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辞点点头,交代两句,便回身看谢归璟:“你方才说,要带我去何处?”
“秘密,”谢归璟抬手做了个请的手势,“随我走便是。”
姜辞抬眼看他,春光映在他面上,鬓角雨湿,笑意却干净明朗。她也不再多问,只上了马车。
车轮碾过潮湿的青石路,一路往西出城。谢归璟骑马随行,策骑慢缓,与马车并行。他坐姿挺拔,身姿修长,手执马缰的手骨节分明,眉目被阳光一照,竟有几分玉树照风林之意。
姜辞坐于车内,时而掀开车帘,望他几眼。
他侧脸轮廓清俊,神色闲适,又不时转头望她,眼神撞上,她便微微弯唇,把帘子垂下。
二人出得城来,马车行至一处高坡,前方豁然开朗。
坡上风软草长,眼底是一整片春意烂漫的花海,金粉红白交错,花浪起伏,芬芳扑鼻。
姜辞轻掀帘帐,下车站定,望着眼前景致,眼底不由浮起惊喜之色,转头笑问:“你是何时发现这样美的地方?”
谢归璟一手牵马,笑容颇为自得:“前些日子随你大哥狩猎,偶然至此,只觉春光如画,花影成诗,心中第一念,便是想着来日一定带你来看看。”
说着,他走入花丛中,挑了枝最盛开的浅粉花,步至她身前,垂眸替她簪入鬓边。
他动作极轻,语声却温柔笃定:“这花衬你,不过衬得勉强,终归是人比花娇。”
姜辞闻言,面颊微热,轻锤了他一记:“谢归璟,你如今也会说这些花言巧语了?”
谢归璟被她一捶不恼,反倒笑意更深,目光一瞬不瞬地看着她,道:“这些话,我只说与你听。旁人,不配。”
他顿了顿,忽然收了笑,语气郑重了几分:“我已经同父亲说了,过些时日,便去你府上提亲。”
“以后,我们便是一家人了。”
姜辞一怔,未料他会说得这般坦然,耳根微热,垂眸抚着鬓边那朵花,唇角却藏不住笑意。
春风拂来,她鬓发微扬,花影轻晃,整个人如那春日间最温柔的一抹色彩。
而谢归璟看着她那含羞低眉的模样,心跳仿佛漏了一拍。
他想,哪怕与她相识多年,每一次见她,依旧会心动如初,甚至更甚。
正当二人欲再言几句,忽有一名小厮气喘吁吁奔至,行礼道:“姑娘,老爷唤您回府,说有要事相商。”
姜辞闻言,略蹙眉,却未多问,只转眸看向谢归璟。
谢归璟目光柔和,替她理了理鬓边被风吹乱的花枝,低声道:“我送你回去。待他日你我成亲,便可常来此处,不必匆匆。”
他语气轻柔,却藏不住话中几分不舍与期盼。
姜辞点了点头,低声应了,眼神在花海间轻轻掠过,像要将这片光景收进心里。
她随小厮上了马车,帘幕落下前,又望了一眼已经骑在马上的少年。
姜辞一回到府中,便同侍婢银霜匆匆往内院而去,穿过花厅,入了东廊,停在书房门前。
门半掩着,微光洒入屋内,映出案几上的一张舆图。舆图以凉州为心,周围山河划界,笔触沉重,墨迹犹新,江山四分,战火将燃。
姜怀策独坐案前,眉心紧蹙,盯着图上凉州一隅良久未动。光影映在他鬓角的白发上,仿佛将一位曾领兵纵横的老将军,定格在了迟暮边缘。
姜辞看着他神情,心头隐隐不安,上前几步,轻声道:“父亲。”为他倒了杯茶,亲手奉上,“可是出了什么事?”
姜怀策接过茶盏,指尖微颤,半晌方叹了口气,道:“阿辞,你可知东阳大都督——姬阳?”
姜辞略一蹙眉,思忖片刻,缓声回道:“知道。听闻他十七岁接军权,横扫南境,一战封神。二十四岁统四州,号令整个东南,父亲为何突然提起他?”
姜怀策神色愈发复杂,眼中闪过一抹迟疑,终是叹道:“昔年我等为西凉旧部,随主帅征战多年。那姬阳,曾为质子,困于军中三载,受尽欺辱……就在我麾下。”
他说到此处,嗓音低哑:“我不曾亲加苛待,然我也未曾护他。”
姜辞一震,未言语。
姜怀策起身,缓步走至窗前,望着春雨后氤氲的山城,目光落在远处隐现的丹崖山脉,沉声道:“五年前,主帅去世,我归居凉州,不问西凉旧部之争,只求百姓安宁。可如今……姬阳兵锋东来,剑指凉州。”
姜辞神色一紧:“以父亲之兵,仅能守一方之稳。若姬阳倾全军而来,凉州如何抵挡?不过是以卵击石。”
姜怀策点头,语气苦涩:“我知。故此……只得另寻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