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兄,有何怪事?”一旁的秃头和尚问。
玄元寺中,只有白发男子是带发修行,他正是空明大师的大弟子南止。
“黎朝龙脉即将枯竭,离灭国不过十余年。”南止眸中有着疑问,“但我方才却算到,龙脉竟又复苏了。”
“莫非,是师父的预言应验了?”秃头和尚惊喜,“真有天外之人,相助我黎朝?”
“应是应验了。”南止起身,“我即刻便收拾行囊。”
“师兄真要离开寺中?”秃头和尚不舍道。
“师父圆寂时,命我相助或许会到来的天外之人,他既到了,我便要跟随在他身边。”
说罢,南止头也不回的走了出去。
……
殿试当日
文武百官皆站在立政殿中,数个参与殿试的学子纷纷走了进来。
“草民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都平身。”
“谢陛下!”
朝宁一眼就看到了殿下的两个熟人,真没想到,南州一别,再见竟是此情此景。
那谢清运只觉得耳朵听错了,怎么陛下的声音,那么像宁公子?他安慰自己,陛下怎么会是宁公子呢?宁公子可是楚家的哥儿,听说与他父亲达成了不少生意合作。他近些日子在书院学习,也没来得及见宁公子一面。
一想到宁公子,谢清运就心软软的,真想再看见他。
“今日殿试,不同往日。”朝宁也知道历届殿试,由皇帝提问,答得让皇帝满意才能定下名次。齐儒三人已经拟好名单,朝宁想按名单定下就是。他道:“小福子,宣布吧。”
“是,陛下。”小福子向前一步,朗声道:“崇明八年,第三次科举殿试,一甲状元谢清运,二甲榜眼齐玉松,三甲探花冯振!”
话音一落,众人哗然!
一甲是谢清运也就罢了,这人的文章确实出彩。
可这二甲乃是齐太傅的孙子,三甲是那刚回朝的冯大人的嫡长子。
官员们虽早就知道陛下让齐太傅,冯大人和祭酒大人一同选人,但这……这也太过分了。竟然直接将自己的孙子,儿子当了榜眼和探花!
再想到陛下如今脾气好了很多,一官员立刻出声,“陛下,这恐怕不妥。”
朝宁好整以暇,“有什么不妥的?”
“榜眼是齐太傅之孙,探花是冯大人之子,这岂非是在利用职权行舞弊之事?”
半路跑出来发表反对意见什么的,最讨厌了!朝宁不说话,朝堂肃静极了。
陛下的声音越听越耳熟,谢清运稍稍抬起头,看了一眼那龙座上端坐的皇帝。
只一眼,就让他浑身僵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