选常家做外家,没有外戚做大的烦恼。
可劣势也显现出来了,常家现在也没有能拿得出来打仗的男丁啊!
再看排名第二的徐大将军,按理说年纪也不算太大,但前几年生病的时候,硬生生被先皇给用一盘卤鹅吓得他不敢吃药,给逼死了。
现在徐家倒是有两个厉害的武将,可一来先皇和徐大将军有着那样的隔阂,两位小徐将军不知道会不会怀恨在心,自己怎么敢用他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