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点开链接,屏幕亮起的瞬间,碎纸机的轰鸣声突然在耳边炸响——那是三个月前的深夜,他蹲在周砚铭办公室的碎纸机前,用镊子夹起未完全粉碎的报表,指甲缝里全是纸屑。
文章没提他名字,只写"某基层干部"在档案室扫了十七个深夜的旧数据,在发布会前五分钟把假进度表换成了带gps定位的现场照片。
结尾一段让他喉头发紧:"改革不怕慢,怕假。
怕白天演戏,晚上锁门。
怕评价权落在只想看戏的人手里。"
"阮棠,"林昭对着空气轻声说,"让她写,但别让我成符号。"
"知道啦~"系统助手的声音带着淡蓝微光,"顾记者刚才给我发消息,说要加个注脚:本文所有细节,经三位不愿具名的基层干部确认。
"
傍晚六点,区长办公室的电话铃响得刺耳。
林昭站在窗边,看着楼下的银杏叶被风卷得打转——上周他还在这扇窗下,向区长汇报"阳光试点"的技术方案,现在桌上的文件袋里,躺着组织部的"建议提拔函"。
"小同志,恭喜啊。"区长放下电话,脸上的笑有些发僵,"市改革办副主任,接周砚铭的位置。"
林昭没接话,指尖敲了敲桌上的《全省试点评审改革意见》:"我建议,这个位置由省里直派独立评审团主持。
,!
青阳区可以作为首个观察员试点。"
"你不想上?"
窗外的风突然大了,吹得桌上的文件哗哗翻页。
林昭望着远处正在施工的社区医院,想起周砚铭被押走时说的"你只是把我换成了系统",想起赵砚清在碎纸机前发红的眼,想起父亲笔记本里夹着的老照片——二十年前,老林科员蹲在田埂上,帮老乡数刚收的稻穗。
"我想推的不是人上位,是制度落地。"他转身看向区长,"如果我成了新的周砚铭,那这场火,就白烧了。"
深夜十点,林昭书房的台灯晕着暖黄的光。
系统提示音响起时,他正对着父亲的笔记本发呆——泛黄的纸页上,父亲用蓝黑钢笔写着"评者若正,改者有光",下面是他今天新添的"光不在权,而在尺"。
"任务【揭露绩效泡沫】圆满完成。"阮棠的身影从电脑屏幕里浮起,淡蓝旗袍上的盘扣闪着微光,"跨部门协作权限已升级,现在可以发起跨厅局联合行动建议。"
林昭没碰鼠标,只是轻轻合上笔记本。
封皮内侧贴着张老照片,是他五岁时,父亲抱着他站在区政府门口,背景里的电子屏还写着"为人民服务"。
窗外的云州万家灯火亮起,像撒了把星星在人间。
省纪委档案室的打印机突然嗡鸣,一张《关于在全省推广"政策执行熵值监测系统"的试点建议》缓缓吐出,末尾申请人栏写着:林昭。
深夜十一点的风掀起书房的窗纱,父亲的笔记本静静摊开在桌角,新写的字迹在月光下泛着淡墨的香。
:()都市科员,我激活了政商决策系统